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到底長什麽樣
又到了每年一度的孔子誕辰日,人們(men) 在紀念孔子之時,恐怕也會(hui) 好奇,孔子到底長什麽(me) 樣?作為(wei) 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既是我們(men) 最熟悉的一位古聖賢,也是最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人之一。他的理念不僅(jin) 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中國人的氣質,還深刻影響了東(dong) 亞(ya) 、東(dong) 南亞(ya) 等儒家文化圈。
孔子是西方人最熟悉的中國人。在美國最高法院的門楣上,孔子與(yu) 古埃及的摩西、古希臘的梭倫(lun) 的塑像並排站立。法國1793年憲法所附《人權宣言》,寫(xie) 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
就是這樣一位現代人最熟悉的古人,我們(men) 對他的相貌如何,卻知之甚少。翻開《論語》,我們(men) 可以看見孔子的笑——“莞爾而笑”,孔子的哭——“顏淵死,子哭之慟”,孔子的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的罵——“朽木不可雕也”,甚至孔子如何穿衣、吃飯、如何睡覺的細節都有,但是對孔子的相貌少有論述。
孔子是“反宇”的“長人”嗎
距離孔子兩(liang) 百多年的荀子說,孔子“麵如蒙俱”。楊驚注:“俱,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俱。”說孔子的臉像驅鬼的神像。這是一個(ge) 比喻,喻體(ti) 和本體(ti) 有不止一個(ge) 相似之處,關(guan) 鍵看取的是什麽(me) 相似。一般理解為(wei) 孔子的臉長得和驅鬼的麵具一樣,給人以凶神惡煞的感覺。也有人認為(wei) ,是說孔子的臉有威儀(yi) 感,就像驅鬼麵具一樣,具有威懾力。結合《論語》中說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後一種解釋似乎更接近實情。
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被後世看作信史。他距離孔子已有三四百年。當時經學興(xing) 起,帶有迷信色彩的讖緯之學中就有關(guan) 於(yu) 孔子容貌的內(nei) 容。比如“孔子反宇,是謂尼甫(一作尼邱)”(《禮緯·含文嘉》)。
班固《白虎通·姓名》篇記載:“孔子首類魯國尼丘山,故名為(wei) 丘。”所謂“首上圩頂”,唐司馬貞《史記索隱》解釋,“圩頂,言頂上窳也”,窳通窪,凹低的意思。“圩頂”即指頭頂凹陷。由於(yu) 圩頂取象於(yu) 尼丘山,所以被稱作“尼首”。《後漢書(shu) ·高獲傳(chuan) 》記載,高獲“為(wei) 人尼首方麵”,唐代李賢注曰:“尼首,首象尼丘山,中下四方高也。”
司馬遷說,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名曰丘雲(yun) ”,應該是受到當時民間傳(chuan) 說的影響。在《孔子世家》中還有孔子父母“禱於(yu) 尼丘得孔子”一句。這似乎說明,孔子得名有兩(liang) 種說法,一是得名於(yu) 出生後頭部的生理特征,二是得名於(yu) 家鄉(xiang) 的一座山名。如果孔子出生前,父母確實“禱於(yu) 尼丘”,那麽(me) 得名於(yu) 尼丘山似乎順理成章。反駁此說的人則考證古人“不以山川”命名的原則。
持前一說的學者,認為(wei) 孔子得名於(yu) 生理特征,征引了現代醫學來解釋,嬰兒(er) 期如果患有腹瀉等症,會(hui) 引起嬰兒(er) 前囟門凹陷,明顯低於(yu) 周圍顱骨。學者推測孔子出生後患病,導致前囟門凹陷。孔子父親(qin) 叔梁紇在孔子出生時已經年過六旬。由於(yu) 父親(qin) 年齡偏大,可能影響了孔子先天體(ti) 質。學者引用晉成公名“黑臀”(“黑臀”當為(wei) 胎記)來佐證孔子之命名。類似的還有鄭莊公名“寤生”(“寤生”近似今天“逆產(chan) ”)。
如果孔子的名字得自山名,那就和相貌無關(guan) 。如果得自生理特征,則與(yu) 相貌密切相關(guan) 。以上兩(liang) 種說法,各有道理。在沒有更加過硬的證據之前,隻能兩(liang) 存之。
再說孔子的身高。《孔子世家》說孔子“長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根據戰國、漢代出土實物,一尺約合23.1厘米,這樣孔子就有2.2米多高,和前籃球健將姚明相當。這應該也和當時的讖緯之學有關(guan) 。漢代《春秋緯》:“孔子長十尺,大九圍,坐如蹲龍,立如牽牛,就之如昴。”這樣看,司馬遷還是比傳(chuan) 說中少說了一點。孔子的身高在《論語》中同樣找不到佐證。不過,孔子的父親(qin) 叔梁紇是春秋時魯國的一員猛將,曾扛起落下一半的城門,放同伴出去。《春秋左傳(chuan) 》載叔梁紇:“身長七尺,武力絕倫(lun) 。偪陽之役,紇抉懸門以出諸侯之師。”
孔子也有類似父親(qin) 的功績,《呂氏春秋·慎大》載:“孔子之勁,舉(ju) 國門之關(guan) 。”關(guan) ,指門閂,國門之關(guan) ,指用一根巨大橫木做成的門閂。孔子力氣雖然不及他父親(qin) ,隻身托舉(ju) 起城門,但舉(ju) 國門之關(guan) 的力氣,也非常人可比。《淮南子·主術訓》篇記載孔子有多項本領:“孔子之通,智過於(yu) 萇宏,勇服於(yu) 孟賁,足躡郊菟,力招城關(guan) 。”“力招城關(guan) ”,即“舉(ju) 國門之關(guan) ”,可見孔子並不是一身書(shu) 生氣的夫子,而是英傑。
在民間,相傳(chuan) 孔子相貌有“七露”之說,即“耳露輪,眼露白,鼻露孔,口露齒”,這種說法最早見於(yu) 金代孔元措所撰《孔氏祖庭廣記》。民間流行的許多孔子像都具備上述特征。
曆代畫家如何描畫孔子
塑造孔子形象,是曆代藝術家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們(men) 創作了許多優(you) 秀作品。
傳(chuan) 說曆史上最早的孔子塑像是孔子弟子子貢在孔子去世後雕刻的孔子夫婦楷木像。
西漢時,蜀郡太守文翁修學宮,作石室,刻孔子坐像供奉。東(dong) 漢時,桓帝建廟,在壁上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漢代海昏侯墓漆器屏風,繪有孔子生平文字及孔子畫像,被認為(wei) 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孔子畫像。東(dong) 漢靈帝建鴻都門學,命畫工劉旦、楊魯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這兩(liang) 位畫工是已知最早的創作孔子形象的職業(ye) 畫家。山東(dong) 嘉祥武氏祠“孔子見老子”是我們(men) 今天見到的最早的孔子石刻形象。山東(dong) 東(dong) 平縣“孔子見老子”漢墓彩色壁畫,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孔子彩色壁畫。
魏晉以後,孔子成為(wei) 文人畫家喜歡表現的人物。西晉太康中,益州刺史張收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東(dong) 晉顧愷之、王廙、戴逵等,南朝陸探微、劉滇、張僧繇等都畫過孔子。
唐代時孔子被封為(wei) “文宣王”,各地建孔廟,為(wei) 孔子塑像。孔子畫像和塑像大量出現。閻立本、吳道子、周昉等都畫過孔子。吳道子的《先師孔子行教像》有“雙絕”之譽,蓋孔子為(wei) “文聖”,吳道子為(wei) “畫聖”,一圖見兩(liang) 聖,是為(wei) 雙絕。這幅孔子像是迄今流傳(chuan) 最廣、影響最大的孔子“標準像”。
為(wei) 孔子畫像代不乏人。明代出現了按編年順序反映孔子一生言行事跡的連環畫冊(ce) 。這些畫冊(ce) 被稱作“聖跡圖”。今天我們(men) 見到的各種“聖跡圖”,應以明正統九年(1444年)張楷序刊的“聖跡圖”木刻本為(wei) 最早。清代改琦手繪的《孔子聖跡圖卷》現存10幅,屬名家真跡。
兩(liang) 幅明代佚名畫家的《孔子燕居像》是流傳(chuan) 較廣的孔子像。
近代以來孔子畫像更是數不勝數。任伯年、徐悲鴻、黃羲、戴敦邦、劉國輝、畢建勳、馬振聲、黃發榜、馮(feng) 遠、於(yu) 受萬(wan) 、孔維克等名家都創作過相關(guan) 畫像。
今天我們(men) 如何描畫孔子
如何呈現孔子的樣貌,是擺在曆代畫家麵前的一個(ge) 難題。頭頂凹陷在畫像中不好呈現,呈現出來也不好看,不能體(ti) 現孔子的威儀(yi) 。所以這一特點幾乎在曆代孔子畫像中都難以看到。
此外,孔子孫子子思曾有“先君生無須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損其敬”(《孔叢(cong) 子》)這樣的話。如果屬實,那麽(me) 孔子連眉毛和胡子都幾乎沒有。但是我們(men) 看到的孔子像,幾乎都有濃密的須眉。如果在畫像中呈現沒有胡子的孔子,實在是有違古人心目中孔子高大的形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身高很出眾(zhong) ,但是這一點也幾乎沒有體(ti) 現在畫像中,如果真把孔子畫得有兩(liang) 米高,他周圍的人都比他矮半截,在構圖上實在難看,顯得很不協調。
總之,繪畫不同於(yu) 學術研究,學術研究追求的是“真”,繪畫追求的是“美”和“善”。歸根結底,真善美是一體(ti) 的。但還是各有側(ce) 重。通過學術研究來探求孔子的真實相貌,有助於(yu) 我們(men) 更好地認識孔子,也有助於(yu) 畫家更好地呈現孔子。而畫孔子像和雕塑孔子像,一方麵是藝術創作,要追求“美”的效果,另一方麵也是價(jia) 值觀的宣揚,要追求“善”的效果。
我認為(wei) ,曆史人物畫創作,不是以物質材料來描繪人物,而是畫家用心靈穿越時空的帷幕,與(yu) 我們(men) 輝煌文明史中的不朽靈魂對話,以現代人的心智和情懷詮釋曆史和曆史人物。那些我們(men) 在史籍上讀過並想象過千百次,但始終朦朧模糊的形象,被繪畫者充滿情感的畫筆塑造出來,輝耀於(yu) 讀者眼前,這是畫家神思妙想的結晶。這是我研究孔子畫像三十多年的心得。
當代畫家創作曆史人物畫,已有很多成功先例。如蔣兆和創作的張仲景、孫思邈、張衡、祖衝(chong) 之、曹操、杜甫、李時珍;劉旦宅創作的秦始皇,李斛創作的關(guan) 漢卿,都被大眾(zhong) 所接受和認可,教科書(shu) 上以他們(men) 創作的形象為(wei) 這些曆史人物的畫像。
以孔子為(wei) 代表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傑出人物,是我們(men) 當代藝術家創作的重要寶藏。我相信,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men) 藝術家可以創作,也應該創作出新的形神兼備的孔子形象。新的孔子形象應該既能體(ti) 現曆史上孔子的神韻,同時也能被現代廣大讀者所接受和認可。新的孔子形象既是賡續傳(chuan) 統的,又是符合時代審美的。
(光明日報 作者:柯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