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以上未結訴訟案件數量同比下降42.92%
最高法公布今年1月至9月司法審判工作主要數據
3年以上未結訴訟案件數量同比下降42.92%
□ 本報記者 張昊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今年1月至9月司法審判工作主要數據。1月至9月,全國法院各類案件收案2578.9萬(wan) 件,同比增長9.12%;審結2350.9萬(wan) 件,同比增長6.67%。全國法院持續深化鞏固清理積案成效,3年以上未結訴訟案件數量同比下降42.92%;二審開庭率為(wei) 24.70%,與(yu) 上半年相比上升1.79%。
網上立案同比增長24.26%
全國法院司法審判工作穩中有進,1月至9月,刑事案件已結123.4萬(wan) 件,同比增長11.28%;民商事案件已結1419.6萬(wan) 件,同比增長6.08%;行政案件已結48.7萬(wan) 件,同比下降3.81%。
全國法院做實“抓前端、治未病”,訴前調解數量、質量雙提升。1月至9月,全國法院訴前調解糾紛1183.4萬(wan) 件,同比增長26.58%。其中,782.2萬(wan) 件成功調解在訴前,同比增長30.1%,訴前調解自動履行率為(wei) 94.52%。
此外,人民法院調解平台“進鄉(xiang) 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深入推進,10.4萬(wan) 家基層治理單位與(yu) 人民法庭進行在線對接,就地解決(jue) 糾紛119萬(wan) 件。
今年1月至9月,全國法院網上立案1085.6萬(wan) 件,同比增長24.26%。全國法院通過12368訴訟服務熱線解決(jue) 群眾(zhong) 訴求1894.9萬(wan) 件,同比增長81.81%。
最高法對群眾(zhong) 通過12368熱線反映的2477件“不立案”投訴進行逐一督辦,566件符合立案條件的當場立案,對需要補充補正材料的,做好釋明告知工作,切實糾正“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問題。
審結民商事一審案1243萬(wan) 件
全國法院充分發揮民商事審判職能作用,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形成良好法治環境。審結民商事一審案件1243萬(wan) 件,同比增長6.11%。民商事一審服判息訴率為(wei) 89.22%,同比上升0.43%。
數據顯示,隨著非機動車保有量增加以及快遞、外賣等網約配送活動的快速發展,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大幅增加,新收一審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4.1萬(wan) 件,同比增長35.15%。
各級法院正在通過多部門聯動、在線調解、專(zhuan) 業(ye) 化審判等方式不斷加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和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訴源治理和糾紛化解。審結一審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57.5萬(wan) 件,同比增長4.11%,其中41.88%以調解或者撤訴方式結案,調撤率比去年同期上升1.76%,切實維護了道路交通秩序和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有效預防和減少矛盾升級。
與(yu) 此同時,全國法院主動延伸司法職能,著力破解物業(ye) 管理服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審結一審物業(ye) 服務合同糾紛案件58.4萬(wan) 件,其中74.74%以調解或者撤訴方式結案,相關(guan) 矛盾得到實質性化解。
針對商事審判中信用卡和保證保險合同糾紛占比較大且上升較快等情況,製發《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完善信用卡監管政策維護金融安全的司法建議書(shu) 》,攜同有關(guan) 方麵促進訴源治理,有效減少了上述兩(liang) 類糾紛,其中信用卡糾紛一審收案同比下降1.53%,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一審收案同比下降21.05%。
據介紹,1月至9月,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2.4萬(wan) 件,同比增長15.87%。其中,涉外案件收案同比增長42.49%,表明隨著“一帶一路”朋友圈的不斷擴大以及疫情後對外經貿的逐步複蘇,中國作為(wei) 國際商事爭(zheng) 議解決(jue) 優(you) 選地的吸引力正與(yu) 日俱增,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效果初步顯現。
網絡司法拍賣熱度攀升
在知識產(chan) 權案件審判方麵,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人民法院服務保障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增強,知識產(chan) 權司法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用進一步凸顯。
數據顯示,1月至9月,全國法院一審知識產(chan) 權案件收案37.1萬(wan) 件,增長1.61%,其中專(zhuan) 利合同糾紛、專(zhuan) 利權權屬及侵權糾紛較去年同期增幅較大,分別為(wei) 42%和27%。新收技術類知識產(chan) 權一審民事案件1.7萬(wan) 件,同比增長56.70%,其中,新收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件6725件,同比增長260%,新收侵害實用新型專(zhuan) 利權糾紛案件6438件,同比增長31.6%,需要進一步加大訴源治理,強化綜合治理侵權源頭。
在環境資源案件審判方麵,全國法院始終堅持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為(wei) 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全國法院新收環境資源一審案件17萬(wan) 件,同比下降8.21%。
據介紹,為(wei) 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關(guan) 於(yu) 完善公益訴訟製度的要求,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具有專(zhuan) 門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參加環境資源案件審理的若幹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生態環境侵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幹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生態環境侵權責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3個(ge) 司法解釋,持續完善環境資源案件裁判規則體(ti) 係,統一法律適用。
最高法公布的執行工作情況顯示,全國法院通過內(nei) 挖潛力、合理配置執行資源,不斷提升執行質效,努力兌(dui) 現人民群眾(zhong) 勝訴權益。新收執行案件793.1萬(wan) 件,同比增長11.13%,執結686.7萬(wan) 件,同比增長7.55%。首次執行案件中,執行完畢結案236萬(wan) 件,執行完畢率同比上升2.82%,實際執行到位金額1.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5.21%,執行案件結案平均用時65.58天,同比縮短8.94天。
數據顯示,網絡司法拍賣熱度攀升,全國法院網絡司法拍賣標的物113.4萬(wan) 件,同比增長58.88%,成交32.9萬(wan) 件,同比增長38.78%,成交額2999.5億(yi) 元,同比增長12.09%,成交率為(wei) 69.90%,同比增長8.48%,節省傭(yong) 金88.6億(yi) 元。
本報北京10月24日訊
《法治日報》2023年10月25日第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