開學了,你會在新同學間“立人設”嗎
“在學校‘立人設’有多爽?”“i人和e人分別適合立哪些大學人設” ……開學季到來,許多同學將“立人設”寫(xie) 入“新生入學寶典”,以此來解決(jue) 或避免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小情況。也有人擔心“人設”會(hui) 限製自己的社交邊界,該怎麽(me) 立“隨和但有原則有底線”的人設?
——————————
“大一開學要記得‘立人設’!”
麵對師弟師妹,大三的陳家怡毫不猶豫地給出了這一“大學生存指南”。她細數了自己立下的人設類型,包括且不限於(yu) 輕度潔癖、花錢算得很清楚、直來直去……同學想問你借錢,可以用“精打細算人設”,“抱歉哈,我的生活費還不夠自己用的”。室友深夜在宿舍打遊戲,“早睡人設”便可以派上用場,“要睡覺啦,敲鍵盤請小聲一些”。
“‘社交人設’可以讓我們(men) 提前表明態度,不虧(kui) 待自己。”陳家怡覺得,這是她大學期間作出的有效選擇。
“在學校‘立人設’有多爽?”“i人和e人分別適合立哪些大學人設” ……開學季到來,許多同學將“立人設”寫(xie) 入“新生入學寶典”,以此來解決(jue) 或避免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小情況,“隻要我人設夠強,麻煩就追不上我”。也有人擔心“人設”會(hui) 限製自己的社交邊界,“該怎麽(me) 立‘隨和但有原則有底線’的人設?提前對別人的需求說不,會(hui) 不會(hui) 被人討厭孤立?”
開學進入新環境,要在同學間“立人設”嗎?麵對社交困擾,“立人設”能否真的讓你所向披靡?
你戴上了哪些“人設”麵具?
“不要坐婷婷的床,她有潔癖,不喜歡別人穿外衣坐在她床單上。”走到宿舍門口,金融學研二的夏婷婷聽見舍友正叮囑來串門的同學,內(nei) 心不禁一喜。研一開學初立下的“潔癖人設”,讓不擅長拒絕的她少了很多開口的煩惱。
本科期間,性格溫和的夏婷婷曾是班裏的“老好人”,班裏雜活總少不了她,也常常因為(wei) 同學的求助承擔更多小組作業(ye) 。夏婷婷的床鋪常常被室友隨意坐。其實她並不喜歡這一行為(wei) ,但又擔心直接提出會(hui) 讓對方不開心,隻能自我安慰“她們(men) 坐一會(hui) 兒(er) 就走”。時間一長,一個(ge) 老鄉(xiang) 變本加厲,每當需要找人陪伴或幫取快遞時,就會(hui) 來找夏婷婷;但當夏婷婷有陪伴需求時,老鄉(xiang) 卻常常以各種理由推脫。為(wei) 此夏婷婷一度覺得自己社交無能。
等到研究生升學換了一個(ge) 環境,夏婷婷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立人設”——“我有潔癖”“我不喜歡幫別人幹活”“我平時很溫和但生氣了脾氣特別臭”……
“當你通過人設表明自己不好惹,提前樹立好邊界,圈子就會(hui) 清淨很多。”夏婷婷感慨,“相識容易相處難,我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狀態,需要的時候參與(yu) ,別的時間自己獨處,能少很多麻煩。”
王晶晶給自己的研究生新人設則是“大智若愚的內(nei) 斂女孩”。本科期間,王晶晶是“活潑開朗愛社交的搞笑女”,但社團活動參與(yu) 多了,她對無效社交感到厭倦,“有那個(ge) 時間,不如多泡圖書(shu) 館刷幾篇論文”。王晶晶想到一個(ge) 方法:遇到不想參與(yu) 的活動,尤其需要玩遊戲時,可以裝作自己啥都不會(hui) 、怎麽(me) 學都玩不好。在王晶晶看來,這比直接拒絕別人更輕鬆,“對方也不會(hui) 自討沒趣,以此來避免一些無意義(yi) 社交”。
“開學‘立人設’可以滿足大學新生的多種心理需要,如安全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首都經貿大學心理學教授楊眉指出,一個(ge) 有成長自覺的人,在換環境時會(hui) 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形象做一些新設計(心理學上叫“印象管理”)。原來拘謹的有可能在新環境中變得灑脫,原來外向的轉為(wei) 內(nei) 斂,原來說話直爽的改為(wei) 委婉。他們(men) 往往是因為(wei) 對自己原先的人設不太滿意,正好可以在一個(ge) 新的沒有熟人的環境中無壓力地做自我調整。“在新環境中立下新人設是一種壓力較小、見效比較大的自我教育與(yu) 自我成長的方式。”
“‘立人設’其實是‘印象管理’的一種方式。”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yu) 谘詢中心副主任申子姣認為(wei) ,“立人設”是我們(men) 在社會(hui) 生存的必要技能,“我們(men) 可以為(wei) 自己準備一個(ge) ‘人設’的背包,在不同的場合掏出最適合的‘人設’麵具戴上。最關(guan) 鍵的不是立哪一個(ge) 人設,而是要識別在什麽(me) 場合之下,戴哪個(ge) 麵具能夠滿足你的社交需求,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立人設”不能太刻板,人際交往注意“三個(ge) 尊重”
“與(yu) 其說設立人設,不如說設立邊界。”王晶晶認為(wei) ,麵對陌生的新朋友,“立人設”可以幫助自己更高效地明確邊界,為(wei) 自己與(yu) 他人的交往提前界定基調。
但有時這種“邊界”未必會(hui) 一直帶來正向“爽感”。夏婷婷發現,告訴大家自己不喜歡被麻煩後,室友們(men) 結伴去食堂打飯或者取快遞時,都習(xi) 慣性不再叫上她,“時間精力是節約了,但會(hui) 有一點被排除在外的孤獨”。
夏婷婷還有一種割裂感。“新人設中的我是部分真實的我,和過去的我有一些衝(chong) 突。我有時候很想像本科一樣敞開心扉,但又擔心受到傷(shang) 害,所以隻能很矛盾地和同學相處。”
北京師範大學臨(lin) 床與(yu) 谘詢心理學碩士趙一瑾認為(wei) ,當大家開始“立人設”,可能因為(wei) 經曆過一些不好的體(ti) 驗,想作出調整和改變。“他們(men) 給自己戴上了‘人設麵具’,並時刻注意麵具別掉下來。他們(men) 有自己的理想狀態,同時又對這一狀態感到擔心,這在一定程度上會(hui) 帶來困惑和內(nei) 耗。”
在申子姣看來,這類矛盾和搖擺背後的核心邏輯,是底層的兩(liang) 種渴望的滿足方式產(chan) 生了衝(chong) 突,一種渴望是要自由,另一種則是要跟別人產(chan) 生連接感。當人們(men) 覺得自由和連接感隻能選其一時,就陷入了兩(liang) 難境地。例如在本科時當“老好人”會(hui) 失去很多自由;當你走到另一個(ge) 極端時,又會(hui) 懷念當時產(chan) 生的連接感。要達到內(nei) 心平衡,則需要衡量現階段自由和連接感哪個(ge) 是自己更需要的。
申子姣指出,人際相處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三個(ge) 尊重”。一是尊重自己,同學們(men) 想要通過“立人設”進行改變,可能是因為(wei) 自己的人際界線遭受過挑戰,從(cong) 而學著去尊重自己,這本身是值得鼓勵的。同時我們(men) 還得尊重他人,這意味著要尊重別人的邊界。三是尊重情境。“一些場合裏的‘獨立人設’是不合適的,例如當大家都在投入服務他人的誌願工作情境中,你卻隻顧及個(ge) 人的利益,那肯定不合適。”
“每個(ge) 人設都能帶來一些好處,也會(hui) 讓我們(men) 付出一些代價(jia) ,就看我們(men) 怎麽(me) 取舍。”申子姣認為(wei) ,當我們(men) 能夠接受自己的各個(ge) 方麵,甚至是相互不一致的部分,對於(yu) 別人的接納水平也會(hui) 增加,衝(chong) 突就會(hui) 減少很多。“一個(ge) 人既有自私的一麵,也有無私的一麵,這兩(liang) 個(ge) 特質什麽(me) 時候出現,取決(jue) 於(yu) 他所處的情境。一個(ge) 人有熱情的一麵,也有冷漠的一麵,可能取決(jue) 於(yu) 他麵對什麽(me) 樣的人。我們(men) 要學著靈活應對不同情境,而不是全程隻戴著同一副麵具。”
同學交往中,真誠依舊是“必殺技”
“‘立人設’要小心人設崩塌。”計算機係大三學生張曦曾遇到過一位同學,第一次見麵就和大家宣布自己有潔癖,結果宿舍的衛生搞得一團亂(luan) 。張曦覺得,大學4年非常珍貴,同學之間交往還是要真誠,如果因為(wei) 擔心別人麻煩自己、不敢拒絕,就刻意立所謂的“不好惹、壞脾氣、自閉人設”,很容易無意中失去和小夥(huo) 伴密切交流的機會(hui) ,甚至被孤立。“以後做項目都沒人願意和你一組。”
“人和人交往,是心與(yu) 心的交往,人與(yu) 人的聯結也是心與(yu) 心的聯結,先把別人想成假想敵而確立的人設,其實在不相信別人的前提下也表現出對自己的不信任。”楊眉認為(wei) ,青年學生知道在人際關(guan) 係上要有邊界、設邊界是一件好事,這對他們(men) 現在的友情和將來工作與(yu) 家庭關(guan) 係的健康發展都有重要意義(yi) 。問題是怎樣設立邊界、設立什麽(me) 樣的邊界?是先把人都當作會(hui) 勉強自己甚至剝削自己的人來防禦性地設立邊界,還是遇到別人真的提不合理要求時再及時捍衛自己的權利?
“我讚同有的同學提出的:人際交往中,真誠才是‘必殺技’。”楊眉指出,為(wei) 防禦而設邊界,往往會(hui) 發展成錙銖必較,這樣不僅(jin) 很難有良好的人際關(guan) 係,連基本的關(guan) 係(聯結)都可能保不住。這時,“立人設”導致的不是成長而是退化,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則會(hui) 在新的層麵嚴(yan) 重受挫。“大家可以坦誠相見,遇到問題就事論事並及時溝通解決(jue) ,漸漸確立各自的邊界,遇到不合理要求溫和而堅定地拒絕,同時也增進彼此的了解。”
申子姣認為(wei) ,類似的人際交往困惑在新生群體(ti) 中很常見,這需要學校有意識地做一些工作,例如在開班會(hui) 時舉(ju) 行交流研討、舉(ju) 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等。當大家聽到了別人的困擾,了解不一樣的想法,就會(hui) 拓展自己的認知。比如一個(ge) 從(cong) 來不敢拒絕別人的人,了解了能果斷拒絕別人的人的所思所想,可能會(hui) 獲得一些拒絕的勇氣。“如果隻靠學生自己去摸索,那些找不著方向的學生可能會(hui) 經曆很痛苦的體(ti) 驗,甚至出現抑鬱或焦慮等心理狀態,所以必要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相比脾氣不好的學霸,熱愛生活享受學習(xi) 的人設也值得我們(men) 探索。”楊眉建議,相對於(yu) 把別人當成假想敵的人設,不如讓自己的人設朝著發掘自己成長潛能的方向發展。“這樣就會(hui) 是‘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而不是煩惱。”
(應受訪者要求,陳家怡、夏婷婷、王晶晶和張曦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餘(yu) 冰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