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超七成受訪大學生認同購物節消費應“依計行事”

發布時間:2023-11-03 14:4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今年暑假開學後,李明昊成為(wei) 上海一所高校的博士生,身份的轉變讓他在即將來臨(lin) 的“雙十一”製定了與(yu) 以往不同的購物計劃:“我準備買(mai) 一些相對正式的襯衫、休閑西褲。我目前在導師開設的一門課程中擔任助教,以後也可能會(hui) 參加一些學術會(hui) 議,在相對正式的場合需要穿著得體(ti) 。”同樣被列入購物清單的,還有他陸續加到購物車裏的書(shu) 。“有一些是老師推薦的閱讀書(shu) 目,也有一些是課外書(shu) 。”李明昊習(xi) 慣邊讀書(shu) 邊在書(shu) 上勾畫、做筆記,擁有自己的書(shu) 總會(hui) 更方便。圖書(shu) 平時很少打折,李明昊往往會(hui) 等到購物節時一口氣買(mai) 上十幾本。

  就讀於(yu) 中北大學的陳雨新在購物節到來前列出了購物清單,其中除了給自己的必備生活用品、換季衣物,還有打算送給即將本命年的媽媽的一件紅色羊絨大衣。

  作為(wei) 網絡原住民的大學生也是網絡消費的重要參與(yu) 者。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近期麵向全國各地大學生發起了一項關(guan) 於(yu) 網絡購物節消費的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4255份。調查結果顯示,54.55%受訪者表示會(hui) 在“雙十一”等購物節期間網購商品,7.07%受訪者表示不會(hui) 在此期間網購,38.38%受訪者則表示不一定。

  這屆年輕人願為(wei) 自我提升買(mai) 單

  陳雨新的“雙十一”初體(ti) 驗是在高中時期,彼時她悄悄盤算著趁購物節購買(mai) 唇釉。盡管當時父母不支持她化妝,但這並不能阻擋18歲的她對美的追求。為(wei) 了用她當時能夠負擔的價(jia) 格買(mai) 到唇釉,陳雨新還和舍友“組隊”,體(ti) 驗了拚單購物。

  不同於(yu) 18歲時追求一支唇釉帶來的外在變化,現在的陳雨新更重視自己內(nei) 在的提升。因此,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陳雨新的購物清單上還有專(zhuan) 業(ye) 類書(shu) 籍、英語套題、瑜伽墊、啞鈴、壺鈴等。陳雨新將這部分消費統稱為(wei) “自我提升”消費,占到她日常整體(ti) 消費的大約10%。“這是父母最支持的一部分消費,他們(men) 希望我重視學業(ye) 、保持健康。”陳雨新說。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除了購買(mai) 日常生活用品(85.90%)、服飾(64.75%)、食品(52.67%)等,自我提升類產(chan) 品或服務(38.17%),也是不少受訪者的消費方向。此外,受訪者還會(hui) 在購物節期間購買(mai) 電子數碼類產(chan) 品(27.66%)、興(xing) 趣愛好相關(guan) 產(chan) 品(26.37%)、運動健康相關(guan) 產(chan) 品(16.90%)等。

  在李明昊看來,為(wei) 提升自我而消費,動因是看到了自己在某一方麵的成長需要,並且主動尋找進步的方法,因此這類消費往往讓他感到物有所值。因為(wei) 有讀博期間到海外做交換生的打算,又對如何準備申請交換知之甚少,李明昊花99元購買(mai) 了兩(liang) 場海外博士線上分享會(hui) 的入場券。“活動組織者和分享人都是我所學專(zhuan) 業(ye) 的青年教師或博士生,分享的質量比較有保障,10位分享嘉賓的講述也確實對我很有幫助。”李明昊說。

  除此之外,他還會(hui) 在一些視頻平台購買(mai) 大學教授的付費講座和付費課程。“有一位我很喜歡的教授推出了《生活在媒介中》課程,一期講一個(ge) 多小時,一周更新兩(liang) 期,隻要是平台會(hui) 員就可以聽,感覺‘賺翻了’。”

  在中青校媒發起的調查中,受訪者表示,他們(men) 購買(mai) 的自我提升類產(chan) 品,包括與(yu)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書(shu) 籍、資料(61.50%),與(yu) 專(zhuan) 業(ye) 或學業(ye) 相關(guan) 的輔導課程(39.72%),與(yu) 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相關(guan) 的軟件或實體(ti) 工具(30.67%),興(xing) 趣或某種技能領域的圖書(shu) 、影音產(chan) 品(41.22%),興(xing) 趣或某種技能領域的線上線下課程(25.73%),學習(xi) 技能或培養(yang) 興(xing) 趣時所需工具(43.69%),等等。

  大三時,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陳恩澤發現,閱讀論文、做課程筆記的需求一下子多了起來。為(wei) 了不花太多錢,他通過二手交易平台買(mai) 了一台平板電腦做讀書(shu) 筆記、課堂記錄。“隻是做筆記用,並不需要買(mai) 全新的平板,它最吸引我的點是內(nei) 存很大,可以下載大量文獻資料,用了一年多依舊很流暢。”這台隻花了1000元的平板電腦提升了陳恩澤的學習(xi) 效率,他可以一邊看資料、一邊用筆記本電腦完成作業(ye) 。陳恩澤還找到了平板電腦原裝手寫(xie) 筆的“平替”,使用體(ti) 驗與(yu) 原版幾乎沒有差別。

  在複習(xi) 備考雅思考試期間,陳恩澤在網上花400元淘到了10節一對一口語練習(xi) 的“二手課程”。“賣家當時一口氣買(mai) 了好多課程,考試通過後還有10節課,我直接買(mai) 下了賣家的賬號。”陳恩澤查詢到,這些課程按照原價(jia) 購買(mai) 需要1300元。

  興(xing) 趣圈與(yu) 社交圈亦是重要消費場景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興(xing) 趣圈消費(26.37%)、休閑娛樂(le) 消費(21.81%)和運動健康類消費(16.90%)也是一些受訪者關(guan) 注的領域。此外,除了會(hui) 為(wei) 自己購物(95.86%),還有不少受訪者會(hui) 為(wei) 家人購物(67.64%),一些受訪者還會(hui) 為(wei) 同學朋友(25.48%)或男女朋友購物(19.76%)。

  洪依林就讀於(yu) 福建一所高校,由於(yu) 不少家人朋友的生日都在“雙十一”後,每年為(wei) 他們(men) 選擇禮物也是洪依林的購物計劃之一。“關(guan) 注好久的護膚品上新了優(you) 惠信息,我趕緊下單,準備送給媽媽。”在做攻略時,洪依林發現心儀(yi) 的禮物也會(hui) 記錄下來,提前悄悄買(mai) 好,等到室友生日時再送給她們(men) 。

  隨著年齡增長,陳雨新對養(yang) 生越來越看重。維生素、鈣片等保健產(chan) 品也在她的購物計劃內(nei) ,“不光是給自己準備,也會(hui) 給父母買(mai) 一份”。

  為(wei) 興(xing) 趣投入也是李明昊的消費方向之一。他曾經專(zhuan) 門購買(mai) 了登山鞋、登山杖等裝備,和朋友一起到城市周邊登山。為(wei) 了更好地幫助自己健身,他還斥資400多元買(mai) 了較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體(ti) 脂秤,每天記錄自己的運動訓練進度。這個(ge) 體(ti) 脂秤跟隨他從(cong) 研究生所在的學校回到家鄉(xiang) ,現在又被他帶到了上海的宿舍,可謂“物盡其用”。而他的一個(ge) 朋友曾經趁小長假報名學習(xi) 衝(chong) 浪,一個(ge) 假期就學會(hui) 了。“這些技能學習(xi) 和愛好方麵的消費在我看來都很值得。”

  購物節消費,不妨“依計行事”

  來自鄭州大學的楊紫琳習(xi) 慣在“雙十一”到來前製定一份帶預算的計劃,結合自己的“剛需”,提前在不同的購物平台了解購物規則,並在社交平台尋找同類產(chan) 品的購物攻略。“我會(hui) 看別人是怎麽(me) 湊單的,或者哪裏還有自己忽視的優(you) 惠券,最終總要想辦法以最便宜的價(jia) 格入手。”等到確定好各個(ge) 直播間的產(chan) 品詳情和直播時間後,她會(hui) 定個(ge) 鬧鈴“蹲點”,隻待鬧鈴一響,將自己的“剛需產(chan) 品”收入囊中。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超七成受訪者會(hui) 在購物節來臨(lin) 時製定消費計劃。16.10%受訪者會(hui) 做好購物計劃和預算並嚴(yan) 格執行;30.29%受訪者會(hui) 基本按照購物清單購物,但可能有些許增減;26.46%受訪者會(hui) 製定部分消費計劃,但會(hui) 有較多隨機消費;還有25.43%受訪者基本沒有消費計劃,在電商平台隨逛隨買(mai) 。

  在陳雨新看來,“雙十一”等購物節是選購生活必需品的絕佳時間,但依舊應該理性消費,“不能因為(wei) 貪圖便宜衝(chong) 動下單”。為(wei) 了防止自己衝(chong) 動消費,陳雨新習(xi) 慣在購物節前製定購買(mai) 清單。和她一同準備清單的舍友是她的好搭檔,兩(liang) 人會(hui) 清點宿舍用品,“隻考慮自己缺什麽(me) ,不會(hui) 因為(wei) 購物節到了就選擇不必要買(mai) 的東(dong) 西”。

  這個(ge) “雙十一”,洪依林也比以往購物節時“淡定”了不少。大學期間,她的生活費主要來源於(yu) 父母和兼職所得,而正在找工作的她表示:“麵試談薪的時候,我才真正對金錢有了具體(ti) 的概念。”這也促使她開始學著分配生活費,並規劃理財。今年9月起,她就開始養(yang) 成記賬的習(xi) 慣,每個(ge) 月都會(hui) 複盤收入和開支,分析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不必要的花費。

  楊紫琳坦言:“臨(lin) 時起意的情況依舊存在,在瀏覽產(chan) 品的過程中,看到便宜的東(dong) 西還是會(hui) 忍不住下單。”隻是激情下單後的結局和想象中一樣:沒有絲(si) 毫用處的小物件,被她放在宿舍的角落裏“吃灰”。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評價(jia) 自己的消費理念時,72.08%受訪者表示應當合理消費,該省省該花花;15.02%受訪者會(hui) 盡可能節儉(jian) ,減少消費計劃;10.98%受訪者會(hui) 該消費時就消費,不會(hui) 考慮太多;也有1.25%受訪者會(hui) 在暫時無法支付時選擇分期付款或使用白條、花唄等。

  李明昊有時也會(hui) 選擇分期付款,前提是分期的額度在他可支配的博士生補貼和助教工資範圍內(nei) 。“我的手機就是分期兩(liang) 年付款的,因為(wei) 平台推出分期免息的活動,而且我不需要一次花一大筆錢,這讓資金分配相對自由。”不過李明昊也表示,需要克製超前消費。“我隻是分期付款購買(mai) 了手機,所以覺得壓力不大。有的人可能短時間內(nei) 買(mai) 了比較多東(dong) 西,又沒有足夠的錢,隻好都選擇分期,每個(ge) 月的還款加起來很多,就會(hui) 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了。”

  洪依林坦言,她在購物時會(hui) 為(wei) 了滿減而臨(lin) 時加購一些可能不需要的東(dong) 西,東(dong) 西到手,如果確實不需要,洪依林也會(hui) 在第一時間將它們(men) 退掉。洪依林說:“雙十一容易給人營造一種非買(mai) 不可、不買(mai) 就虧(kui) 的感覺,但隻有熱情退去,才知道什麽(me) 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陳恩澤則選擇和今年的購物節“劃清界限”。比起以往在被營造的“大優(you) 惠”氛圍中暢遊,今年他想把錢花在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上。他正計劃著大四下學期展開一場畢業(ye) 旅行,享受沉浸在自然山水之間的樂(le) 趣。“買(mai) 一件衣服,隻能享受到購買(mai) 和穿著時候的快樂(le) ,而出去旅遊則是豐(feng) 富自己的心靈世界。”陳恩澤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明昊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畢若旭 程思 見習(xi) 記者 王軍(jun) 利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