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課間休息不該“死氣沉沉”

發布時間:2023-10-27 14:2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課間10分鍾不許下樓、不能大聲說話。近日,杭州一些小學生家長向潮新聞記者反映的這個(ge) 問題,引發網友熱議。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家長和老師,發現當地有類似規定的學校並非個(ge) 例。

  對此,一名80後家長表示,回想起自己讀書(shu) 時,課間跳繩、踢毽子玩得火熱,而現在的孩子卻隻能坐在教室裏,這樣的對比,感覺挺無奈的。而作為(wei) 一名70後,我更覺得這一現象有違背教育宗旨、無視孩子天性之嫌。

  對於(yu) 這一現象,人們(men) 最大的困惑是:學校為(wei) 何這麽(me) 做?一方麵,有的學校受硬件條件限製,缺乏讓孩子一出教室就能活動的場地。另一方麵,有老師坦言,哪怕是小學,孩子的學習(xi) 壓力也挺大的。課間10分鍾如果遇到上一堂課的老師稍微拖堂幾分鍾,下一堂課又要求提前3分鍾到教室靜靜心,真正能讓孩子們(men) 走出教室玩耍的時間,可能隻有五六分鍾,這就導致課間休息時間被極大壓縮。

  一些老師乃至校方對於(yu) 學生的安全問題尤為(wei) 在意,生怕因為(wei) 一個(ge) 不起眼兒(er) 的因素導致學生安全保障出現漏洞,這是一些學校讓課間休息“沉寂化”的重要原因。說來也巧,我有在杭州做小學教師的親(qin) 戚近日來訪,說起當下小學老師任務之重、壓力之大,苦水頗多。她表示,由於(yu) 在課間教育引導學生存在顯而易見的困難和麻煩,因而這種對於(yu) 課間休息的特別幹預,頗受一些教師歡迎。

  客觀上,這種考量很難說沒有道理,畢竟如一些老師所言,一旦學生受傷(shang) ,有的家長就會(hui) 找學校或者老師麻煩,學校不想因此成為(wei) “背鍋俠(xia) ”。表麵上看,學校的確因此而獲益,至少不會(hui) 因為(wei) 課間休息導致的安全問題而受累,但由此而形成的僵化的、沉悶的氛圍,卻是教育機構不能承受之重。它既意味著一個(ge) 學校活力度的減損,也意味著學生群體(ti) 在創造性、獨立性、開拓性等方麵的弱化。

  課間休息製度的誕生,核心意義(yi) 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xi) 氣氛中得到暫時的放鬆,以利於(yu) 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學習(xi) 當中。課間休息對體(ti) 育鍛煉的納入,也使得孩子們(men) 在身體(ti) 和精神層麵皆得到曆練。在我的中小學時代,踢毽子、玩足球等課間活動,都曾讓我受益頗多。

  也許,一兩(liang) 次的課間休息被取消,還看不出問題的嚴(yan) 重性,但長此以往,這種以限製學生活動範圍和精神休憩為(wei) 代價(jia) 的規定,必然會(hui) 在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範疇裏產(chan) 生不容忽視的負麵作用。

  2021年9月起施行的由教育部頒布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學校不得設置侵犯學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遊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這就在法規上強調了課間休息製度的“不容侵犯性”。各地應予以對照執行,主動恢複課間休息機製。

  關(guan) 於(yu) 課間休息問題,如何做好安全保障與(yu) 休息空間的平衡,讓理性壓過偏見,讓開放壓過保守,值得深入思考。無疑,安全工作不可輕視,需要全力保障,但這一事務與(yu) 推動課間休息製度常態化,並不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要把課間休息真正還給學生,讓課間休息成為(wei) 教學的重要補充而非“雞肋”,還需要有關(guan) 部門依法加強監管,對隨意侵占和浪費課間休息時間的行為(wei) 大聲說“不”。

  伍裏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2023年10月27日03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