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咋讀?熱播劇女主名字念錯了?
“連蔓兒(er) ”的“蔓”究竟怎麽(me) 讀?最近,繼家長們(men) 發現“a o e”中“o”的發音,跟自己小時候學的不一樣之後,網友又被一個(ge) 字的讀音糾結住了。
到底是讀wàn還是màn?對此,南京大學文學院陳立中教授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讀màn也並不算錯,語言規範化講究動態規範,在這個(ge) 問題上不必過多糾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專(zhuan) 家:讀màn並不算錯
“連蔓兒(er) ”是熱播古裝輕喜劇《田耕紀》女主角的名字,連蔓兒(er) 原本是一個(ge) 即將畢業(ye) 的大學生,為(wei) 了掙學費隻能被迫成為(wei) 新型遊戲飾演者,結果卻陰差陽錯困在了遊戲裏,從(cong) 此成為(wei) 了一個(ge) 家境貧寒的種田丫頭。
劇中人都稱呼其為(wei) “連màn(音同曼)兒(er) ”,但有網友指出,這個(ge) 字讀wàn,好像整個(ge) 劇組都把女主角的名字讀錯了。
據悉,這個(ge) 字讀“蔓”(wàn)時意為(wei) 細長能纏繞的莖;作(màn)時義(yi) 同“蔓”,多用於(yu) 合成詞或成語,如“蔓草、蔓延”等。
根據《田耕紀》劇情設定,連家是農(nong) 耕之家,人丁興(xing) 旺,喜歡用花花草草給女孩取名,連蔓兒(er) 的堂姐分別叫連花兒(er) 和連葉兒(er) 。
不少觀眾(zhong) 認為(wei) ,從(cong) 這樸素的取名方式可以推導出,“蔓兒(er) ”的含義(yi) 應更偏向“莖葉”,讀音為(wei) “wàn(音同萬(wan) )”更合適。不過,也有觀眾(zhong) 不認同,既然“màn(音同曼)”也有“藤蔓”的本義(yi) ,為(wei) 什麽(me) 不能讀màn呢?
對此,南京大學文學院陳立中教授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讀màn也並不算錯,在這個(ge) 問題上不必過多糾結。
楚雨蕁和甄嬛傳(chuan) 都有過爭(zheng) 議
當然,大眾(zhong) 熟知的影視劇中,讀錯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比如身邊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中,女主角“楚雨蕁”的自我介紹,至今還被網友們(men) 津津樂(le) 道:“我不叫喂,我叫楚雨蕁(xún)”。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女主角口中“給點陽光就燦爛”的頑強蕁麻草應該念“qián”而非“xún”。據《現代漢語詞典》,“蕁”字作“xún”時指蕁麻疹,即一種皮膚病,並不適合用作人名。
陳立中認為(wei) ,蕁讀qián,讀xún是字讀半邊的結果,但是現在有不少人讀成xún,未來還有待觀察。
還有人認為(wei) ,《甄嬛傳(chuan) 》也曾引發讀音爭(zheng) 議,有人認為(wei) 嬛不讀huán,而讀“xuān”(音同宣),陳立中表示,嬛讀huán不錯,符合規律。
有觀點認為(wei) ,影視劇由於(yu) 傳(chuan) 播力廣泛,因此需要在讀音和遣詞造句上做到更嚴(yan) 謹,否則有誤導社會(hui) 大眾(zhong) 的風險。比如給(gěi)予、鐵騎(qí),當下一些讀音的不斷變遷,也引發不少家長吐槽,帶來的焦慮可見一斑。
陳立中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電視劇應承擔應有的傳(chuan) 播責任,但語言規範化講究動態規範,因此不必過於(yu) 急躁,當然保證電台電視台播音員、主持人的讀音標準化,其他也不必見風即雨。應該讓社會(hui) 有一個(ge) 自然對待、揚棄的機會(hui) 更為(wei) 合適。
《揚子晚報》2023年10月25日第A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