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六”“神十七”航天員拍下“全家福”
“神十六”“神十七”航天員拍下“全家福”【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完成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3名航天員進駐中國空間站】
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鍾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yu) 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次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是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30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的第493次飛行。
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入軌後,於(yu) 10月26日17時46分,成功對接於(yu) 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整個(ge) 對接過程曆時約6.5小時。
在載人飛船與(yu) 空間站組合體(ti) 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hui) 對接後,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從(cong) 飛船返回艙進入軌道艙。19時34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隨後,兩(liang) 個(ge) 航天員乘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國人民報平安。
2021年,航天員湯洪波作為(wei) 首批入駐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之一,親(qin) 曆了“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的曆史時刻;時隔2年後重返“天宮”,他又親(qin) 身感受了中國空間站從(cong) “一居室”到“三居室”所彰顯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與(yu) 此同時,湯洪波也成為(wei) 目前為(wei) 止執行兩(liang) 次飛行任務間隔最短的中國航天員。
後續,兩(liang) 個(ge) 航天員乘組將在空間站進行在軌輪換。期間,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空間站工作生活約4天時間,完成各項既定工作。據新華社
■ 鏈接
中國空間站三次“太空會(hui) 師”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yu)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陳冬、劉洋、蔡旭哲)實現首次“太空會(hui) 師”。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與(yu) 遠道而來的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合拍“全家福”,實現中國空間站第二次“太空會(hui) 師”。
●2023年10月26日19時34分,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遠道而來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入駐“天宮”。隨後,兩(liang) 個(ge) 航天員乘組拍下“全家福”,中國空間站迎來第三次“太空會(hui) 師”。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揭秘1
長二F遙十七火箭25項技術狀態變化進一步提升安全性
此次發射的長征二號F(以下簡稱“長二F”)遙十七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
作為(wei) “航天員專(zhuan) 列”,“神箭”長二F從(cong) 空間站建造任務開始,就進入了常態化快節奏發射。記者從(cong) 火箭院獲悉,長二F火箭肩負著保障航天員安全進入太空的特殊使命和責任,持續提升可靠性、安全性、適應性是研製團隊始終不變的首要目標。經過持續不斷地消除薄弱環節、優(you) 化技術狀態,目前長二F火箭可靠性評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評估值達0.99996。
火箭院總體(ti) 設計部總體(ti) 設計室主任魏威介紹,相比發射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二F遙十六火箭,遙十七火箭共有25項技術狀態變化,涉及設計改進、流程優(you) 化以及預案細化等方麵:元器件國產(chan) 化替代、軟件配置項調整等優(you) 化改進,進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與(yu) 安全性;發射場操作流程的優(you) 化,進一步提高了發射場工作效率;發射場預案的進一步細化完善,也有助於(yu) 出現異常問題時能夠快速及時處理。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還開啟了“發射一發、備份一發”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為(wei) 航天員安全加上“雙保險”。
目前,長二F火箭“發一備一”發射場流程已從(cong) 空間站建造初期的49天壓縮到35天,如今正瞄準30天目標繼續優(you) 化改進,以更好地滿足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階段需求。
揭秘2
“隱形教練”助航天員穩妥可靠到達“上班”地點
記者從(cong)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04所獲悉,該所承擔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測控與(yu) 通信分係統單機產(chan) 品的研製工作,覆蓋了空空通信、應答機、遙控遙測、圖像、話音、天線、數傳(chuan) 等專(zhuan) 業(ye) 領域產(chan) 品,負責完成載人飛船自主飛行和交會(hui) 對接階段的獨立測軌、遙測、遙控、圖像話音及數據傳(chuan) 輸等任務,為(wei) 天地通信、器間通信提供技術支持。
這些產(chan) 品就是航天員上崗要用到的“神器”。高效的溝通交流是順利完成工作交接的前提,在離地麵幾百公裏的太空,兩(liang) 屆“出差三人組”之間的溝通交流該如何實現?這裏就要用到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測控通信產(chan) 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員——話音處理器。一個(ge) 主機大小的黑匣子,架起了航天員之間實時語音通信的“橋梁”。
神舟十七號乘組還沒有到達空間站,話音處理器中的空空話音鏈路通道就已經可以實現載人飛船與(yu) 空間站之間的雙向通話。不僅(jin) 地麵站可以與(yu) 飛船進行交流,正在空間站“辦公”的航天員們(men) 也能隨時關(guan) 心神舟十七號乘組的旅途狀況。
與(yu) 天地鏈路相比,空空鏈路存在帶寬限製,為(wei) 了保證通話質量,航天八院804所對話音編碼算法進行了多次優(you) 化設計,最終使空空話音鏈路在編碼速率受限的情況下,通話依然清晰,在更低的帶寬下能夠達到地麵手機通話水平。
載人飛船要抵達空間站,並成功完成交會(hui) 對接,才能使得航天員如期“到崗工作”。飛船與(yu) 空間站的通信是否穩定可靠,十分關(guan) 鍵。如同萬(wan) 裏穿針,交會(hui) 對接的通信鏈路容不得一絲(si) 偏差。
空空通信機可以幫助解決(jue) 重要的停靠任務。它的作用是建立載人飛船與(yu) 空間站核心艙之間的雙向通信鏈路,從(cong) 而能夠傳(chuan) 輸遙測、遙控、圖像、話音、定位等各類數據。當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飛行到距離核心艙約100公裏時,空空通信機的“遙相呼應”就被開啟。
空空通信機像一個(ge) 經驗豐(feng) 富的隱形教練,為(wei) 兩(liang) 個(ge) 航天器傳(chuan) 遞精準的姿態定位和速度信息,通過調製方式、傳(chuan) 輸速率和發射功率的靈活切換,適用多種任務場景,成為(wei) 交會(hui) 對接及撤離過程中的重要通信設備。在空空通信機的幫助下,航天員可以穩妥可靠地到達“上班”地點。
揭秘3
升級版中繼終端 全程護航航天員乘組“天宮”之旅
作為(wei) 航天員實現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飛船是我國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嚴(yan) 格的航天器。
記者從(cong)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獲悉,與(yu)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相比,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采用了具備三大優(you) 勢的升級版中繼終端,為(wei) 航天員乘組成功開啟“天宮”之旅全程護航。
集成程度更高。之前發射的空間站飛行器使用的中繼終端產(chan) 品重量較重,研製團隊借助最新工藝技術,對產(chan) 品進行高度小型化、集成化設計之後,在原有功能和性能不變的情況下,升級版產(chan) 品已成功減重9公斤。
處理能力更強。以前處理一項工作需要依靠產(chan) 品中的幾個(ge) 芯片共同完成。在對產(chan) 品的數字處理功能進行大量優(you) 化升級後,現在僅(jin) 需一個(ge) 芯片便可輕鬆應對多項工作。
國產(chan) 化率更高。國產(chan) 化和元器件自主可控是我國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題中之義(yi) 。為(wei) 此,研製團隊大幅提升了國產(chan) 化元器件的使用,這使得中繼終端元器件國產(chan) 化取得顯著進步。
此外,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上共有50餘(yu) 幅頁麵顯示飛船各部分的情況,根據載人交會(hui) 對接任務的需要,顯示包括世界地圖、航天員身體(ti) 情況等相關(guan) 內(nei) 容。這些都是由作為(wei) 智能管理員的儀(yi) 表控製器應用軟件來提供的。儀(yi) 表控製器應用軟件采用獨特的圖形顯示技術,通過文字、圖形、動畫的方式,顯示飛船軌跡、姿態、飛行狀態以及各分係統信息,為(wei) 航天員執行任務提供了清晰、直觀、舒適的顯示界麵。
揭秘4
48台發動機保障飛船對接時舉(ju) 重若輕、分毫不差
記者從(cong)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以下簡稱“航天六院”)獲悉,該院在此次載人航天工程任務中,為(wei)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與(yu) 神舟十七號飛船研製交付了58台主推進發動機和姿軌控發動機,以及熱控分係統和生命保障係統泵閥等關(guan) 鍵設備。
據介紹,作為(wei) 我國唯一集運載火箭主動力係統、軌姿控動力係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係統研究、設計、生產(chan) 、試驗為(wei) 一體(ti) 的專(zhuan) 業(ye) 研究院,航天六院為(wei)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配套10台發動機,為(wei) 神舟十七號飛船配套推進艙、返回艙兩(liang) 套推進子係統共48台發動機,為(wei) 熱控和環控分係統配套泵閥類產(chan) 品。
推進艙、返回艙推進係統是載人飛船最重要的分係統之一,負責飛船在軌飛行、返回艙再入過程的姿態控製、穩定、調整,以及變軌、軌道維持、返回製動、應急救生等過程的全部動力功能,是飛船的動力之源,其可靠性、安全性直接關(guan) 係到飛行任務成敗和航天員的安全。
記者了解到,推進係統中的48台發動機,最小推力為(wei) 25牛,最大推力為(wei) 2500牛,從(cong) 不同方向提供不同推力,保障飛船在太空中俯仰有度、動靜自如,確保在對接時舉(ju) 重若輕、分毫不差。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新京報》2023年10月27日第A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