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新展呈現宋拓魅力
近日,故宮博物院與(yu)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推出的“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在故宮文華殿展出。展品共計65件(套),故宮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各有20件宋拓珍本展出,此外還展示了部分書(shu) 畫、器物精品。
作為(wei) 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創造,古代碑帖蘊含著豐(feng) 富的藝術價(jia) 值、曆史價(jia) 值、學術價(jia) 值。據悉,唐拓本目前僅(jin) 有幾件存世且均流失海外,宋拓本為(wei) 國內(nei) 碑帖文物中時代最早、價(jia) 值最高、版本最優(you) 的作品。
本次展覽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了一個(ge) 欣賞頂級碑帖文物的平台,從(cong) 書(shu) 法、文詞、紙墨、版本與(yu) 傳(chuan) 承等角度展現宋拓的魅力。
第一單元“《西嶽華山廟碑》及漢唐碑刻”展示書(shu) 法史上著名漢唐碑刻的宋拓本。《西嶽華山廟碑》曾被清人譽為(wei) “漢隸第一品”,東(dong) 漢延熹八年(165年)立於(yu) 陝西華陰西嶽廟,碑文記述曆朝帝王祭祀西嶽華山的典禮,由弘農(nong) 太守袁逢主持修廟並勒銘。原碑在明代已毀,傳(chuan) 世拓本僅(jin) 有4本。此次展出該碑的兩(liang) 件宋拓本,即故宮博物院所藏“華陰本”與(yu)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所藏“順德本”。“順德本”為(wei) 傳(chuan) 世拓本中年代最早者。這一單元還呈現了唐代知名書(shu) 法家碑刻代表作的宋拓本,如歐陽詢書(shu) 《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書(shu) 《孔子廟堂碑》、李邕書(shu) 《李秀碑》《李思訓碑》、顏真卿書(shu) 《多寶塔碑》、柳公權書(shu) 《玄秘塔碑》。
第二單元“《淳化閣帖》及宋代法帖”展示以《淳化閣帖》為(wei) 代表的宋代刻帖宋拓本。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趙光義(yi) 命翰林侍書(shu) 王著將內(nei) 府所藏曆代法書(shu) 摹刻成法帖,故而得名《淳化閣帖》。它是現存最早的官刻叢(cong) 帖,開啟了刻帖傳(chuan) 拓的風氣,有“法帖之祖”的美譽。《淳化閣帖》原石早毀,故宮博物院藏“懋勤殿本”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泉州本”均為(wei) 傳(chuan) 世《淳化閣帖》重刻善本。“懋勤殿本”書(shu) 刻精湛,紙墨醇古,清初已入內(nei) 府,曾長期存放在懋勤殿內(nei) ,卷一鈐“懋勤殿鑒定章”印,故名“懋勤殿本”。此本共十卷,每卷裱成一冊(ce) 。此次展出的是第六冊(ce) ,墨紙共三十五開半。
第三單元“遊相《蘭(lan) 亭》”集中展示南宋理宗朝丞相遊似收藏的10餘(yu) 種《蘭(lan) 亭序》拓本。目前傳(chuan) 世的《蘭(lan) 亭序》主要有兩(liang) 種,一種是後人的臨(lin) 本、摹本,另一種則是刻石拓本。兩(liang) 宋時期,刻帖興(xing) 盛,《蘭(lan) 亭序》刻石傳(chuan) 拓成為(wei) 一種風尚。“遊相《蘭(lan) 亭》”按天幹排序,從(cong) 甲、乙至壬、癸,每幹10種。此單元展出其中的14種供觀眾(zhong) 比對、欣賞。
王 玨 鄒雅婷(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 玨 鄒雅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