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道德情操
【光明論壇】
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承擔著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重要職責。今年教師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全國優(you) 秀教師代表,深刻闡釋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其中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就是“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道德情操”。這為(wei) 廣大教師恪守高尚道德情操,擔當教育強國建設使命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了前進方向。新時代新征程上,迫切需要廣大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誌向和抱負,做精通專(zhuan) 業(ye) 知識的“經師”、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師”。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道德示範、道德引領既是廣大教師做到為(wei) 人師表而必須堅守的第一要義(yi) ,也是履行授業(ye) 解惑職責而必須堅持的前提。偉(wei)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堪稱“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楷模。在長期的授教生涯中,他把“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不知禮,無以立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ei) 自省也”“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修己以安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cong) ”等作為(wei) 修身立德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身體(ti) 力行。孔子的言傳(chuan) 身教,對顏回、子貢、子路等一大批弟子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也成就了他們(men) 這一批優(you) 秀弟子。
在中華民族的曆史長河中,德高為(wei) 範的精神追求從(cong) 未因時空環境的變遷而發生變化。如今,一大批優(you) 秀教師秉承“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古訓,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領著一代又一代學生成長發展。把畢生精力投入貧困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ye) 中的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國,用生命點滴書(shu) 寫(xie) 人生精彩華章、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的大山最美教師張桂梅,堅守教書(shu) 育人第一線、愛教愛生、立德樹人、無私奉獻的高至凡等,都是優(you) 秀教師的代表。他們(men) 用高尚的道德情操詮釋“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深刻內(nei) 涵,用模範的言行引導學生潛心學業(ye) 、明德修身。紮根雲(yun) 南鄉(xiang) 村的馬瓊郭老師在回顧自己何以走上講壇的經曆時說:“小時候驚歎老師博學多才,上能當上‘法官’、下能修課桌,也能感受到老師的用心用情,這讓我萌發了成為(wei) 一名教師的人生理想。”無數事實證明,在成長過程中,許多人都像馬瓊郭一樣,在優(you) 秀教師的言傳(chuan) 身教下,選擇了正確的人生道路,成就了一番事業(ye) 。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廣大教師應抱持“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自覺,做學生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的“大先生”,成為(wei) 被社會(hui) 尊重、為(wei) 世人效法的榜樣。隻有讓廣大教師從(cong) 內(nei) 心深處認識到“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才能將內(nei) 生動力轉化為(wei) 教書(shu) 育人的自覺行動。因此,要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精神家園,遵守職業(ye) 道德準則,不為(wei) 名利所惑,站好講台,甘當人梯和鋪路石,以質樸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響學生、引領學生。
實際行動更具說服力。恪守道德規範,葆有高尚情操不是一句口號,需要廣大教師付諸實踐。這正是既要言傳(chuan) 更要身教的重要原因。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東(dong) 華理工大學教授周義(yi) 朋堅持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紮根新疆戈壁荒灘十餘(yu) 載,克服酷暑嚴(yan) 寒,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建成首個(ge) 微生物地浸采鈾基地,為(wei) 我國鈾礦綠色開發作出重要貢獻。受其影響,他帶領的很多學生畢業(ye) 後都選擇了投身這一科研領域,有的還成為(wei) 核能領域的骨幹力量。這就是榜樣的行動引領。這啟示我們(men) ,廣大教師要在教書(shu) 育人的日常工作與(yu) 生活中,用實際行動不斷淬煉愛崗敬業(ye) 、奉獻社會(hui) 的情操和品行,用點滴行動向學生傳(chuan) 遞真善美。
弘揚“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精神,也離不開全社會(hui) 的共同參與(yu)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nei) 因與(yu) 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道德情操的養(yang) 成,並不隻是教師群體(ti) 的事,需要全社會(hui) 協同配合、同向而行。教育管理部門要形成係統性思維,健全完善師德師風評價(jia) 機製,通過正麵清單和負麵清單等方式,不斷改進師德師風評價(jia) 內(nei) 容、方法與(yu) 手段,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規範化、具體(ti) 化。在社會(hui) 範圍內(nei) ,媒體(ti) 和其他相關(guan) 行業(ye) 也應注重弘揚模範精神,凝聚榜樣力量,共同奏響和美教育樂(le) 章。
一個(ge) 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ge) 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ge) 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教師不僅(jin) 要傳(chuan) 授專(zhuan) 業(ye) 知識,還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形成“言為(wei) 士則、行為(wei) 世範”的自覺。唯此,才能把為(wei) 學、為(wei) 事、為(wei) 人統一起來,當好學生成長發展的引路人,不負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時代使命。
(作者:陳朋,係江蘇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