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音車廂”話題引發熱議 噪聲汙染防治再成焦點
守護群眾(zhong) “耳邊的寧靜”有法治保障【 “靜音車廂”話題引發熱議 噪聲汙染防治再成焦點】
核心閱讀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百姓身邊的噪聲汙染問題,推動噪聲汙染防治法修訂發布、《“十四五”噪聲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實施,為(wei) 解決(jue) 百姓身邊的噪聲汙染問題提供了法治保障和行動指南。
□ 本報記者 張維
近日,話題“12306推出靜音車廂”衝(chong) 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熱議。
早在2020年底就已試行的高鐵靜音車廂,最近突然爆火源自中國鐵路官微近日發布的一則消息:京滬、京廣、成渝高鐵等部分複興(xing) 號動車組列車上設置了靜音車廂。這意味著這一新事物正逐步擴大覆蓋的線路和車次。
一時間,體(ti) 驗靜音車廂成為(wei) 時下熱點,網友們(men) 點讚聲不少。“這是一趟令人愉悅的旅途。”“這是非常合理、人性化的舉(ju) 措。”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比如認為(wei) 靜音車廂隻能“靜”到遵守規則的人,應設置分貝檢測報警等,還有法律專(zhuan) 家指出希望鐵路部門細化相關(guan) 管理規定,對嚴(yan) 重違規者給予相應的處罰。
這一話題熱度近日居高不下,其背後是公眾(zhong) 對安靜權的日益重視,是對噪聲汙染的明確抵製。近年來,有關(guan) 噪聲引發的糾紛和投訴越來越多。2022年6月5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汙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對一些噪聲汙染現象開出了明確的“藥方”。靜音車廂也在其中有所規定,比如,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國家鼓勵開展寧靜小區、靜音車廂等寧靜區域創建活動,共同維護生活環境和諧安寧。
記者從(cong) 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百姓身邊的噪聲汙染問題,推動噪聲汙染防治法修訂發布、《“十四五”噪聲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印發實施,為(wei) 解決(jue) 百姓身邊的噪聲汙染問題提供了法治保障和行動指南。
噪聲擾民投訴居高不下
隔壁的裝修聲,樓下的廣場舞,遠處建築工地的轟隆聲,窗外店鋪大喇叭的吆喝聲……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噪聲,都曾困擾過我們(men) 。而這些無形無味的汙染,又傷(shang) 害極大。有研究表明,長期暴露在噪聲汙染下會(hui) 影響人的心血管係統、免疫係統和神經係統。噪聲不僅(jin) 讓人煩心,噪聲汙染更成了“看不見的殺手”。
根據生態環境部每年發布的中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報告,連續多年噪聲汙染投訴占據環境投訴總量前列。以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噪聲汙染防治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為(wei) 例。《報告》顯示,從(cong) 生態環境部門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ju) 報管理平台(網絡渠道)來看,噪聲擾民問題占全部生態環境汙染舉(ju) 報的59.9%,排各環境汙染要素的第一位。
從(cong) 投訴類型來看,《報告》指出,2022年,社會(hui) 生活噪聲投訴舉(ju) 報最多,約303.8萬(wan) 件,占67.5%,同比升高9.6個(ge) 百分點;建築施工噪聲次之,約113萬(wan) 件,占25.1%,同比降低8.3個(ge) 百分點;交通運輸噪聲約19.5萬(wan) 件,占4.3%,同比升高0.1個(ge) 百分點;工業(ye) 噪聲約14萬(wan) 件,占3.1%,同比降低1.4個(ge) 百分點。
2021年12月24日噪聲汙染防治法的通過,打響了治理噪聲汙染的第一槍。該法對噪聲排放標準、噪聲汙染源頭預防、噪聲汙染懲處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如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魏誌勇所說,噪聲汙染防治法重新界定了汙染內(nei) 涵,不僅(jin) 強調噪聲排放超標的情況,還將“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產(chan) 生噪聲幹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xi) 的現象界定為(wei) 噪聲汙染。針對社會(hui) 生活噪聲汙染防治,法條內(nei) 容基本涵蓋了當前投訴的熱點領域,比如在公共場所組織或者開展娛樂(le) 、健身等活動的規定,使用家用電器、樂(le) 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場所活動的規定,居民住宅區安裝電梯、水泵、變壓器等共用設施設備的噪聲限值應符合相關(guan) 規定等。
地方加快立法強化監管
在噪聲汙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後,各地著力強化監管力度,查處並公布了一批噪聲違法案件。這意味著噪聲汙染防治法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與(yu) 此同時,地方立法在緊密跟進。上海市、重慶市、廣州市、濰坊市、平頂山市、柳州市等城市通過修訂環境保護條例、文明行為(wei) 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落實噪聲汙染防治法;福州市、廈門市、珠海市等17個(ge) 城市印發了噪聲汙染防治法部分條款部門工作職責清單,明確各部門噪聲汙染防治職責分工和執法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寧靜小區”“寧靜城市”的有關(guan) 標準和規劃建設也在地方上試水。10月11日,廈門市生態環境局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近日發布的地方標準《美麗(li) 家園住宅區環境保護規範 寧靜小區》等。針對小區常見的噪聲汙染源,該標準首次明確小區廣場舞時間、音量及位置等管控要求。
《深圳市寧靜城市建設規劃(2023—2027年)》近日正式印發實施,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寧靜城市建設規劃。這是繼去年出台《深圳市噪聲汙染防治行動方案(2022—2024年)》後,深圳噪聲汙染防治的又一座裏程碑,表明深圳在寧靜城市建設之路上“走在前、勇爭(zheng) 先、善作為(wei) ”的態度和決(jue) 心。
為(wei) 守護人民群眾(zhong) “耳邊的寧靜”,各級人民政府各部門都在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加大噪聲汙染防治力度。比如,在北京市東(dong) 城區,聚焦夜間建築施工噪聲汙染問題,東(dong) 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hui) 嚴(yan) 格夜間施工許可審批,壓實企業(ye) 噪聲汙染防治主體(ti) 責任,通過發放施工噪聲擾民補償(chang) 等,2022年北京市東(dong) 城區夜間施工噪聲投訴同比下降55.9%。
在浙江省舟山市,聚焦廣場舞噪聲擾民問題,全市推廣“廣場舞一件事”應用。“廣場舞一件事”應用依托“浙裏辦”App,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對廣場舞申請備案、投訴受理、實時監測和擾民處置全流程管理。2022年,備案廣場舞團隊39個(ge) ,累計處置廣場舞噪聲投訴舉(ju) 報5695起。
今年年初,由生態環境部等16部門製定的行動計劃印發,從(cong) 優(you) 化營業(ye) 場所噪聲管控、加強公共場所噪聲監管、完善社區和鄰裏噪聲管理舉(ju) 措三個(ge) 方麵提出了社會(hui) 生活噪聲汙染防治管控措施,引人注目。
發揮環評源頭預防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jia) 在噪聲汙染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根據噪聲汙染防治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可能產(chan) 生噪聲汙染的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jia) 。
據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jia) 與(yu) 排放管理司司長劉誌全介紹,生態環境部對密切相關(guan) 的聲環境環評技術導則和機場工程環評技術導則進行了修訂,將法律中防治噪聲汙染的總體(ti) 要求細化為(wei) 具體(ti) 環評技術規定,更新了相關(guan) 預測評價(jia) 方法,進一步強化了噪聲汙染防治措施,為(wei) 環評領域落實法律規定提供了技術保障。
嚴(yan) 格噪聲汙染防治措施要求。在鐵路、軌道交通、公路等項目環評審批中,針對線性交通工程噪聲汙染特點,推動優(you) 化選址選線,盡量避開居民房屋、學校等噪聲敏感建築物或采取隧道等無害化穿越方式通過;因工程地質原因,實在難以避讓的,強化了聲屏障等噪聲汙染防治措施的運用,明確了監測體(ti) 係建設和跟蹤監測要求,切實減輕對沿線群眾(zhong) 的噪聲影響。京雄城際固霸特大橋段的全封閉聲屏障措施已經投入運用,這也是國內(nei) 首個(ge) 適用於(yu) 時速350公裏高鐵線路的全封閉聲屏障工程,效果顯著;沈白鐵路、中山東(dong) 部外環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等項目全封閉聲屏障措施正在按照環評要求實施。同時,針對機場噪聲汙染防治等問題,正在研究製定相關(guan) 政策文件。
推動工業(ye) 噪聲納入排汙許可管理。出台《排汙許可證申請與(yu) 核發技術規範 工業(ye) 噪聲》,完成排汙許可平台相關(guan) 功能開發,為(wei) 工業(ye) 噪聲納入排汙許可管理夯實支撐條件。研究製定《關(guan) 於(yu) 加強工業(ye) 噪聲排汙許可管理的通知》,要求“十四五”前工業(ye) 噪聲排汙單位全部依法申請排汙許可證或進行排汙登記。
劉誌全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深化相關(guan) 管理要求,充分發揮環評源頭預防噪聲汙染的作用,切實守護好群眾(zhong) 和諧安寧的生活環境。
《法治日報》2023年10月27日第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