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指導專家:當前大學生求職存在三個“錯配”
當前正值高校畢業(ye) 生秋招季,2024屆應屆畢業(ye) 生正式加入就業(ye) 市場。開啟一場高校畢業(ye) 生與(yu) 用人單位間的“雙向奔赴”,提高就業(ye) 滿意度、匹配度,有哪些要解決(jue) 的問題?當前大學生擇業(ye) 觀、就業(ye) 觀發生了哪些變化?為(wei) 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yu) 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商學院教授王霆。
中青報·中青網:當前大學生的擇業(ye) 觀、就業(ye) 觀發生了哪些變化?
王霆:比較明顯的一點變化是,年輕人更重視對職業(ye) 競爭(zheng) 力的培養(yang) ,有了較長遠的職業(ye) 發展規劃。找工作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個(ge) 人成長和發展機遇。所以在選擇企業(ye) 時,他們(men) 對人才培養(yang) 機製、未來職業(ye) 發展空間、職業(ye) 興(xing) 趣等方麵更加關(guan) 心。
第二點,擇業(ye) 更加實際、理性、清晰。能否獲得實實在在的職業(ye) 價(jia) 值是他們(men) 選擇工作時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決(jue) 定因素。比如有較好的薪資福利,能很好地平衡工作與(yu) 生活。
第三點,大學生的社會(hui) 責任感在不斷增強。他們(men) 期望在工作中能夠體(ti) 現自身價(jia) 值,所學所用能更好地為(wei) 社會(hui) 作出積極貢獻;更加傾(qing) 向於(yu) 將工作視作實現人生價(jia) 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僅(jin) 僅(jin) 是一份工作。這在當代大學生中已經是比較強烈的一個(ge) 需求了。
大學生整體(ti) 呈現出來的就業(ye) 觀念的變化,就是更加強調“裏子”了。
中青報·中青網:大學生求職更加注重“裏子”,您感覺背後的原因是什麽(me) ?
王霆:我認為(wei) 可以分為(wei) 內(nei) 在和外在兩(liang) 方麵原因。
內(nei) 在方麵,大學生自身的職業(ye) 成長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men) 更加明白,第一份職業(ye) 是職業(ye) 生涯中最為(wei) 重要的開端,影響今後職業(ye) 價(jia) 值觀的形成。這也促使他們(men) 在擇業(ye) 中更加明確自身需求。
外在的原因有三方麵。首先,就業(ye) 市場環境變化,競爭(zheng) 更加激烈。整體(ti) 就業(ye) 環境的不確定性也讓大學生求職更注重“裏子”,傾(qing) 向去選擇更加務實、有發展前途的職業(ye) ,能使未來職業(ye) 發展更長遠、更穩定。其次,就業(ye) 結構出現較大調整。大量新興(xing) 行業(ye) 職業(ye) 的出現,為(wei) 大學生提供了有發展空間的新的就業(ye) 機會(hui) 。大學生注重在新經濟環境下獲得長遠的職業(ye) 發展前景,能主動擁抱新經濟帶來的吸引力以及挑戰,同時也更好地滿足社會(hui) 就業(ye) 結構的變化。另外,互聯網使就業(ye) 信息的獲得更加便捷,讓大學生能夠通過一些信息媒介渠道提前了解到用人單位實際的工作條件和薪資水平、員工滿意度等。客觀上為(wei) 大學生擇業(ye) 提供了很好的理性依據。
中青報·中青網:大學生麵對第一份職業(ye) ,有著許多期待和要求。對於(yu) 大學生求職時做好各方麵的平衡,您有什麽(me) 建議?
王霆:我認為(wei) 首先要明確自身職業(ye) 目標,了解自身職業(ye) 興(xing) 趣,在求職過程中才能更加有針對性,也能為(wei) 未來的職業(ye) 發展奠定一個(ge) 好的基礎。
其次,要在薪資和職業(ye) 成長機會(hui) 之間做好權衡。這兩(liang) 者通常是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最為(wei) 看重的兩(liang) 個(ge) “裏子”,但很多崗位在剛入職時起薪並不高。大學生要明白,在看重薪資待遇之餘(yu) ,更要看重薪資能否隨著職業(ye) 發展有增長空間,要更多去關(guan) 注薪資與(yu) 職業(ye) 成長之間的關(guan) 聯性。
另外,要重視行業(ye) 的選擇問題,全麵考量當前的行業(ye) 發展狀態、未來行業(ye) 發展前景和趨勢。應結合我國大的發展戰略,比如數字經濟戰略、實現“雙碳”目標、數字化和綠色化的“新兩(liang) 化”等,更好地了解相關(guan) 行業(ye) 發展前景,進行職業(ye) 選擇。
最後,回到“麵子”和“裏子”話題本身,二者同樣也要權衡去看。有時一個(ge) 有名氣的平台,往往也會(hui) 給年輕人很好的激勵,讓他們(men) 更有成就感。所以,如何把“麵子”和“裏子”更好地融合,把握住自身短期和長期的職業(ye) 發展需求,都是需要大學生在就業(ye) 過程中去認真考慮的。
中青報·中青網:要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用人單位,您對大學生有哪些實際的建議?
王霆:我建議大家多了解就業(ye) 市場行情,針對心儀(yi) 的目標企業(ye) ,要主動去獲取更多的信息。可以多查閱相關(guan) 行業(ye) 的分析報告,還可以通過原有員工、現有員工對雇主的評價(jia) ,以及一些社會(hui) 關(guan) 係網絡渠道,比如師兄師姐、親(qin) 朋好友等,增加對目標企業(ye) 的客觀了解。
中青報·中青網:您認為(wei) 大學生求職中主要存在哪些方麵的錯配?
王霆:第一點,是就業(ye) 能力的錯配。這也是現在大學生在就業(ye) 過程中最為(wei) 突出的問題,正在深層次、長期地影響著就業(ye) 市場的結構性矛盾。現在高校培養(yang) 出的大學生,就業(ye) 能力和企業(ye) 所需要的職業(ye) 能力之間還存在鴻溝。提升大學生就業(ye) 能力,尤其是“冰山模型”中冰麵之下的非認知能力,對於(yu) 他們(men) 就業(ye) 和職場發展都是重要的保障。
第二點,是學曆上的錯配。隨著高校擴招,高學曆大學生越來越多,他們(men) 肯定是希望能找到和自身學曆相匹配的工作崗位,但是更高學曆崗位在就業(ye) 市場需求中的比例是更小的,用人單位的很多崗位並不能與(yu) 高學曆相匹配。這就導致學曆和實際職位之間的錯配,這也是近年來比較明顯的一個(ge) 現象。
第三點,用人單位性質和就業(ye) 偏好的錯配。例如,許多年輕人在求職過程中更加看重職業(ye) 穩定性,以及一些人的跟風報考,導致“考公”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但畢竟這些崗位提供的就業(ye) 機會(hui) 有限,這也容易出現一定的錯配。
中青報·中青網: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青年就業(ye) 難,提高就業(ye) 滿意度、適配度,您認為(wei) 要解決(jue) 哪些問題?
王霆:從(cong) 長遠來看,達到青年充分就業(ye) 、高質量就業(ye) ,需要高校、政府、社會(hui) 和企業(ye) 多方合作,係統地解決(jue) 問題。
從(cong) 高校角度,學校教育要與(yu) 就業(ye) 市場、用人單位之間保持協調,不能讓教育和市場脫節。應該將企業(ye) 用人需求、職場所需知識和技能,更早地前置於(yu) 教育培養(yang) 方案中,使培養(yang) 出來的大學生更加符合企業(ye) 用人需求。這需要教育機構不斷地關(guan) 注就業(ye) 市場需求,加強和用人單位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能夠前瞻性地調整課程設置、課程內(nei) 容以及教學方法和形式,培養(yang) 出更多具有較高實踐應用能力、就業(ye) 能力的各類型、各層次人才。
從(cong) 政府角度,應該出台更多支持大學生創業(ye) 就業(ye) 的政策。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整體(ti) 教育結構,完善職業(ye) 教育和技能培訓體(ti) 係,提高青年就業(ye) 能力。二是要打造更加準確清晰的就業(ye) 信息平台,對一些招聘亂(luan) 象進行根本性治理,引導企業(ye) 更加規範地招聘,以保證青年就業(ye) 市場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打擊和規避就業(ye) 歧視的相關(guan) 行為(wei) 。同時,加大勞動法律法規執行力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從(cong) 社會(hui) 角度,應加強人力資源中介行業(ye) 職能發揮,提升對青年職業(ye) 規劃和就業(ye) 指導服務,幫助他們(men) 更好地了解自身職業(ye) 興(xing) 趣和職業(ye) 優(you) 勢,重視職業(ye) 選擇的合理性,同時提供好的就業(ye) 渠道。此外,還可以為(wei) 年輕人提供誌願者活動、實習(xi) 實踐的機會(hui) ,幫助他們(men) 了解就業(ye) 市場、融入就業(ye) 市場。
從(cong) 企業(ye) 角度,首先應更好地製定用人規劃,為(wei) 大學生提供明確合理的職業(ye) 發展競爭(zheng) 機製。其次,要加強和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把人才培養(yang) 前置到大學期間,也能幫助高等教育更好地了解企業(ye) 需求,共同培養(yang) 市場需求的人才。同時,企業(ye) 可以多組織各種社會(hui) 公益活動,提高雇主品牌形象美譽度,也能夠吸引更多優(you) 秀年輕人的加入。最後,客觀發布雇傭(yong) 信息數據,提高就業(ye) 的滿意度和適配度。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xi) 生 黃子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