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走出協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路

發布時間:2023-09-15 15:46: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張再傑(貴州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強調:“要堅持係統觀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同時強化目標協同、多汙染物控製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不斷增強各項工作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係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yi) 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也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nei) 容,為(wei) 我們(men)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法論指引。貴州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係統觀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方麵和全過程,培植後發優(you) 勢,奮力後發趕超,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路。

  汙染防治和擴綠增綠共同發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汙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zhong) 、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jue) 心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新時代,為(wei) 人民創造良好生產(chan) 生活環境。”生態係統是一個(ge) 有機生命體(ti) ,作為(wei) 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長江和珠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貴州生態環境具有特殊性和脆弱性,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既要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又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體(ti) 現重點突破、全麵推進的工作思路。貴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注重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促進汙染防治和擴綠增綠協同發力。一方麵,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綜合防治,持續推進重點行業(ye) 企業(ye) 大氣汙染治理和機動車尾氣汙染治理,完善城市空氣質量應急管控措施;實施長江經濟帶“三水共治”,深化河(湖)長製,補齊城鎮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統籌黑臭水體(ti) 治理;加快完成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複,嚴(yan) 格管控重汙染耕地用途。另一方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地等生態安全核心區域生態修複,實施重要河湖濕地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在植樹造林的同時,發展生態產(chan) 業(ye) 、生態旅遊業(ye) 。新時代的多彩貴州,以係統觀念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讓青山常在、空氣常新、綠水長流、土壤常淨,綠水青山正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不動產(chan) ”“綠色提款機”,也進一步築牢了長江、珠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

  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共同推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guan) 係”,“要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you) 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jia) ,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jia) 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潛力和後勁。高水平保護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高質量發展依靠高水平保護得以實現,進而助力高水平保護。從(cong) 根本上講,二者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貴州始終堅持係統觀念,充分利用優(you) 良生態環境這一最大的發展優(you) 勢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統籌推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協同發展。一是在綠色農(nong) 牧業(ye) 上,樹立大食物觀,充分發揮山地資源優(you) 勢,因地製宜發展特色果蔬、中藥材、茶葉等山地高效農(nong) 業(ye) ,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二是在能礦產(chan) 業(ye) 上,強化資源的科學利用、循環利用、低碳利用,持續推進“富礦精開”,在提高能礦產(chan) 業(ye) 附加值的同時大幅降低生態環境壓力。三是在特色製造業(ye) 上,充分發揮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優(you) 勢,加快數字化利用,大力實施產(chan) 業(ye) 數字化,推動現代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深度融合。著力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推進自動化向智能化轉型。四是在綠色服務業(ye) 上,依托良好自然生態和原生態文化優(you) 勢,大力發展文化旅遊、休閑旅居、現代康養(yang) 等山地特色服務業(ye) 。通過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打通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的雙向轉化通道,使區域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經濟優(you) 勢,產(chan) 生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

  外部約束和內(nei) 生動力共同保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始終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同時要激發起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製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把製度建設作為(wei)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通過加快製度創新,增加製度供給,強化製度執行,基本建立起產(chan) 權清晰、多元參與(yu) 、激勵約束並重、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保駕護航。深入開展綠色屏障建設、生態文明大數據建設、生態旅遊發展、綠色績效評價(jia) 考核等方麵的製度創新試驗,多項生態文明製度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製度經驗。比如,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探索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chan) 所有權委托代理機製;製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辦法,開展生態文明評價(jia) 考核;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構建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大生態環保格局;等等。又如,率先出台全國首部省級層麵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頒布實施30餘(yu) 部配套法規,充分發揮法治引領和規範作用。同時,著力把每個(ge) 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激發起全社會(hui) 共同嗬護生態環境的內(nei) 生動力,不斷增強全民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比如,“垃圾兌(dui) 換超市”在許多地方開起來,從(cong) “一路走一路丟(diu) ”到“一路走一路撿”,從(cong) 亂(luan) 扔亂(luan) 堆到懂得分類,在把垃圾兌(dui) 換成綠色積分的同時,生態保護意識也不斷提升。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在人們(men) 心中播撒生態文明的種子,增強全社會(hui) 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推動形成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匯聚起強大合力。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