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報名“冷熱不均” 冷門職位能不能降門檻
10月24日18時,2024年國考報名結束。截至當日17時30分,報名人數已達291萬(wan) ,創曆史新高。盡管今年未現“萬(wan) 人爭(zheng) 一崗”現象,但3572:1的最大競爭(zheng) 比仍然頗顯誇張。與(yu) 之對應的,則是部分崗位“零報名”。據披露,今年國考有137個(ge) 崗位“無人問津”。僅(jin) 中央機關(guan) 及其直屬機構,截至10月23日9時,仍有714個(ge) 職位報名人數不達麵試開考比例。
熱門職位迎來數千人競聘上崗,冷門職位則達不到開考門檻,甚至幹脆沒人參與(yu) ,國考報名這種“冷熱不均”的情形,已經持續多年。不少人對此深感憂慮,認為(wei) 這意味著巨大的浪費,也有人指導考生不要盲目跟風,謹慎選擇崗位。
因報名不均衡導致人員浪費,自然不是最理想的結果。不過,既然是數百萬(wan) 應考者自主選擇職位報名,個(ge) 人條件不同、心態各異,最終的報名結果出現局部的“紮堆”或“放空”,並不令人意外。隻要是報考者的選擇,就應該受到尊重。否則的話,直接“統一分配”,豈不省時省事?
不過,“冷熱不均”持續出現,也提醒有關(guan) 各方重視此類畸輕畸重的情形,深入調查研究,不斷完善優(you) 化招考方式。熱門崗位為(wei) 什麽(me) “熱”?之前已有不少專(zhuan) 家指出,這與(yu) 這些崗位報考條件相對寬鬆有關(guan) ,如專(zhuan) 業(ye) 要求較寬泛,學曆要求不高,也不要求有基層工作年限等。
以今年最熱門的“國家統計局寧夏調查總隊業(ye) 務處室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來說,招考專(zhuan) 業(ye) 包含9大類專(zhuan) 業(ye) ,盡管學曆要求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但對政治麵貌、基層工作年限、服務基層項目等均無限製。去年最熱的“青海省稅務局曲麻萊縣稅務局一級行政執法員(三)”,除了學曆要求為(wei) 大專(zhuan) 以上外,專(zhuan) 業(ye) 要求也很寬泛,數學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管理科學與(yu) 工程類、電子商務類均能報考,其餘(yu) 條件都不限製。此外,青海國稅局其餘(yu) 3個(ge) 僅(jin) 要求大專(zhuan) 以上的職位,報考人數均超過千人。
冷門崗位又為(wei) 什麽(me) “冷”?綜合曆年情形看,除了部分崗位專(zhuan) 業(ye) 技能要求高,且須有基層工作年限外,很多基層一線的專(zhuan) 項崗位,如“基層民警”“境外邊防”“警長”等,往往問津者少。
可見,報考人數的多少,與(yu) 報考條件的“硬杠杠”不無關(guan) 係。把冷門崗位的門檻適當降一降,比如降低學曆要求、放寬專(zhuan) 業(ye) 條件、不限製工作年限和經曆等,冷熱之勢就可能發生變化。而那些不被看好的基層一線崗位,不妨專(zhuan) 門設置麵向基層人員的定向招錄計劃。這兩(liang) 年,免費師範生、公費農(nong) 科生等等定向招錄,社會(hui) 效果就很好。
還應看到,報名“冷熱不均”,也是不同崗位未來發展“苦樂(le) 不均”的一種映射。盡管這些年職務晉升越來越強調基層經曆,但不可否認,基層幹部的發展機遇和空間,依然有待提升,工作環境、薪酬待遇等等,也需要更好改善。為(wei) 長遠考慮,改善基層環境,提高基層待遇,創造更公平的發展機會(hui) 也十分重要。
國考參與(yu) 者日眾(zhong) ,如何更好兼顧崗位專(zhuan) 業(ye) 需求與(yu) 人才能力意願、科學合理引導考生流向,從(cong) 而實現最大限度的配置均衡,需要有關(guan) 部門認真研判、優(you) 化政策。讓更多的人能夠獲得機會(hui) ,或許能讓選拔機製更公平也更高效。
龍之朱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3年10月27日03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