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守藝人”靠什麽贏得關注
傳(chuan) 統技藝借助短視頻、直播在網絡空間中煥發生機
非遺“守藝人”靠什麽(me) 贏得關(guan) 注
■本報記者 宣晶 實習(xi) 生 孫彥揚
自媒體(ti) 創作者“山白”拍攝徽墨的製作流程,引來億(yi) 萬(wan) 網友“圍觀”;彭南科編蓑衣、釀果酒,他展示的傳(chuan) 統手藝吸引了415.6萬(wan) 粉絲(si) ;彭傳(chuan) 明以鏡頭記錄日常用品的古法製作過程,“東(dong) 方非遺傳(chuan) 承”係列總播放量達10.7億(yi) ;擁有280萬(wan) 粉絲(si) 的“江尋千”還原糖畫、紙鳶、魚燈等傳(chuan) 統手工藝……當下,“古法”熱潮滾滾而來,傳(chuan) 統技藝借助短視頻、直播“跳進”互聯網,成為(wei) 年輕觀眾(zhong) 的“心頭好”。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抖音平均每天有1.9萬(wan) 場非遺直播,平均每分鍾就有13場非遺內(nei) 容開播。而過去一年,有2.74億(yi) 用戶在嗶哩嗶哩(B站)觀看傳(chuan) 統文化的視頻內(nei) 容,總播放量達到120億(yi) ;創作中國風的音樂(le) 、舞蹈、漢服、傳(chuan) 統手藝等種類視頻的B站UP主超過44萬(wan) 人。這些活躍在網絡上的傳(chuan) 統文化堅守者、傳(chuan) 播者引來了清甜的活水,衝(chong) 刷掉歲月的沙塵,讓祖先豐(feng) 沃的精神財富以更活潑的麵貌重回大眾(zhong) 視野。
從(cong) 曾經“一枝獨秀”的李子柒到如今逐漸形成的全新“非遺宇宙”,“守藝人”靠什麽(me) 贏得越來越多的關(guan) 注?“非遺短視頻、直播以細微的視角親(qin) 近自然生活,以真摯之情觀照中國文化,以親(qin) 身體(ti) 驗激發情感共鳴。”複旦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薑華表示,“‘守藝人’以現代表達為(wei) 傳(chuan) 統技藝添彩,有助於(yu) 擴大非遺在年輕群體(ti) 中的影響力。期待他們(men) 不斷提升內(nei) 容的專(zhuan) 業(ye) 性和獨特性,讓觀眾(zhong) 觀賞美麗(li) 、體(ti) 驗驚喜,繼而推動非遺熱從(cong) 線上延展到線下、延展到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中。”
慢工出細活,純粹讓非遺更顯魅力
今年4月起,33歲的向清標在抖音賬號“山白”上發布係列視頻,記錄中國傳(chuan) 統手工工藝,他負責拍攝,23歲的侄子向宏俊出鏡。其中,短視頻《“一兩(liang) 黃金一兩(liang) 墨”古法徽墨製作》將近500天的製作過程濃縮進5分58秒的短片裏,發布後立刻火了。割漆、煉煙、取煙、洗煙、打墨……徽墨在向宏俊的手中一點點成型。沒有誇張的劇情,沒有刺激的反轉,平鋪直敘的記錄卻打動了觀眾(zhong) ,抖音播放量破3.7億(yi) ,點讚量超982萬(wan) 。網友們(men) 驚歎於(yu) 徽墨“落紙如漆,經久不褪,紙筆不膠,豐(feng) 肌膩理”的特性,也展開了圍繞古老製墨技法的熱烈討論,累計評論超過了51.3萬(wan) 條。
5個(ge) 多月裏,“山白”共發布了25個(ge) 作品,吸引了600多萬(wan) 粉絲(si) ,獲讚3324.1萬(wan) 。夏布、油紙傘(san) 、龍泉印泥、白棉紙等非遺在“山白”的網絡空間中煥發生機。向清標透露,視頻拍攝的靈感源泉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大辭典》,他用黑筆在書(shu) 中記錄的多項技藝旁打了對勾,這是他認為(wei) 有希望複刻的。“這裏麵還有非遺傳(chuan) 承人的介紹,等我們(men) 做出規模了,會(hui) 嚐試聯係並請教他們(men) 。”向清標說。
慢工出細活,久久方為(wei) 功。拍攝傳(chuan) 統手工藝的視頻費時費力,在講求效率的短視頻行業(ye) 中屬於(yu) “異類”。這一點在喜愛“古法”的網友中逐漸形成了共識,他們(men) 紛紛表示:“一個(ge) 山白,一個(ge) 彭南科,永遠不敢催更。” 2022年6月起,彭南科開始在網絡上介紹瀕臨(lin) 消失的手藝,很快就靠一條展示蓑衣製作過程的短視頻走紅。“短視頻隻有不到10分鍾的時長,但拍攝過程十分漫長。”彭南科說,自己的創作時間最短為(wei) 一周,最長則是一年。比如做剁辣椒就要始於(yu) 春日播種,直至秋日收獲,一步也不能跳過。拍攝前的準備工作也必須全麵細致,他和團隊翻閱大量文字與(yu) 影像資料,並向相關(guan) 匠人求教。
觀眾(zhong) 評價(jia) ,在“山白”、彭南科的作品裏,既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鄉(xiang) 村勝景,亦有“采菊東(dong) 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之趣。這些視頻畫麵純淨透亮,色彩張力飽滿,特寫(xie) 鏡頭精細,遠景充滿詩意,在一近一遠間道出非遺的奧秘。視頻隻選取最必要的文字解釋流程,沒有複雜配樂(le) ,隻有山泉滴落瓷杯、柴刀砍於(yu) 竹上的原聲……在舒緩的節奏、唯美的鏡頭中,山間質樸的陳設、看似粗陋的工具反而呈現典雅的東(dong) 方美態,或許就是這份純粹,讓古老的非遺傳(chuan) 承更顯浪漫。
創新表達,續寫(xie) 古老技藝的“現代副本”
“隻要年輕人喜歡傳(chuan) 統文化,它就一定能延續下去,否則它的歸宿就隻能是博物館。而讓年輕人喜歡上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重要途徑,是讓他們(men) 自己去了解和創作,自發成為(wei) 傳(chuan) 播者。”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說。
2023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20周年。源於(yu) 人們(men) 長期生產(chan) 生活實踐的非遺,凝結了時代文明和智慧結晶。令人欣慰的是,青年創作者們(men) 正以創新的藝術表達,續寫(xie) 古老技藝的“現代副本”。比如,95後湖南妹子“江尋千”的視頻內(nei) 容涉獵極廣:1300年前的荔枝酒、宮廷美食龍須酥、三不沾、茶百戲等古法美食,她都能一一還原。與(yu) “山白”們(men) 的唯美表達不同,“江尋千”的作品強調鮮活的故事。今年6月16日,一支《帶你去看曾經最極致的浪漫,千年絕技——打鐵花》的視頻在B站發布,至今已經獲得近1560萬(wan) 播放量、176萬(wan) 點讚數。視頻裏,為(wei) 了掌握國家級非遺“確山打鐵花”的技藝,她專(zhuan) 程去河南拜師非遺傳(chuan) 人楊建軍(jun) ,最終成為(wei) 第七代傳(chuan) 人,打破了這一行千年來傳(chuan) 男不傳(chuan) 女的傳(chuan) 統。
在沙漠中“打鐵花”之際,“江尋千”道出其作為(wei) 非遺“練習(xi) 生”的感觸:“原來打鐵花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克服直麵烈火的恐懼。這是浴火的浪漫。”鐵花綻放之時,觀眾(zhong) 在彈幕中或引詩詞相應和,或表達對非遺傳(chuan) 承的關(guan) 注,或感歎人類文明的魅力。“鐵花易逝,但人情長存”,深度的情感共鳴在此刻串聯而成穿越古今的鑰匙,打開了更為(wei) 曠達的心靈空間。(文匯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