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消費旺季市場調查:懷舊風帶火國產汽水
消得溽暑去 喝出健康來 ——飲料消費旺季市場調查
引發懷舊風潮的國產(chan) 汽水品牌再次回到視野;低糖、無糖飲品受到消費者追捧;椰子水成今年爆款;新茶飲不斷加碼市場布局……今年的暑季飲料市場怎一個(ge) 熱鬧了得!這些出圈和火爆的背後,是什麽(me) 因素在驅動?消費者感知到的新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下一步飲料市場競爭(zheng) 還將聚焦什麽(me) 方向?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飲料銷售旺季,從(cong) 10月起便進入尾聲。回望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夏天,消暑降溫的飲料產(chan) 品可謂“出盡了風頭”,銷量也隨之增長迅速。更引人關(guan) 注的是,飲料市場在快速發展中出現了不少新趨勢和新動向。記者走訪多個(ge) 細分市場,力圖複盤今夏飲料市場的得與(yu) 失。
懷舊風帶火國產(chan) 汽水
汽水作為(wei) 夏日“解暑利器”之一,廣受消費者青睞。從(cong) 今年汽水消費情況來看,雖然可口可樂(le) 和百事可樂(le) 繼續占有強勢地位,但是國產(chan) 汽水也在逐漸“破圈”。美團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山海關(guan) 、八王寺、二廠汽水、北冰洋、亞(ya) 洲汽水、嶗山汽水、天府可樂(le) 、正廣和等國產(chan) 主要汽水品牌的即時零售銷量同比增長47%。
從(cong)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進口汽水品牌已經在碳酸飲料市場“霸榜”多年,至今仍保持超八成的市場占有率。但從(cong) 去年開始,一些國產(chan) 汽水品牌在夾縫中走出新路,而“命運齒輪轉動”的起點便是餐飲渠道的拓展。
隨著今年餐飲消費盡顯活力,國產(chan) 汽水銷售迎來上升期。在餐館裏,無論是吃火鍋還是點燒烤,配上一瓶國產(chan) 汽水逐漸成為(wei) 消費者的首選。在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開燒烤小店的老欒介紹,大窯品牌的大包裝玻璃瓶汽水在店內(nei) 賣得最火,目前月銷量幾百瓶,銷量遠超其他傳(chuan) 統品牌汽水。老欒認為(wei) ,實惠是大瓶汽水暢銷的主要原因。
深耕餐飲渠道的不僅(jin) 有大窯,還有冰峰。作為(wei) 陝西本地的汽水品牌,冰峰汽水、涼皮、肉夾饃組成了“三秦套餐”,已是古城西安大街小巷裏餐飲、商超中必備的商品。
除了聚焦本地市場需求,國產(chan) 汽水也在發力全國市場。截至8月底,身處廣州的亞(ya) 洲汽水在省外銷量同比增長41%;來自青島的嶗山汽水在省外銷量同比增長39%;來自東(dong) 北的宏寶萊汽水在北京市場的銷量已與(yu) 本地市場持平,同比增速達到131%。
來自武漢的二廠汽水在今年銷售旺季召開了兩(liang) 場發布會(hui) ,第一場聚焦本地市場,第二場則是從(cong) 北京地區看向了全國市場。二廠汽水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對於(yu) 國產(chan) 汽水有很大需求,二廠汽水在今年7月、8月分別實現了2000多萬(wan) 元和3000多萬(wan) 元的銷售業(ye) 績。“消費者喜歡添加果汁,既有高品質又有高性價(jia) 比的產(chan) 品。”該負責人稱。
盡管國產(chan) 汽水已經開始“破圈”,但想要取得更好發展還需爬坡過坎。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相較於(yu) 進口品牌,國產(chan) 汽水資金有限,難以支撐品牌和渠道的持續推廣。隨著消費人群迭代更新,國產(chan) 汽水品牌仍需在企業(ye) 管理和產(chan) 品質量方麵尋求新突破。
無糖茶風頭正勁
相較於(yu) 仍在尋求突破的國產(chan) 汽水,沉寂多年的無糖茶市場等來“減糖”風口,迎來爆發式增長。
來自河南的張老板在北京南城開了一家街邊小超市,記者到訪前,冰櫃中最後一瓶無糖普洱茶被顧客買(mai) 走。張老板介紹,“買(mai) 無糖茶飲料的顧客什麽(me) 年齡段都有。普洱茶口味的已經賣完,茉莉花茶口味還剩兩(liang) 瓶,隻能等明天補貨”。消費者王宇在家裏的冰箱中常備無糖飲料,他把選擇無糖飲料的原因總結為(wei) “怕胖又想喝點有味道的水”。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日益增強,健康消費需求迅速增長,“減糖”正逐漸成為(wei) 全球食品消費市場的共識。消費者對於(yu) 糖分攝入態度的轉變,正自下而上地影響著無糖飲料在飲料市場中的地位。飲料市場中,各類產(chan) 品在設計上也正在從(cong) 高糖向低糖、無糖轉換。
艾媒谘詢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2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ye) 市場規模逐年增長,由22.6億(yi) 元增至199.6億(yi) 元,預計2025年將達615.6億(yi) 元。尤其是無糖茶產(chan) 品正成為(wei) 無糖飲料市場的新風口。以農(nong) 夫山泉為(wei) 例,其2023年上半年營收204.62億(yi) 元,盈利57.75億(yi) 元。其茶飲料板塊營收高達52.86億(yi) 元,同比增長59.8%。
“無糖茶這個(ge) 賽道還有巨大的想像空間。同時也從(cong) 側(ce) 麵說明,中國飲料市場已經得到較好恢複,正在加速發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已成為(wei) 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的共識。
回顧無糖茶的發展曆程,早在2004年,統一旗下的“茶裏王”品牌就曾試水無糖茶飲料市場,之後包括可口可樂(le) 、農(nong) 夫山泉、康師傅等一眾(zhong) 飲料巨頭也相繼涉足這一領域。但彼時的消費者更青睞於(yu) 甜味與(yu) 果味混合的有糖茶飲料,無糖茶產(chan) 品市場推廣舉(ju) 步維艱。如今大賣的“東(dong) 方樹葉”更在相當長時間內(nei) 被網友調侃為(wei) “五大最難喝的飲料之一”。
多年等待後,無糖茶終於(yu) 迎來發展“東(dong) 風”。無糖茶產(chan) 品本身與(yu) 國內(nei) 消費者的飲茶習(xi) 慣相契合,外加零糖、零脂等特點,使其更被消費者接受。
為(wei) 緊跟消費者需求,今年開始,各大品牌也紛紛入局無糖茶市場,包括元氣森林、康師傅、東(dong) 鵬、伊利、盼盼等品牌接連推出無糖茶係列新品。除了飲料市場的那些“老熟人”,無糖茶市場還吸引了不少新玩家。以京東(dong) 平台為(wei) 例,可以看到讓茶、茶裏、旭日森林、達亦多、麟瓏茶室、可漾等一眾(zhong) 新品牌入局。
在叮咚買(mai) 菜商品開發專(zhuan) 家錢俊傑看來,如今健康、自然的產(chan) 品已經成為(wei) 飲料市場的消費主導,而且這種需求正在從(cong) 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快速傳(chuan) 遞。他告訴記者,叮咚平台無糖茶年均銷售增速在50%左右,這一數據在今年有望超過100%。
新茶飲繼續“內(nei) 卷”
為(wei) 加盟某個(ge) 最近很火的新茶飲品牌,來自河北的趙誌強已花費一個(ge) 月時間在天津考察市場。在與(yu) 記者通話前,他剛剛錯失天津一家商場中的店鋪。“上午去看位置,沒想到下午就被告知租出去了。”趙誌強說,現在加盟品牌的定金已交,但具體(ti) 店鋪位置要自己找。趙誌強在尋找鋪位的過程中發現,現在的新茶飲門店真是越開越多。想找一個(ge) 位置、人流、價(jia) 錢都合適的鋪位並不容易。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聯合美團發布的《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截至8月31日,正在營業(ye) 的新茶飲門店總數約51.5萬(wan) 家,比2020年年底的37.8萬(wan) 家增長超36%。
“不僅(jin) 是頭部品牌,腰部品牌的開店速度也在提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常務副秘書(shu) 長王洪濤告訴記者,一方麵消費複蘇帶來了需求的增加,給予投資者更多參與(yu) 到新茶飲行業(ye) 的信心。另一方麵品牌企業(ye) 開始調整經營模式,逐步開放加盟,促進品牌門店的提升。
去年年底,新茶飲頭部品牌喜茶宣布開放加盟。有媒體(ti) 報道顯示,此後半年內(nei) 喜茶門店數迅速達到2000家,增長數量遠超過去幾年間的開店總量。不僅(jin) 是喜茶,越來越多的新茶飲品牌都於(yu) 年內(nei) 公布了開店計劃,個(ge) 別品牌更是直指“萬(wan) 店計劃”。
8月初,成立於(yu) 西南地區的茶飲品牌霸王茶姬宣布開始入駐北京城區的商場。該品牌發布的信息顯示,8月4日至6日,該店共賣出11230單,共計超20萬(wan) 杯奶茶。
除了比拚開店數量,茶飲品牌也“內(nei) 卷”價(jia) 格。《2023飲品行業(ye) 春夏1000+新品分析報告》顯示,今年3月至6月,美團外賣新品數量價(jia) 格帶分布中,13元至17元占比30%,其次是17元至20元占比21%。從(cong) 數據中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價(jia) 格愈加敏感,高性價(jia) 比產(chan) 品將逐漸成為(wei) 市場主流。
8月底,奈雪的茶推出“9.9元喝鮮奶茶”活動,吹響了新茶飲新一輪價(jia) 格戰的號角。之後多個(ge) 品牌相繼跟進,不同品牌產(chan) 品更是從(cong) 每周一款限定9.9元產(chan) 品,“內(nei) 卷”到每日一款9.9元產(chan) 品。
從(cong) 拚開店數量到拚產(chan) 品價(jia) 格,是什麽(me) 讓新茶飲市場如此“內(nei) 卷”?紅餐大數據顯示,2015年到2021年,我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從(cong) 422億(yi) 元增長到1419億(yi) 元,2022年市場規模為(wei) 1423億(yi) 元,相比2021年僅(jin) 增長0.3%。市場規模增長放緩加劇了品牌間“內(nei) 卷”的烈度。
在融資層麵,資本對於(yu) 茶飲賽道的入局變得相對謹慎。紅餐大數據顯示,2021年茶飲品類共披露了30起融資事件,披露的融資總金額超過125億(yi) 元,而2022年茶飲賽道共披露了26起融資事件,披露的融資總金額超過45億(yi) 元。
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在奈雪的茶赴港上市後,“新茶飲第二股”花落誰家備受關(guan) 注。近一年時間,已有多家新茶飲品牌相繼傳(chuan) 出上市傳(chuan) 聞,在市場整體(ti) 融資放緩、競爭(zheng) 激烈尤其是下沉市場競爭(zheng) 趨於(yu) 白熱化的背景下,搶占這一先機顯得尤為(wei) 重要。在此過程中,依靠開店、降價(jia) 等方式快速拓展規模、獲取更多存量市場顯得更加重要。
王洪濤也坦言,新茶飲企業(ye) 一旦上市成功,對於(yu) 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均有積極影響,同時在擴大規模時也會(hui) 增加信任和影響力。
椰子水等爆款迭出
作為(wei) 食品行業(ye) 新品迭代最快速的細分行業(ye) 之一,今年的飲料市場有非常多的新品類和新口味出現。今夏飲料市場大火的,從(cong) 咖啡市場刮來的“椰子風”就是一個(ge) 典型代表。
2021年年初,瑞幸咖啡推出“生椰拿鐵”產(chan) 品,將拿鐵咖啡中的牛奶替換成椰奶,獨特的口味很快走熱。自此之後,“椰味”便成了飲料市場熱門口味之一。記者調查發現,今年飲料市場中不僅(jin) 有添加了椰肉的椰汁、原味椰子水、適配奶茶使用的厚椰乳,還有添加了椰子水的功能性飲料以及椰子味的果蔬汁等各類產(chan) 品出現。
在眾(zhong) 多“椰味”產(chan) 品中,椰子水產(chan) 品可謂大火。《2022年中國飲品行業(ye) 產(chan) 品報告》顯示,椰子使用頻次在取樣的40個(ge) 茶飲品牌中占據首位,比排在第二位的草莓多108次;在統計樣本中,有92.5%的品牌上新了椰子元素產(chan) 品。並且,國內(nei) 椰子水市場已由2018年的5.13億(yi) 元上升至2022年的7.8億(yi) 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10億(yi) 元。
在錢俊傑看來,椰子水本身天然的屬性,既滿足了消費者健康消費需求,同時也貼近了“不加糖”的消費風口。
據媒體(ti) 報道,目前市場上的椰子水價(jia) 格不等,330ml和350ml規格的椰子水價(jia) 格在7元至15元之間。記者查詢天貓平台發現,銷量前3位的椰子水產(chan) 品原產(chan) 地均為(wei) 泰國。其中銷量最高的產(chan) 品12瓶(350ml)售價(jia) 為(wei) 78.9元,顯示銷量已超40萬(wan) 瓶。
食品產(chan) 業(ye) 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椰子水品類經過近5年的市場培育已進入產(chan) 銷兩(liang) 旺狀態,消費場景進入全方位多元化周期。從(cong) 增長空間看,整個(ge) 椰子水品類相對比較樂(le) 觀,隨著消費升級椰子水品類值得期待。
記者注意到,與(yu) 椰汁、椰奶使用老椰不同的是,椰子水原料主要為(wei) 椰青。前段時間曾有“椰子水價(jia) 格暴漲4000%”話題衝(chong) 上熱搜,其重要原因在於(yu) 椰青原料供不應求,原本屬於(yu) 邊角料的老椰水也被采購,造成價(jia) 格隨之上漲。
另外,目前我國椰子整體(ti) 產(chan) 量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椰子水在原料端對外依賴程度較高,且不同地域對椰子水產(chan) 品風味也有影響,如何完善椰子水產(chan) 業(ye) 鏈布局,對保持產(chan) 品品質和行業(ye) 穩定發展至關(guan) 重要。
包裝飲用水尋求差異化
中國飲料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2年包裝飲用水產(chan) 量約9300萬(wan) 噸,基本占到整個(ge) 飲料市場產(chan) 量的一半。營業(ye) 收入重回1000億(yi) 元,包裝飲用水的剛需屬性愈發明顯。在飲料市場中體(ti) 量頗大的包裝飲用水,在今年也呈現出比拚價(jia) 格和規模的特點。
在價(jia) 格方麵,550ml瓶裝水均價(jia) 從(cong) 2005年的1.66元上升至2020年的2.32元,標誌著主流價(jia) 格帶已處於(yu) 1元切換2元的後期。展望未來,2元水預計仍會(hui) 是主流價(jia) 格區間,與(yu) 3元水“並駕齊驅”。
記者走訪發現,1元至2元的純淨水、天然水市場價(jia) 格競爭(zheng) 尤為(wei) 激烈。在京東(dong) 平台上,同為(wei) 24瓶550ml左右規格,農(nong) 夫山泉售價(jia) 為(wei) 33.9元,怡寶售價(jia) 為(wei) 34.9元,娃哈哈為(wei) 33.6元,康師傅售價(jia) 為(wei) 24.9元,不同產(chan) 品還能享受不同的滿減優(you) 惠。在物美平台,12瓶裝同含量的冰露、純悅、純水樂(le) 等產(chan) 品價(jia) 格在7元至9元區間。
有快消品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中1元水主要為(wei) 鋪貨類產(chan) 品,強調市場占有率,基本以純淨水類為(wei) 主。2元水、3元水分別以天然水、礦泉水產(chan) 品為(wei) 代表。
京東(dong) 超市發布的《2022礦泉水消費趨勢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瓶裝水品類中,天然水占比最高,礦泉水占比34%緊隨其後。值得注意的是,礦泉水銷售額同比增速43%,高於(yu) 其他瓶裝水品類。天然礦泉水強調產(chan) 地無汙染,富含礦物質、微量元素等,迎合了如今高漲的健康消費需求,正迅速成為(wei) 瓶裝水競爭(zheng) 新焦點。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的企業(ye) 開始在天然礦泉水產(chan) 品上標注水原產(chan) 地,以強化自身形象。比如“羅浮山脈”“長白山水源地”“6000米昆侖(lun) 山”“天長濕地保護區”等都成為(wei) 品牌方強化的宣傳(chuan) 內(nei) 容。
在朱丹蓬看來,企業(ye) 發力高端水市場,一方麵是由於(yu) 消費升級進入常態化,高端水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企業(ye) 競爭(zheng) 需要形成差異化,發力高端水市場有助於(yu) 提升品牌形象和經營利潤。
在今年繼續保持高熱度的還有大包裝水,它已成為(wei) 各大水企擴大市場體(ti) 量、探索新增長曲線的重要發力點。有分析認為(wei) ,隨著家庭人口固定、飲水場景逐漸多樣化,大包裝飲用水相較於(yu) 周轉桶裝水在安全、便捷性上更有優(you) 勢。沙利文數據預計,未來5年大包裝水在家庭場景中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7.5%,在辦公消費場景中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0%。這都將助推大包裝水在未來擁有穩定且強勁的增長勢頭,迎來更好發展。(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 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