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市場底部將過?
文、表/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陳薇薇
近日,華為(wei) Mate 60係列發布後話題熱度與(yu) 銷量雙雙走高,直接帶動消費者對手機市場的關(guan) 注。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係列話題促使手機行業(ye) 景氣度提升,尤其是高端手機銷量增長明顯。近日,中國海關(guan) 總署公布9月進出口數據,主要出口商品中,9月手機出口了8354.5萬(wan) 台,而8月該數據僅(jin) 為(wei) 6456.7萬(wan) 台,出口金額更是環比大漲123.37%。專(zhuan) 業(ye) 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認為(wei) ,受益於(yu) 高端品牌發布,第四季度手機出貨值得期待。
四季度手機出貨同比環比預期均增長
在位於(yu) 廣州高德置地春廣場華為(wei) 智能生活館裏,自9月底生活館開業(ye) 以來,前來門店裏“上手”華為(wei) Mate 60係列手機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在高峰期甚至需要限流進入,而即便是在平日裏,門店裏也是人頭湧湧。這隻是近期手機市場呈現複蘇跡象的一個(ge) 縮影。
據悉,炙手可熱的Mate60係列目前正馬不停蹄地加緊生產(chan) ,產(chan) 能也進入加速爬坡階段,貨源緊缺的情況有望改觀。有消息稱華為(wei) 已上調了2023年手機整體(ti) 出貨量目標,並將Mate60係列手機下半年目標提升超20%,華為(wei) 近期也同步上調了2023年下半年的預計出貨量,將今年的出貨量目標提高20%。包括招商電子、天風國際等多家機構都發布了華為(wei) 手機的銷量或出貨量的預測報告,數據都在5000萬(wan) 台甚至6000萬(wan) 台以上,而2022年的數字是3000萬(wan) 台。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中國手機市場底部將過,預期將重拾成長”,十一長假手機銷售同比顯著成長約15%,四季度手機出貨同比與(yu) 環比亦預期均重拾增長,安卓品牌已無殺價(jia) 競爭(zheng) ,且成本亦較過去數年下降,故有利於(yu) 品牌商的利潤增加。
從(cong) 市場銷售情況來看,手機市場正逐步觸底。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分析師劉藝璿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表示,2024年的手機市場相比2023年會(hui) 有溫和的複蘇,從(cong) 出貨節奏來講,2023年可能是一個(ge) 所謂的“底”,但到2024年情況可能會(hui) 出現改善。
國信證券認為(wei) ,基於(yu) 終端補庫存需求的體(ti) 現,2023年三季度消費電子產(chan) 業(ye) 鏈延續二季度以來的弱複蘇趨勢,環比繼續上揚,四季度出貨展望則更加積極。
本月末旗艦手機大戰將打響
一個(ge) 多月來,華為(wei) Mate 60係列和iphoness 15係列的發布讓這些話題機型熱度不減。進入10月中旬,在至關(guan) 重要的第四季度,各手機廠商也在“憋大招”。而如何為(wei) 市場再添一把火,則隻等契機。
契機很快就到來。據悉,高通即將於(yu) 10月24日至26日舉(ju) 行2023驍龍峰會(hui) ,屆時將正式發布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台,而根據管理,一係列搭載最新移動平台的高端安卓旗艦手機也將陸續問世。華碩宣布將於(yu) 本月24日推出一款搭載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台的手機,還有小米14係列、全新的iQOO 12係列旗艦手機等,這些旗艦新手機將成為(wei) 市場上極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旗艦手機大戰也將在本月末起打響,屆時有望迎來一批等候換機的消費者。
與(yu) 此同時,新機發布潮亦撞上“雙11”電商節,在新機+促銷的雙重刺激下,有望帶動新一輪手機銷售熱潮。
手機市場全麵複蘇仍需時間
即便目前手機市場已然出現暖意,但國內(nei) 智能手機出貨量自2016年達到頂峰後就一直呈下滑趨勢,消費者換機周期不斷拉長,手機市場若要走向全麵複蘇,單靠熱門機型的熱度是遠遠不夠的,全麵複蘇仍需時間。在這之中,高端手機成為(wei) 兵家必爭(zheng) 的賽道。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高端手機對全球市場的貢獻達到曆史最高水平,本季度銷量占比超過20%。該機構分析指出,隨著更多消費者追求卓越體(ti) 驗,加上許多主要地區提供便捷的消費金融政策,高端手機市場並未受到太多限製的影響,高端手機市場成為(wei) 本季度唯一實現增長的市場。因此,手機品牌廠商會(hui) 著力提升平均銷售價(jia) 格,重視提供更多的服務支持,提升高端消費者黏性,以推動未來幾個(ge) 季度的營收增長。(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