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交讓內向人備受困擾,有必要改變嗎
職場社交讓內(nei) 向人備受困擾,有必要改變嗎
醫師表示,人格測試的存在肯定了人格的多樣性,但並不能作為(wei) 區分好壞對錯的標準
“你是i人還是e人?”“我是i人,但在工作中常常做e人”“我是istp,你呢?”……近來,人格類型測試在網絡走紅,並成為(wei) 很多年輕人的日常交往話題。還有人將測試結果作為(wei) 人生參考,指導生活。
邁爾斯-布裏格斯類型指標的人格類型理論模型(簡稱MBTI測試),從(cong) 4個(ge) 維度劃分出16種人格,並以不同類型人格的英文縮寫(xie) ,為(wei) 這16種人格命名。其中,“i”和“e”是一個(ge) 指標的兩(liang) 極,“i”代表內(nei) 向、內(nei) 傾(qing) 型,“e”代表外向、外傾(qing) 型。
人格測試可信嗎?職場i人如何與(yu) 他人相處?怎樣正確看待自己的人格類型?2023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記者采訪了兩(liang) 位精神心理領域專(zhuan) 業(ye) 人士,幫助理解人格測試並解答職場心理困惑。
人格測試是認識自我的一種方式
走路總低著頭,害怕跟人打招呼;能線上溝通的絕不電話溝通;不願參與(yu) 同事間的閑聊;和領導一起吃飯總感覺不自在……在網上,不少職場i人這樣描述自己上班時的狀態。對他們(men) 而言,工作中的社交給他們(men) 帶來很多負擔。
今年以來,白璿在社交媒體(ti) 上頻繁刷到MBTI測試,愛給自己“定位”的她,好奇地和朋友一起進行了測試。“不出意料,我是i人,不喜歡社交,每天下班後隻想回到自己的小窩,做自己的事,把工作中不開心的事忘掉。”
10月9日,白璿結束一天的工作後,又參加了部門同事組織的聚餐。作為(wei) i人,她直言,工作上的溝通已經很累了,這些額外社交簡直分分鍾讓自己“電量”耗盡。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任峰在《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格測試既有與(yu) 臨(lin) 床心理學、精神衛生學相關(guan) 的測試,如艾森克人格量表、明尼蘇達人格量表等,用於(yu) 臨(lin) 床上開展心理治療、診斷精神心理疾病。也有類似於(yu) MBTI的,主要用於(yu) 了解職業(ye) 性格,衡量和描述人們(men) 在獲取信息、作出決(jue) 策、對待生活等方麵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
“相對而言,MBTI更接近常人理解的層麵,因此容易被廣泛接受。”不過,任峰認為(wei) ,歸根結底,人格測試隻是認識自己的一種工具,它的存在肯定了人格的多樣性,但並不能作為(wei) 區分好壞對錯的標準。
職場i人變e人要能自洽
不管工作場合還是私下社交,與(yu) 人溝通不可避免。一些恐懼社交的i人告訴記者,遇到必要場合,他們(men) 也會(hui) 戴上e人麵具,強行“營業(ye) ”。
“為(wei) i變e,是MBTI測試話題中討論較多的一個(ge) 詞,指的是一個(ge) i人為(wei) 了社交時不冷場,顯得合群等因素,會(hui) 挺身而出做e人。”不過,白璿也坦言,工作中有時需要e一點,但強行e久了,可能會(hui) 在某個(ge) 節點上突然爆發,然後用更多時間去恢複情緒。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申晨煜表示,工作中有些場合需要i人“偽(wei) 裝”自己,但隨之而來的是較大的精力消耗和身體(ti) 傷(shang) 害,因此不建議i人強行改變,要視自身情況而定,做到自洽。
任峰認為(wei) ,i人應首先學會(hui) 自我了解和接納,認識自身長處,如善於(yu) 獨處、思考深入、情感豐(feng) 富等,充分接納內(nei) 心需要,而不是強行讓自己變得外向,甚至變成社牛。“不過,i人也要防止自我封閉,適當拓展人際範圍,選擇合理的方式與(yu) 他人溝通,豐(feng) 富自己的內(nei) 心世界。”
人格無優(you) 劣,慎重貼標簽
“人格測試有利於(yu) 自我認識和自我接納,很多人經常堅持固有觀念,例如,認為(wei) 外向比內(nei) 向好,執行力強比理想化好等,或者相反,並把這種質疑內(nei) 化為(wei) 自我要求,導致每天內(nei) 心充滿痛苦和糾結。”任峰說,人格測試能讓人意識到“原來我這樣的方式是有科學依據的”。
從(cong) 某種程度看,了解自己的人格類型,有助於(yu) 選擇適合的工作種類,提高職業(ye) 滿意度。不過,也要防止通過給自己貼標簽,固步自封,認為(wei) 這輩子就這樣了,失去改變的動力,影響自我突破。
“實際上,隨著自我突破,測試結果是可以發生變化的,例如,一個(ge) 人以前很內(nei) 向,做了銷售工作後,通過長期訓練,可能變得比較外向。”任峰表示,年輕人可以通過人格測試了解自己擅長什麽(me) 、不擅長什麽(me) ,揚長避短,減少因不自知帶來的無謂內(nei) 耗,也可以通過有針對性、有計劃地突破不擅長的方麵,完善自我。
申晨煜建議,職場中的i人可以多專(zhuan) 注工作本身,不要過於(yu) 在意與(yu) 同事的關(guan) 係,也避免總是腦補別人的評價(jia) ,尤其是負麵評價(jia) 。遇到問題先從(cong) 環境找原因,不必過度內(nei) 耗,避免陷入自我懷疑狀態。
“要認識到工作隻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一個(ge) 正確的心態,不要因為(wei) 工作全盤否定自己。”申晨煜說,人格沒有優(you) 劣之分,職場i人不要害怕自己被貼上“不好相處”的標簽,要找到並善於(yu) 利用性格中的優(you) 勢,發揮特長。工作之餘(yu) 也要保證充足良好睡眠,多做感興(xing) 趣的事,平衡工作壓力。(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