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做“良心飯”的人寒了心
這段時間,在安徽合肥做盒飯生意的王榮亞(ya) 和丈夫煩心事有點多。據大皖新聞9月11日報道,因為(wei) 自家的盒飯攤堅持“10元錢35個(ge) 菜隨便吃”,王榮亞(ya) 夫妻賣盒飯的相關(guan) 視頻被傳(chuan) 到網上,引來大量圍觀和評論,王榮亞(ya) 也因此被人稱為(wei) “盒飯姐”。
網絡的關(guan) 注度很快轉移到線下。從(cong) 8月起,王榮亞(ya) 夫婦的盒飯攤位前每天都人滿為(wei) 患。這其中有來拍視頻的網紅,有來借流量做直播的主播,也有專(zhuan) 程從(cong) 各地趕來吃飯打卡的網友。由於(yu) 人多事多,沒過多久累得吃不消的倆(lia) 人便不得不選擇歇攤來喘口氣。
9月初,王榮亞(ya) 的盒飯攤恢複了營業(ye) ,然而僅(jin) 過了一周多,一段視頻又將“盒飯姐”推上了社交平台熱搜榜。在視頻裏,王榮亞(ya) 表示現在攤位前秩序太亂(luan) ,有人搶著打菜打翻了餐盤,有人帶著盆和碗來裝菜甚至不付錢,由此導致她和丈夫忙了一天下來還要倒貼一兩(liang) 千元。為(wei) 此王榮亞(ya) 含淚說“有點不想再堅持了”。
在總有一些人見到流量就往上衝(chong) 的當下,王榮亞(ya) 夫婦的經曆看起來很眼熟。無論是“臨(lin) 沂拉麵哥”“淄博鴨頭小哥”,還是前不久火遍全網的“天津跳水大爺”,都是在突然走紅後引來各類想盡辦法蹭流量的“牛鬼蛇神”,而這些被裹挾進流量漩渦的普通人不得不學著重新麵對鏡頭。
王榮亞(ya) 夫婦盒飯攤的主要消費群體(ti) 是工地上的工人,之所以能堅持“10元錢吃35個(ge) 菜”,一來是因為(wei) 這對夫婦能吃苦、凡事親(qin) 力親(qin) 為(wei) 降低了成本,二來是他們(men) 一直秉持良心經營的態度,希望工人師傅們(men) 能在有限的預算內(nei) 吃飽、吃好。
王榮亞(ya) 夫婦是平凡的勞動者,在養(yang) 家糊口的同時,他們(men) 盡力為(wei) 同樣在城市打拚的其他人帶來方便和實惠。這是一種雖不顯眼卻很強大的力量,它能夠讓人與(yu) 人之間形成互助互利的良性關(guan) 係,也能讓善意得到傳(chuan) 遞。
然而,因為(wei) 少部分自私自利者的出現,如今,不僅(jin) 工人想吃上10元盒飯越來越困難,王榮亞(ya) 的生意也遭受了損失。
這讓人想起曾在湖北武漢街邊賣糖水的老人謝永安。擺攤17年,他堅持糖水兩(liang) 元一杯不漲價(jia) 。多年來,這個(ge) 小攤也成了周邊許多人尋找“甜蜜”的站點。然而意外走紅後,有人質疑糖水攤的衛生、用料問題,有人編撰老人子女不孝等謠言,傷(shang) 了心的謝永安最終決(jue) 定不再出攤。
如果說網紅、拍客的到來更多是打破了糖水鋪、盒飯攤往日的平靜,那麽(me) 那些哄搶、造謠的人衝(chong) 擊的,則是所有像“盒飯姐”“糖水爺爺”一樣的普通人的良善與(yu) 真誠。
一個(ge) 糖水鋪、盒飯攤的出現和消失可能並不會(hui) 給城市帶來太多影響,對“盒飯姐”來說,換個(ge) 地方擺攤或者索性取消“10元錢吃35個(ge) 菜”的經營模式,大概率其也能將生意維持下去。可是,在這個(ge) 過程中,被傷(shang) 害的是人們(men) 對社會(hui) 抱有的積極、正向的期待,被衝(chong) 擊的是再簡單不過的“善有善報”的道德信條。長此以往,恐怕每一個(ge) 哪怕隻是想“順手”做點好事的人,都得掂量掂量可能帶來的後果,人與(yu) 人之間的交往也會(hui) 因處處設防而變得冷漠。
我們(men) 不能要求每一個(ge) 經營者都成為(wei) “盒飯姐”或“糖水爺爺”,但更不應該眼見他們(men) 的好意、善舉(ju) 被吞噬。王榮亞(ya) 的丈夫說希望一切盡快恢複正常,他們(men) 還能為(wei) 工人提供可口的飯菜。要實現這一點,既需要有關(guan) 部門的幫助,也需要諸多圍觀者多一些換位思考——放下獵奇心理,給普通人以喘息的空間。更重要的是,那些有歪心思、惡意破壞了小攤經營的人,要從(cong) 頭學習(xi) 這樣一個(ge) 道理:不能讓提供“良心飯”的人寒了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