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載人航天首飛二十年 “全國大協作”使載人航天工程屢獲突破

發布時間:2023-10-16 15:04:00來源: 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孫明源 付毅飛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從(cong) 甘肅酒泉發射,標誌著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三個(ge) 獨立自主完整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在整整20年後的今天,已有18名中國航天員進入過太空。但載人航天取得的突破遠遠不止於(yu) 人數,在過去20年當中,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推動了航天產(chan) 業(ye) 乃至科技事業(ye) 整體(ti) 的快速發展。

  1992年9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30年來,工程全線共取得4000多項發明專(zhuan) 利,並輻射帶動原材料、微電子、機械製造、化工、冶金、紡織、通信等領域快速發展,培養(yang) 了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了我國航天科研試驗能力整體(ti) 躍升。

  錢學森曾經說過:“航天是係統工程,不能靠我一個(ge) 人,要靠一大堆人。”在所有航天工程中,載人航天係統是最複雜的。立項之初,工程有7大係統,到空間站階段增加至14大係統及上百個(ge) 分係統,參與(yu) 單位多達上千家,涉及數十萬(wan) 科研工作者。僅(jin) 以航天員搜救為(wei) 例,除工程相關(guan) 參研參試單位外,還涉及外交、交通等多個(ge) 部門,各個(ge) 戰區和陸海空軍(jun) ,以及地方政府、醫療單位等,上萬(wan) 人參與(yu) 其中。每一艘“神舟”的順利升空,都與(yu) 全國各地方各領域的大協作密不可分。

  依靠長期的技術積累和人才隊伍建設,載人航天事業(ye) 讓中國人在近兩(liang) 年當中見證了如“下餃子”一般的任務密集開展。從(cong) 2021年4月天和核心艙發射到神舟十四號返回,中國載人航天在20個(ge) 月內(nei) ,密集實施11次發射、3次飛船返回、2次艙段轉位、7次航天員出艙,4個(ge) 飛行乘組12名航天員接續在軌駐留,航天員乘組首次完成在軌輪換,突破掌握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空間站組裝建造、再生式環控生保等8項關(guan) 鍵技術,如期建成空間站,整個(ge) 過程穩紮穩打、連戰連捷。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近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還介紹,已有多個(ge) 國家提出選派航天員參與(yu)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的需求;目前正在與(yu) 相關(guan) 方麵開展對接協調,同時也在積極開展前期有關(guan) 準備工作。

  20年的“加速進步”,背後是錢老口中“一大堆人”付出的紮實努力。載人航天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一場“大兵團作戰”。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正伴隨全國合奏的鼓點,邁得更堅定、更長遠。(科技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