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麽補?
一邊是企業(ye) 需求不斷增長,一邊是人才供給不足、培育相對乏力
數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麽(me) 補?
閱讀提示
數字賽道不斷拓寬的背景下,技能供需矛盾主要體(ti) 現在數字技術應用能力較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強等。專(zhuan) 業(ye) 人士建議,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和人才激勵政策改革,緩解數字人才短缺難題。
最近,北京、天津、浙江等地陸續出台政策,加速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緩解數字人才短缺難題。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較快。在推進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就如何加快培養(yang) 數字工匠,記者近日多方采訪。一些專(zhuan) 業(ye) 人士建議,打造“龍頭數字企業(ye) +職業(ye) 院校”的數字工匠學院建設模式,探索“異步教學組織形式”;推動企業(ye) 實施數字技能人才與(yu) 行政管理人員橫向交流與(yu) 縱向晉升製度;以“實戰+認證”持續規模化推進各類數字人才工程師培養(yang) 認證。
數字人才短板亟須補齊
據了解,數字工匠指的是既具有現代工業(ye) 技術技能水平,又掌握智能化網絡化技能、善於(yu) 融合數字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產(chan) 業(ye) 數字人才研究與(yu) 發展報告(2023)》顯示,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缺口在2500萬(wan) ~3000萬(wan) 人,未來將有力帶動相關(guan) 職業(ye) 人才就業(ye) 。在人社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首次標注的97個(ge) 數字職業(ye) 占到職業(ye) 總數的6%。這些數字職業(ye) 主要涵蓋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智能製造、虛擬現實等領域。
年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室專(zhuan) 員向德美告訴記者,全國大數據行業(ye) 就業(ye) 市場較為(wei) 活躍的城市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這些片區大數據就業(ye) 市場雖較為(wei) 活躍,但人才供給仍相對不足,人才短板亟須補齊。
據了解,行業(ye) 的快速發展加劇了數字人才短缺的情況,數字賽道不斷拓寬的背景下,技能供需矛盾主要體(ti) 現在數字技術應用能力較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強等。
對此,福建省晉江市總工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常務副主席吳鴻斌指出,目前數字工匠培育尚未形成合力。同時,校企孵化環境存在短板,未形成產(chan) 教融合的數字技能人才培養(yang) 機製,不少地方的工匠學院、技工學校、職業(ye) 院校、產(chan) 業(ye) 工人技能培訓基地培訓的崗位和工種還僅(jin) 限於(yu) 數字車床、通信線纜、編程設計等少部分專(zhuan) 業(ye) ,針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領域的人才培養(yang) 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產(chan) 教融合共育人才
“我們(men) 已經跟有的學校合作,采取產(chan) 教融合的模式培育企業(ye) 需要的數字人才,這種合作已經超過10年。”金山數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工會(hui) 副主席李愛華告訴記者,她所在公司對於(yu) 數字人才有著極大需求,公司不斷深化校企合作解決(jue) 人才之渴。
李愛華告訴記者:“9月22日,在珠海市‘行行出狀元’報告會(hui) 上,我們(men) 公司與(yu) 廣東(dong) 科學技術職業(ye) 學院簽約成立工匠學院,進一步加大數字人才培育工作力度。”
由於(yu) 各企業(ye) 對數字工匠的需求不斷增長,李愛華建議,各級工會(hui) 可以依托區域內(nei) 龍頭企業(ye) ,並聯同高校、職業(ye) 院校等加速建設數字工匠學院,從(cong) 而培育出不同級別、不同形式、不同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化數字工匠人才。同時,開展基於(yu) 產(chan) 教融合的“異步教學組織形式”,即大一自然班+大二崗位班+大三項目班,例如在大三項目班,學生可以直接進入企業(ye) ,由企業(ye) 導師帶領進行崗位專(zhuan) 業(ye) 實訓,從(cong) 而使數字工匠的培育更切合企業(ye) 需求。
天翼雲(yun) 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綜合事務部主任、工會(hui) 副主席郭敏認為(wei) ,可以由政府部門牽頭,協同教育部門、企業(ye) 、高校建立數字化實操實驗室。實操平台可以建在高校,也可以建在企業(ye) ,統一調度使用,將實操課程納入高校學生的教學計劃中,將實操經曆和成績與(yu) 畢業(ye) 證的發放關(guan) 聯,“這樣在大學期間,就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操培訓,勢必會(hui) 加快科技型人才的培養(yang) ,縮短企業(ye) 再培養(yang) 周期。”
打造數字工匠成長沃土
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數字經濟增速連續7年全國第一。大數據人才成為(wei) 貴州數字經濟“狂飆”的核心要素資源之一。
對此,長期關(guan) 注數字經濟的向德美表示,貴州通過一係列人才政策為(wei) 大數據人才提供匹配項目和保姆式服務,吸引各地大數據人才湧入貴州。“比如,貴州省總工會(hui) 發揮職工職業(ye) 技能大賽,引領和促進技能人才培養(yang) ;結合大數據產(chan) 業(ye) 發展現實需求,連續多年舉(ju) 辦省級技能大賽,為(wei) 大數據人才提供展示自己、切磋技藝的舞台。”
浙江東(dong) 通光網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嚴(yan) 惠良告訴記者,這些年,公司一直圍繞產(chan) 業(ye) 數字化開展工作,以“業(ye) 務-流程-組織-IT”的主邏輯持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同時以線纜行業(ye) 高度定製化為(wei) 特點開展智能化改造等。“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工會(hui) 十分關(guan) 注數字人才培養(yang) 工作,並給予評優(you) 傾(qing) 斜。公司在產(chan) 業(ye) 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湧現一批數字化方麵優(you) 秀人才,有52名職工入選區‘千名技能人才’項目,讓大家在數字化賽道上更有幹勁。”
“將數字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管理體(ti) 係,鼓勵企業(ye) 建立與(yu) 數字人才等級相掛鉤的薪酬製度,完善稅收、醫療、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麵的優(you) 惠政策。”吳鴻斌指出,“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應深化人才激勵政策改革,探索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落實兌(dui) 現數字經濟專(zhuan) 項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數字經濟高層次人才創業(ye) 就業(ye) 。”
李愛華建議,各級工會(hui) 還可以考慮依托各科技園區、數字經濟協會(hui) 、龍頭數字企業(ye) 等組織和相關(guan) 單位,組建一定規模的各級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工會(hui) ,構建上下貫通的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工會(hui) 體(ti) 係。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工會(hui) 體(ti) 係逐步建立和完善後,有助於(yu) 數字工匠、數字企業(ye) 、數字工匠學院之間通過各種平台開展交流學習(xi) 、交叉培訓等活動,自上而下地橫向打通不同工種、不同企業(ye) 職工、不同數字工匠學院之間的聯係和交流。(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