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對“要流量不要底線”零容忍

發布時間:2023-09-04 14:46:00來源: 錢江晚報

  據微博“@平安北京房山”發布,近日,網傳(chuan) 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鎮一河道內(nei) 出現碎金,附近居民前往淘金。房山警方查明,隗某某(男,26歲)為(wei) 提升個(ge) 人社交賬號熱度,網購黃銅顆粒於(yu) 9月1日在周口店地區一河道內(nei) 拋撒,並在河邊以“收購黃金”為(wei) 噱頭,吸引附近部分居民前往撿拾。現場相關(guan) 視頻在網上傳(chuan) 播後,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隗某某的行為(wei) 嚴(yan) 重擾亂(luan) 社會(hui) 秩序,造成不良影響,已被房山警方刑事立案偵(zhen) 查。

  又是一起自導自演的網上鬧劇。自造熱點,造假擺拍,把搞噱頭博關(guan) 注當成了“第一位”的追求,卻把真正該放在第一位的“客觀真實”“依法依規”拋諸腦後,完全不管是否會(hui) 給他人和社會(hui) 造成不良影響,這就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做這種事,主要原因是“流量驅使”,流量的背後是利益。不少人自以為(wei) 擁有了流量,就擁有了一切,這是相當畸形和可笑的,很容易被流量反噬。

  類似奇葩事件層出不窮,輪番上演。此前,“女子吃飯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女子輸液被陌生男子拔針紮進水桶”等視頻,都被證明是假的。

  這些網絡鬧劇肆無忌憚,也不乏客觀因素。例如,平台仍有審核漏洞,對一些可能帶來負麵影響的虛假視頻,缺乏更精準的捕捉力;受眾(zhong) 對虛假消息的抵抗力、免疫力弱,媒介素養(yang) 不高,容易“一擊就倒”。與(yu) 此同時,也確實有一些虛假視頻或軟謠言隱蔽性較強、很難被察覺,這都加大了治理難度。

  當前,有關(guan) 部門加大對“流量至上”的自媒體(ti) 亂(luan) 象整治力度,確實有效,尤其是對不少擁有成百上千萬(wan) 粉絲(si) 的網紅編造虛假消息等違規違法行為(wei) ,沒有商量餘(yu) 地,直接封禁。

  這是在向社會(hui) 釋放信號:無論有多少粉絲(si) ,隻要觸碰底線,就是“零容忍”。這傳(chuan) 遞的是一種堅定態度,更是一種極大的震懾力。

  一個(ge) 有序良好的互聯網生態,應當是人人爭(zheng) 相創作對社會(hui) 有益的優(you) 質內(nei) 容,而不是劍走偏鋒,搞歪門邪道。要實現這一點,加大自媒體(ti) 亂(luan) 象整治力度是基本前提,更多還是要靠政府和平台積極引導、“全民共治”,打造“以真實為(wei) 榮,以虛假為(wei) 恥”的清朗網絡空間。

  錢江晚報 評論員王彬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