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第十四屆亞洲營養大會在成都召開——科學補營養 吃對更健康

發布時間:2023-09-22 16:1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第十四屆亞(ya) 洲營養(yang) 大會(hui) 在成都召開——

  科學補營養(yang) 吃對更健康(健康中國 奮發有為(wei) )

  本報記者 王美華

  營養(yang) 是健康的基石。近日,由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和亞(ya) 洲營養(yang) 學會(hui) 聯合會(hui) 主辦的第十四屆亞(ya) 洲營養(yang) 大會(hui) 在四川省成都市舉(ju) 辦。本次大會(hui) 以“可持續營養(yang) 助力未來”為(wei) 主題,來自40多個(ge) 國家的600多名專(zhuan) 家學者、行業(ye) 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話營養(yang) 之道和相關(guan) 領域最新成果及發展趨勢。

  3類人群需關(guan) 注葉酸營養(yang) 狀況

  我們(men) 每天應該攝入多少種營養(yang) 素?每種營養(yang) 素適宜攝入多少?

  在第十四屆亞(ya) 洲營養(yang) 大會(hui) 期間,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ang) 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DRIs)正式發布,為(wei) 回答上述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標準。

  “營養(yang) 科學與(yu) 大眾(zhong) 健康關(guan) 係密切,膳食營養(yang) 素參考攝入量是營養(yang) 科學的核心工作。”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理事長楊月欣介紹,膳食營養(yang) 素參考攝入量是為(wei) 保證健康個(ge) 體(ti) 和群體(ti) 合理攝入營養(yang) 素,避免缺乏和過量,推薦的每日平均營養(yang) 素攝入量的一組科學參考值或標準。新版DRIs基於(yu) 科學性、延續性、專(zhuan) 門性、目的性四大基本原則,對不同性別、20個(ge) 不同年齡組和生命階段的人群攝入的共70多個(ge) 營養(yang) 素和其他膳食成分的不同參考量進行了修訂與(yu) 確認。

  據介紹,新版DRIs為(wei) 第九版,與(yu) 第八版時隔10年。與(yu) 上一版相比,新版DRIs對蛋白質、鐵、碘等營養(yang) 素的推薦攝入量進行了修訂。以蛋白質為(wei) 例,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yang) 與(yu) 健康所研究員楊曉光介紹,以往老年人蛋白質推薦攝入量與(yu) 普通成年人相同,新版首次單獨提出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蛋白質推薦量,其推薦量數值比普通成年人平均多7克左右:對65歲以下成年人,新版DRIs推薦男性每天攝入65克、女性每天攝入55克蛋白質;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推薦男性每天攝入72克、女性每天攝入62克蛋白質。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DRIs建議關(guan) 注葉酸營養(yang) 狀況。“葉酸是人體(ti) 必需的水溶性維生素,在人體(ti) 內(nei) 不能合成,必須通過膳食獲得以滿足生理需要。富含葉酸的食物有動物肝髒、豆類、堅果類、深綠色葉類蔬菜。”青島大學營養(yang) 與(yu) 健康研究院院長馬愛國表示,不僅(jin) 是孕婦,一些特殊人群也應該關(guan) 注葉酸的營養(yang) 狀況:計劃懷孕的育齡女性和孕婦,由於(yu) 自身生理代謝需要以及胎兒(er) 快速生長,葉酸的需要量增加,應關(guan) 注葉酸營養(yang) 狀況,我國建議備孕婦女孕前3個(ge) 月至孕早期3個(ge) 月每天補充葉酸0.4毫克;老年人因其生理特點及腸道吸收代謝能力下降、認知功能減退,需要更加關(guan) 注葉酸的攝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補充葉酸可降低中風和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癡呆的發病風險。

  與(yu) 上一版相比,新版DRIs增減了哪些其他膳食成分?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淩文華介紹,本次修訂根據我國居民飲食消費的變遷和營養(yang) 學研究的新進展,保留了原有的植物化學物,並提出了輔酶Q10、甜菜堿、菊粉和穀物β-葡聚糖的特定建議值,有助於(yu) 指導我國居民通過適當增加這些膳食成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改善腸道菌群組成,促進腸道健康。

  糖尿病患者優(you) 選低GI食品

  碳水化合物的質量影響著全民健康。近年來,血糖生成指數(GI)的概念逐漸廣為(wei) 人知,低血糖生成指數食品即低GI食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低GI食品是在胃腸中停留時間長,吸收率低,葡萄糖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的峰值低,使血糖水平穩定,不易出現血糖波動的食品,在防治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方麵有重要作用。”第十四屆亞(ya) 洲營養(yang) 大會(hui) 期間,在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舉(ju) 辦的《預包裝食品血糖生成指數標示規範》團體(ti) 標準發布會(hui) 上,該團標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yang) 與(yu) 健康所研究員向雪鬆介紹,這是我國首次製定預包裝食品GI的標識標準,明確了適用於(yu) 標識GI的食品品類及GI食品的判定依據,有利於(yu) 公眾(zhong) 更加準確地了解和選擇低GI食品。

  “GI概念的提出,讓臨(lin) 床醫生關(guan) 注碳水化合物的數量,更關(guan) 注其質量。”美國布朗大學教授劉思敏介紹,低GI食品被越來越多的營養(yang) 學家和臨(lin) 床專(zhuan) 家證實對人體(ti) 有著積極的影響,建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前期和超重人群優(you) 選低GI食品,有利於(yu) 控製血糖。

  《預包裝食品血糖生成指數標示規範》團體(ti) 標準規定,使用低GI標識的食品除了按照標準方法進行人體(ti) GI測量外,還需要滿足每份含有至少7.5克碳水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占所有宏量營養(yang) 素質量50%以上的食品,並能夠供應一定的能量和營養(yang) 素;適用於(yu) 標識GI的食品類別有糧穀類製品、豆類製品、水果製品、蔬菜製品、堅果和籽類、乳及乳製品、飲料及其他等8類預包裝食品。其中,GI值大於(yu) 0且小於(yu) (或等於(yu) )55以下的食品屬於(yu) 低GI食品;GI值大於(yu) 55且小於(yu) (或等於(yu) )70的屬於(yu) 中GI食品;大於(yu) 70的屬於(yu) 高GI食品。

  “低GI食品主要規範的是富含碳水化合物或者對餐後血糖影響比較大的食品,比如主食、水果、飲料等。”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臨(lin) 床營養(yang) 科主任葛聲提醒,日常除了選擇低GI食物以及采用混合膳食方式控製血糖外,也不要忘記整體(ti) 的膳食合理搭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劉烈剛介紹,此次團標是在充分參考國際相關(guan) 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預包裝食品種類豐(feng) 富的特殊性和我國法規而製定的,更適用於(yu) 我國的情況。

  高齡老人體(ti) 重不宜過低

  民間有一句老話叫“千金難買(mai) 老來瘦”。對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來說,真的是越瘦越好嗎?

  在第十四屆亞(ya) 洲營養(yang) 大會(hui) 期間,多位專(zhuan) 家對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不久前發布的《中國高齡老年人體(ti) 質指數適宜範圍與(yu) 體(ti) 重管理指南》(簡稱《指南》)進行了解讀。

  指南主要起草人之一、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毛琛介紹,該指南可用於(yu)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及醫養(yang) 結合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開展高齡老年人體(ti) 質指數水平的評價(jia) 和體(ti) 重管理工作。

  “對60—79歲的老年人來說,我們(men) 建議遵循中國普通成年人的體(ti) 質指數(BMI,即體(ti) 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推薦範圍,也就是18.5 kg/㎡至23.9 kg/㎡;對於(yu) 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指南推薦的BMI適宜範圍為(wei) 22.0 kg/㎡至26.9 kg/㎡。”指南主要起草人之一、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副主任施小明強調,體(ti) 質指數是全球公認反映身體(ti) 健康情況的重要指標,普通成年人的體(ti) 質指數不適用於(yu) 高齡老年人,高齡老年人體(ti) 重不宜過低,傳(chuan) 統上“千金難買(mai) 老來瘦”的觀點是錯誤的。

  為(wei) 什麽(me) 高齡老年人的BMI適宜範圍比普通成年人的要高?

  施小明解釋,主要有以下3 方麵原因:在健康影響方麵,對本土人群研究發現,高齡老年人BMI與(yu) 軀體(ti) 功能損傷(shang) 和死亡風險等存在反向關(guan) 聯,即BMI水平越高,高齡老年人軀體(ti) 功能損傷(shang) 和死亡風險越低;在測量方麵,基於(yu) 多中心高齡老人隊列研究證據顯示,與(yu) 年輕時身高相比,老年人身高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各年齡組老年人身高平均下降的範圍可達4.3—9.8厘米,若體(ti) 重不變,因身高下降導致老年人BMI相應增高的範圍可至1.2—2.4 kg/㎡;此外,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且常伴隨多種慢性消耗性疾病,高BMI可能反映了老年人的營養(yang) 儲(chu) 備情況,能夠避免或延緩因健康狀況惡化所致營養(yang) 不良的發生。同時,如果發生跌倒,脂肪能夠起到緩衝(chong) 作用,減輕高齡老年人失能的發生風險。

  “我國麵臨(lin) 人口老齡化、高齡化態勢,80歲及以上高齡老年人機體(ti) 退行性變化導致低體(ti) 重現象普遍,增加高齡老年人多種慢性病發病及死亡風險。”施小明介紹,製定高齡老年人的BMI適宜範圍與(yu) 體(ti) 重管理標準,不僅(jin) 填補高齡老年人體(ti) 質指數標準的空白,也為(wei) 我國老年健康服務體(ti) 係建設提供科學支撐。

  “高齡老年人達到目前成人BMI適宜範圍較為(wei) 困難,因此對於(yu) 這類人群需要采取個(ge) 體(ti) 化體(ti) 重管理策略。”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yang) 學首席專(zhuan) 家趙文華介紹,指南給出了相應的體(ti) 重管理建議:對於(yu) BMI處於(yu) 適宜範圍的高齡老年人,宜維持當前體(ti) 重水平,避免體(ti) 重進一步降低;對於(yu) BMI低於(yu) 適宜範圍的高齡老年人,宜采取措施避免其體(ti) 重進一步下降,可適當增加體(ti) 重;對於(yu) BMI高於(yu) 適宜範圍的高齡老年人,宜維持體(ti) 重水平穩定,避免體(ti) 重進一步增加或降低。

  《指南》建議,對於(yu) 能自主進食且BMI在適宜範圍的高齡老年人,鼓勵保持健康膳食習(xi) 慣,堅持食物多樣性,減少不必要的食物限製;宜食用質地細軟易吞咽、營養(yang) 素密度高和能量適宜的食物。

  趙文華強調,應對高齡老年人加強健康管理和家庭照護,使其定期參加健康體(ti) 檢,建立健康檔案,建議密切關(guan) 注其身高、體(ti) 重的變化。高齡老年人每年至少要測量一次身高、每月至少測量兩(liang) 次體(ti) 重。同時,要保持規律的身體(ti) 活動,減少靜坐時間,提倡高齡老年人積極融入社會(hui) 、參與(yu) 多樣的文化休閑活動。

  鏈接

  亞(ya) 洲營養(yang) 大會(hui) 由亞(ya) 洲營養(yang) 學會(hui) 聯合會(hui) 發起,每4年舉(ju) 辦一屆,旨在鼓勵亞(ya) 洲國家和世界各地營養(yang) 和食品領域研究人員、科研機構等進行專(zhuan) 業(ye) 學術交流,已經成為(wei) 分享營養(yang) 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展示營養(yang) 科學及公共衛生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推動營養(yang) 學科全麵發展的重要平台。

  中國營養(yang) 學會(hui) 於(yu) 1985年加入亞(ya) 洲營養(yang) 學會(hui) 聯合會(hui) 。自本次第十四屆亞(ya) 洲營養(yang) 大會(hui) 後,中國正式成為(wei) 亞(ya) 洲營養(yang) 學會(hui) 聯合會(hui) 主席國(2023—2027年)。(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