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護航工程機械發展,首屆工程機械技術創新大會成功舉辦
中新網10月19日電 10月18日,由徐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聯合主辦的首屆工程機械技術創新大會(hui) 開幕。大會(hui) 以“工程機械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wei) 主題,國內(nei) 外50餘(yu) 名專(zhuan) 家與(yu) 200餘(yu) 名政產(chan) 學研用代表共同研討工程機械行業(ye) 技術創新新趨勢、新思路,全方位護航工程機械未來發展。
以創新平台引發“集群效應”
讓智改數轉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
如何突出技術優(you) 勢,持續提升創新能力?首屆工程機械技術創新大會(hui) ,成為(wei) 行業(ye) 技術創新發展的新名片。通過搭建政府、行業(ye) 組織、高校、科研院所、主機企業(ye) 及零部件配套企業(ye) 的對話交流平台,集聚行業(ye) 創新資源和人才優(you) 勢,擴大創新合作領域和對外開放,構建創新發展生態和文化氛圍,共同推動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全麵開啟政產(chan) 學研、創新協同的新起點,打造高效協同、創新開放的新模式。
——產(chan) 業(ye) 科研平台體(ti) 係完善
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爭(zheng) 創國家級,去年實施徐工挖機、徐工港機、集萃道路等核心技術攻關(guan) 項目36項、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項目14項。行業(ye) 內(nei) 擁有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工業(ye) 設計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65個(ge) 。
——高端尖端產(chan) 品升級迭代
研製首台(套)重大裝備100餘(yu) 項,成功突破全球最大的40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世界第一的2600噸級全地麵起重機、全球最大噸位旋挖鑽機、亞(ya) 洲最大的700噸級“神州第一挖”、亞(ya) 洲最高的百米級高空消防車、中國最大的35噸裝載機等一批代表全球先進水平的“國之重器”。行業(ye) 內(nei) 累計擁有省級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及關(guan) 鍵部件59個(ge) 。
——推動智能製造轉型升級
為(wei) 推動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以徐工為(wei) 代表的徐州市工程機械行業(ye) “智改數轉”(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也正有序實施,已成功創建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4個(ge) ,省級以上智能工廠10家、智能車間35個(ge) ;徐工漢雲(yun) 連接設備超145萬(wan) 台,榮登全國雙跨互聯網平台第二位,無人電動裝載機、清掃車、救援平台等智能化產(chan) 品引領行業(ye) 風潮。
如今,國內(nei) 正在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機械行業(ye) 作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關(guan) 鍵行業(ye) ,在新基建大潮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wei) 一道“必選題”而非“選擇題”。
“頭雁領航、群雁齊飛”
加快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在東(dong) 北,“全球第一吊”徐工XCA2600完成首秀,僅(jin) 用21分鍾便完成了高126m、重127t的風機吊裝;在陝西神延煤礦,徐工無人礦卡攻克環境感知、導航定位等多項難題技術,成為(wei) 國家智慧礦山標杆項目建設的典範;在馬鞍山,全球超大塔機徐工XGT15000-600S參與(yu) 完成長江大橋主塔吊裝……
目前,徐州工程機械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2100億(yi) 元,占全國市場超五分之一。2022年全省工程機械整機加配套產(chan) 業(ye) 規模約4,000億(yi) 元,徐工連續三年進入全球前三強……近年來,江蘇省在創新能力提升、創新成果湧現、創新技術夯實等方麵不斷加力,成果頗豐(feng) 。
徐工按照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標準,聯合上下遊企業(ye) 、高校院所打造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匯智創新中心ACMIC”,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吸引更多“高精尖缺”人才,著力培養(yang) 行業(ye) 高端領軍(jun) 人才隊伍,形成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
在主機方麵,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製造業(ye) 創新中心爭(zheng) 創國家級,去年實施徐工挖機、徐工港機、集萃道路等核心技術攻關(guan) 項目36項、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項目14項。行業(ye) 內(nei) 擁有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工業(ye) 設計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65個(ge) 。
在配套方麵,集群集聚了1200餘(yu) 家零部件配套企業(ye) ,積極推動“原材料—零部件—主機—後市場”全產(chan) 業(ye) 鏈緊密協作。徐州工程機械產(chan) 業(ye) 集群首批入圍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入圍江蘇省首批重點培育4個(ge) 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
在當前經濟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等多重壓力,工程機械行業(ye) 處於(yu) 下行周期的形勢下,加強主配協同、開展供需對接尤為(wei) 重要、十分必要。
在大會(hui) 上,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蘇子孟深刻分析了中國工程機械麵臨(lin) 的壓力,但隨著政策效力的發揮和市場環境的穩步好轉,長期看依然向好。
“產(chan) 業(ye) 高原”和“產(chan) 業(ye) 高峰”互促並進
首屆大會(hui) 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突破封鎖壓製、拓展發展空間,技術創新才是立於(yu) 不敗的製勝關(guan) 鍵。中國機械工業(ye) 聯合會(hui) 執行副會(hui) 長羅俊傑在首屆工程機械技術創新大會(hui) 上表示,希望能通過創新大會(hui) ,強化技術創新牽引,加強探討和研究,突出大會(hui) 對工程機械行業(ye) 技術創新方向引領、能力建設、成果應用的推動作用,切實支撐行業(ye) 技術進步,推動形成共抓科技創新、共享創新成果的生動局麵。
“本次大會(hui) 更加深刻把握新型工業(ye) 化的基本規律,更加深刻理解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核心要義(yi) 。”徐工集團、徐工機械董事長、黨(dang) 委書(shu) 記楊東(dong) 升從(cong) 行業(ye) 麵臨(lin) 的現狀及省市發展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層麵深刻闡述了大會(hui) 的意義(yi) 。
同時,他表示,徐工集團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cong) 聚焦實施“1+6+N”的研發體(ti) 係變革、聚焦實施全球創新體(ti) 係布局、聚焦實施全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創新、聚焦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技術創新等四個(ge) 方麵攻堅發力,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助力構建“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新發展格局。
在本屆大會(hui) 上,“工程機械市場指數”工作方案正式啟動。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聯合徐工集團等單位,完成工程機械市場指數的方案設計。通過分析典型的、代表性的工程機械產(chan) 品關(guan) 鍵指標的變化情況,基建、房建、能源、化工、物流等施工領域設備使用情況可以得到及時有效的反映。
“基於(yu) 工程機械市場指數的重要價(jia) 值,打造綜合係統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機械市場指數正當其時。”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呂瑩在解讀“工程機械市場指數”工作方案時表示,目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聯合徐工等會(hui) 員企業(ye) ,完成工程機械市場指數的方案設計,初步選定7大類12種工程機械產(chan) 品的平均時長、開工率等指標,開展首次工程機械市場指數分析。
與(yu) 此同時,中國工程機械工業(ye) 協會(hui) 聯合徐工集團、江蘇省知識產(chan) 權保護中心、中國貿促會(hui) 專(zhuan) 利商標事務所在業(ye) 內(nei) 率先發布行業(ye) 首部知識產(chan) 權藍皮書(shu) ——《工程機械知識產(chan) 權藍皮書(shu) (2023)》,從(cong) 知識產(chan) 權角度為(wei) 工程機械行業(ye) 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技術參考和趨勢指引,全麵護航行業(ye) 發展。
徐工機械總工程師、副總裁,徐工研究總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單增海介紹,知識產(chan) 權是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前提,更是企業(ye) 發展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和戰略要素。此次《工程機械知識產(chan) 權藍皮書(shu) (2023)》的發布,填補了行業(ye) 空白,將全麵護航行業(ye) 發展創新。
本次大會(hui) 不僅(jin) 是賦能中國工程機械未來發展的一場生動實踐,更是一場行業(ye) 科技與(yu) 創新的饕餮盛宴。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顧佩華帶來精彩主旨報告。
此外,大會(hui) 還設有工程機械數字化設計與(yu) 製造分會(hui) 、工程機械智能化與(yu) 綠色化分會(hui) 、工程機械知識產(chan) 權與(yu) 標準分會(hui) 等三大分會(hui) 同時開講,專(zhuan) 項報告20餘(yu) 場,領域專(zhuan) 家聯袂登台,助力行業(ye) 競逐“數智”時代和馳騁“綠色賽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