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海峽兩岸書院論壇在福建南平舉行
中新網南平10月17日電 (記者 張麗(li) 君)“朱熹對台灣的書(shu) 院教育影響至深且巨,台灣從(cong) 1704年創辦第一間正式的崇文書(shu) 院以來,至今仍保存近49所書(shu) 院。”在台灣陽明書(shu) 院院長溫明正看來,閩中大儒,以朱子為(wei) 最,海內(nei) 外書(shu) 院無不崇奉;朱熹書(shu) 院的精神,這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根與(yu) 魂,是中華民族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澱的智慧。
17日,第七屆海峽兩(liang) 岸書(shu) 院論壇在福建南平考亭書(shu) 院舉(ju) 行。溫明正的發言,獲得兩(liang) 岸書(shu) 院山長陣陣掌聲。
全國政協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會(hui) 主委阮詩瑋表示,書(shu) 院文化曆時千載,在深化兩(liang) 岸交流交往、促進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中發揮著獨特作用。
他提出,要讓新時代書(shu) 院文化成為(wei) 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挖掘其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道德理念和教化功能;將書(shu) 院文化振興(xing) 與(yu) 兩(liang) 岸文旅發展深度融合,激發書(shu) 院文化活力,共同喚醒華夏兒(er) 女民族記憶和文化自信自強,在探索海峽兩(liang) 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中國朱子學會(hui) 顧問、福建省閩學研究會(hui) 特約研究員朱清以《加強書(shu) 院複興(xing) 的因勢利導》為(wei) 題作主旨演講,從(cong) 中國書(shu) 院發展史出發,在宏觀視角上剖析兩(liang) 岸書(shu) 院交流的演進,探索新時代背景下書(shu) 院複興(xing) 。他表示,“閩台一家,閩學東(dong) 傳(chuan) ”,至清代,以儒學、朱子學為(wei) 圭臬的書(shu) 院文化從(cong) 福建傳(chuan) 到台灣,成為(wei) 連接兩(liang) 岸根脈的紐帶,也成為(wei) 兩(liang) 岸同胞共有的精神財富。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長林文誌、台灣奉元書(shu) 院理事吳哲生等嘉賓結合自身經曆,講述兩(liang) 岸書(shu) 院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探索與(yu) 實踐。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長林文誌認為(wei) ,此次論壇以海峽兩(liang) 岸書(shu) 院聯盟為(wei) 紐帶,把兩(liang) 岸書(shu) 院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界聯合起來,推動兩(liang) 岸學術研究、文化交流融合發展。
考亭書(shu) 院是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終老之地。朱熹在此著書(shu) 立說,講學授徒,完成修訂了《孟子要略》《儀(yi) 禮經解》《楚辭集注》《四書(shu) 章句集注》等一係列重要著作,形成了以朱熹學為(wei) 核心、被認為(wei) 是理學正宗的“考亭學派”。考亭書(shu) 院因此享有“閩學之源,理學之巔”的盛譽,成為(wei) 當時全國的學術研究和教育中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