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虛擬主播“上崗”有啥不一樣?

發布時間:2023-10-16 15:0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技術升級、模式創新、降本增效

  虛擬主播“上崗”有啥不一樣?(網上中國)

  極具特色的數字人虛擬主播頻頻亮相電商直播、新聞播報、展覽講解等場景,帶來新鮮的視聽體(ti) 驗,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專(zhuan) 家認為(wei) ,得益於(yu)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數字人虛擬主播走向大眾(zhong) ,被廣泛應用於(yu) 各類場景之中,為(wei) 諸多行業(ye) 帶來業(ye) 態變革。

  數字人性價(jia) 比很高

  “歡迎所有新進直播間的朋友,今天我們(men) 給大家推薦的零食價(jia) 格非常優(you) 惠……”深夜時分,某短視頻食品直播間的數字人小嘉已經連續直播了24小時,依舊神采奕奕地介紹麵前的商品。小嘉在外表、聲音、神態等方麵擬人程度極高,若不是直播間右上方標注著“虛擬主播”,不少觀眾(zhong) 會(hui) 誤認為(wei) 自己在和真人主播實時互動。

  短視頻直播近年成為(wei) 電商領域的“標配”,而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虛擬主播是直播帶貨領域的新變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網絡直播行業(ye) 延續了良性發展態勢,以數字人虛擬主播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產(chan) 品技術幫助實現行業(ye) 降本增效。

  “不需要真人主播,也不需要場地,隻需要一台電腦和一套軟件設備,便可以打造出一個(ge) 7x24小時無休的數字人直播間,性價(jia) 比很高。”某品牌視頻直播間的運營者王小卓介紹,此前品牌直播時,需要搭建專(zhuan) 門場地和進行直播培訓,主播在線時長也受限。引入虛擬主播後,隻需在相關(guan) 設備中輸入文本,就能自動生成直播內(nei) 容,還可支持實時彈幕互動,成本遠低於(yu) 真人直播間。“考慮到品牌格調和目標客戶,我們(men) 還在後台針對性地設置了虛擬主播的形象、台詞和語言風格,吸引更多觀眾(zhong) 停駐在直播間,提升品牌直播效益。”王小卓說。

  據了解,根據數字人物的圖形維度,常見的虛擬主播有兩(liang) 類:一類是2D數字人,通過采集真人的圖像、聲音,利用唇形驅動、動作驅動等相關(guan) 算法製作數字人形象,短視頻平台常見的帶貨數字人便是此類。另一類為(wei) 3D數字人,這類虛擬數字人的製作涉及真人掃描、3D建模等技術,從(cong) 麵部輪廓到服飾場景需要自定義(yi) 打造,往往以動畫人物形象出現,適用於(yu) 虛擬IP人物的製作。

  在視聽節目中精彩亮相

  除了直播帶貨之外,數字人虛擬主播還在廣電融媒等領域“上崗開播”。8月底,2023年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hui) 在山東(dong) 青島西海岸新區舉(ju) 辦,山東(dong) 廣播電視台虛擬主播岱青、海藍,閃電新聞虛擬主播小妮,浙江衛視、Z視介宋韻文化推廣人穀小雨等10位虛擬主播引發關(guan) 注。

  在技術支持和政策引導下,各類傳(chuan) 媒機構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為(wei) 行業(ye) 帶來的新變化,誕生了越來越多的虛擬主播,涉及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製作。虛擬主播在視聽節目平台的運用,提升了相關(guan) 內(nei) 容的創新性和趣味性,以及製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北京廣播電視台打造了全國首個(ge) 廣播級智能交互真人數字人“時間小妮”,如今已更新到第二代模型,虛擬主播的動作和語言流暢度優(you) 於(yu) 此前,在播報新聞、講解知識、交互問答等方麵都能得到應用,並支持多語種操作,提供給觀眾(zhong) 全新的內(nei) 容體(ti) 驗。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虛擬現實製作技術應用示範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鼓勵具備條件的企事業(ye) 單位在一定區域內(nei) 開展技術應用示範,形成虛擬現實製作實驗區,推動廣電行業(ye) 虛擬現實生產(chan) 、傳(chuan) 播、呈現產(chan) 業(ye) 鏈快速成熟。其中,《通知》針對虛擬數字人應用示範,提出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更具沉浸體(ti) 驗感的虛擬現實服務,並拓展服務場景,形成可持續性的商業(ye) 模式。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數字人虛擬主播重構廣電融媒的服務場景,對於(yu) 傳(chuan) 媒領域創新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yi) 。麵對不同的節目場景,數字人虛擬主播可以快速切換風格,以多樣化角色身份跨界觸及不同領域。數字人技術還能提高內(nei) 容生產(chan) 效率,在短時間內(nei) 自動剪輯成片,縮短製作周期,滿足內(nei) 容時效性。

  行業(ye) 向精細化發展

  越來越多虛擬主播出現在人們(men) 視野中,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方麵,虛擬主播和真人主播一樣,不時爆出低俗色情類或其他違反公序良俗的惡性行為(wei) 或言論;另一方麵,部分技術提供方的製作水平不高,造成虛擬主播粗製濫造、形象同質化等問題。專(zhuan) 家認為(wei) ,有關(guan) 部門應加強對虛擬直播行業(ye) 的監管和相應法律規範,明晰平台方、運營方等各方權責,促進該產(chan) 業(ye) 健康發展。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去年印發的《網絡主播行為(wei) 規範》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合成的虛擬主播列入了參照執行的範圍,明確了虛擬主播在直播中的行為(wei) 規範。今年5月,短視頻平台抖音發布《抖音關(guan) 於(yu) 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的平台規範暨行業(ye) 倡議》,提到使用虛擬人進行直播(或創建以虛擬人為(wei) 人設的賬號),必須對相應的虛擬人形象在平台注冊(ce) 。使用已注冊(ce) 的虛擬人形象進行直播時,必須由真人驅動進行實時互動,不允許完全由人工智能驅動進行互動。

  在技術層麵,多家互聯網企業(ye) 在上半年發布數字人相關(guan) 產(chan) 品,提升製作效率的同時,為(wei) 行業(ye) 提供更多“高智”“高質”的虛擬主播。百度、騰訊雲(yun) 等企業(ye) 均推出了數字人虛擬主播相關(guan) 產(chan) 品,讓用戶提交少量樣本數據即可進行訓練,24小時內(nei) 就能製作出與(yu) 真人近似的虛擬主播。京東(dong) 推出“言犀虛擬主播”產(chan) 品,能夠製作專(zhuan) 屬形象和動作,並通過AI文本生成和語音生成技術,輸出帶貨文案自動播報。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隨著監管力度加強、技術水平提高,數字人虛擬主播將以低投入、高產(chan) 出、續航久的內(nei) 容生產(chan) 模式,推動相關(guan) 行業(ye) 朝著規範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