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24樓送床墊,家具送裝師爬樓兩小時
閱讀提示
作為(wei) 架起商家與(yu) 客戶之間的服務橋梁,家具送裝師既需要具備成熟的家具安裝技能,還得有足夠的體(ti) 力和耐心,服務貼心到位,真誠講信用,才能贏得客戶和廠家的認可。
“接訂單,和客戶約好送貨時間;排單,規劃路線,自行裝車,送貨上門;細心安裝,等客戶體(ti) 驗滿意後在送貨單上簽字;清理作業(ye) 垃圾。”這是家具送裝師們(men) 的標準作業(ye) 流程。他們(men) 奔波在千家萬(wan) 戶間,架起商戶與(yu) 客戶之間的服務橋梁,把送和裝兩(liang) 個(ge) 環節打通,“配送+安裝”一次完成,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也靠誠實勤奮勞動,追尋著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
送裝服務要貼心到位
見到38歲的張榮誌是在一個(ge) 假日,他和助手正在給西安市開元壹號二期的客戶組裝軟床。
手腳麻利、有一身使不完的勁的張榮誌是河南滎陽人,看到家具送裝行業(ye) 前景廣闊,他於(yu) 2018年從(cong) 老家來到西安,投資13萬(wan) 元購買(mai) 了一輛運輸卡車,成為(wei) 一家家具公司的家具送裝師。
“幹這個(ge) 行當早出晚歸,沒有節假日,苦點累點倒也不算啥,最關(guan) 鍵的是要把活幹得讓顧客心滿意足,這樣大家才能皆大歡喜。”張榮誌表示,送裝家具不僅(jin) 需要服務貼心到位,還得有足夠的體(ti) 力和耐心。
一次,一位家住24層樓的客戶訂購了一張2米×2米的軟床墊,等把床墊運到客戶樓下的電梯門前,張榮誌卻犯了難。原來客戶住的是老舊小區,床墊尺寸大進不了電梯。
“隻得爬樓梯!”張榮誌和同伴抬起床墊舉(ju) 步艱難,一層,兩(liang) 層……上一層歇一會(hui) ,經過兩(liang) 個(ge) 小時的攀爬,硬生生把床墊完好無損地抬到客戶家。
去年的數九寒冬裏,張榮誌為(wei) 西安市西三環的一家客戶組裝實木床。由於(yu) 床架子板材出廠時尺寸有點偏差,導致床板蓋在床架子上有點不合縫。雖然並不影響床的使用,本著“服務上門就是讓客戶滿意”的負責任態度,張榮誌仍重新拆開由15塊板材組成的床架子,擰下100多個(ge) 螺絲(si) ,經過6個(ge) 小時4次拆裝,床板蓋在床架子嚴(yan) 絲(si) 合縫,客戶豎起大拇指,滿意地在送貨單上簽了字,而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保暖內(nei) 衣。
憑著貼心周到的服務,張榮誌贏得了認可,業(ye) 務範圍由西安市區輻射到周邊的楊淩區、禮泉縣和乾縣,他也年年獲評公司優(you) 秀員工。
談及未來,張榮誌信心滿滿:“希望再奮鬥幾年自己開店當老板,把銷售送裝一條龍服務惠及更多家庭。”張榮誌說。
有付出就有收獲
1986年,為(wei) 養(yang) 家糊口,陝西渭南的趙合同高中畢業(ye) 便來到西安打工,先後換過四次工作,如今靠一輛電動三輪車送裝家具。去年冬天,他給一家客戶送辦公家具,數量多負載重,電動三輪車行至大明宮立交橋時,“哢嚓”一聲,主軸斷裂,車子癱瘓在人行道上。趙合同趕緊請求增援,以保證按時送貨上門。
“想幹這行就得有耐性、講信用。”有一次,趙合同好不容易將一組小家具扛到7樓,但進門時不小心被門檻絆倒,家具摔壞。他二話沒說,自掏腰包300元給客戶重買(mai) 了一件。這趟活計本來要掙60元,結果自己卻倒貼了240元。
在同行眼中,老實巴交的趙合同多才多藝,還有跑龍套演員這個(ge) 隱藏身份。
2005年,趙合同經朋友推薦,在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夜鷹》中“露臉”,曇花一現的表演給導演組留下深刻印象。從(cong) 那時起,趙合同白天送裝家具,晚上回到出租屋,端著飯碗看影視劇,學習(xi) 揣摩劇中演員塑造角色時怎樣表演“聲台形表”。
“當演員和送裝家具一樣,吃苦受委屈是家常便飯。”冬季拍雨中戲,身穿單薄戲服,趙合同咬牙堅持沒有一句怨言;夏季,在陽光直射高溫炙烤的沙漠中拍戲,皮膚被曬得發炎,他輕傷(shang) 不下“火線”。從(cong) 2018年起,他出鏡的場次一波接一波,在戲中“逗留”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電影《白鹿原》中的賬房先生,電視連續劇《歲歲年年柿柿紅》的倔老頭老張……趙合同用心用情塑造出令觀眾(zhong) 過目不忘角色的同時,也腳踏實地重塑出一個(ge) 不平凡的自己。
“人不能一日無事,家具送裝是我的主業(ye) ,當跑龍套演員是我的第二職業(ye) ,有付出就有收獲,也有快樂(le) 。” 趙合同說。
一幹就是40年
一個(ge) 炎熱的中午,在西安居然之家北二環店後院的陰涼處,剛幹完一單軟木沙發送裝活的張德全坐在電動三輪車上閉目小憩。年近花甲的他臉龐泛著紅光,一輛拖板車翻躺在電動三輪的車鬥裏,掛在車把中間的鐵皮盒子裏,裝有水壺、毛巾、雨披、手電鑽、扳手和鉗子等常備物品。
40年前,19歲的張德全走出陝南大山,隻身闖蕩省城西安。他傾(qing) 盡所有,買(mai) 了一輛三輪車,幹起了家具送裝。“誰曾想到,由人生地不熟到站穩腳跟,一幹就是40年啊。”張德全感慨。
“那時,一天能攬上一單送裝家具到7樓的活就很高興(xing) ,因為(wei) 幹完這一單能掙到140元。”盡管背扛著家具一步一步爬樓梯,大冬天裏汗水不停順著臉頰直往樓道上滴,但年輕的他有使不完的勁。
不耍心眼的張德全踏實肯幹有責任心,樂(le) 於(yu) 助人不計較得失,家具老板都願意給他多派活,甚至委托他代收餘(yu) 款。信任就意味著責任,張德全從(cong) 來沒有出現過丁點差錯。
今年春天,張德全從(cong) 家具城為(wei) 長安區太陽新城小區的用戶送茶幾沙發。在單程近30公裏的途中遭遇雨天,風大雨急,他停下車從(cong) 鐵桶裏取出雨披,把雨披蓋在茶幾沙發上,再用繩子捆緊。到了客戶家雨漸漸停了,家具沒有淋濕,而他自己則變成了“落湯雞”。客戶趕忙給他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薑湯:“快喝,快喝,暖暖身子。”“沒想到幹我們(men) 這一行也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張德全一生也忘不了這一幕。
如今,張德全的腳蹬三輪車換成了電動三輪車,安裝用的螺絲(si) 刀變成手電鑽,送貨上樓更多的是搭乘電梯,他也告別了出租屋,住進了自己的新樓房,日子過得殷實快樂(le) 美滿。
“剛開始做家具送裝是為(wei) 了謀生,後來是為(wei) 了在西安紮根成家立業(ye) ,如今還繼續在這個(ge) 行業(ye) ,是舍不得丟(diu) 掉這份幹了40年的行當。”張德全笑嗬嗬地說。
《工人日報》(2023年10月27日0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