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科學“牧漁” 向海要糧

發布時間:2023-11-03 14:43:00來源: 人民日報

  科學“牧漁” 向海要糧(現場評論·築牢“藍色糧倉(cang) ”①)

  發展海洋漁業(ye) ,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一環,也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cang) ’。”本版今起推出係列評論,聚焦耕海牧漁,為(wei) 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凝聚智慧和力量。

  ——編 者

  從(cong) 廣東(dong) 省湛江市流沙灣漁港碼頭出發,乘坐30分鍾快艇,登上7.8海裏外的“海威1號”。這是一座半潛桁架式養(yang) 殖平台,在兩(liang) 個(ge) 12米深網箱、相當於(yu) 7個(ge) 國際賽事標準泳池的養(yang) 殖水體(ti) 中,3萬(wan) 多條軍(jun) 曹魚、鮸魚等魚類遊弋成長。

  站在“海威1號”眺望,養(yang) 殖平台周圍還散布著幾十個(ge) 周長90米的圓形深水網箱。廣東(dong) 海威農(nong)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定指著養(yang) 殖平台說:“深遠海水流急,養(yang) 出來的魚品質好、產(chan) 量高,單個(ge) 養(yang) 殖周期可收獲超60萬(wan) 斤魚類,單季能實現漁獲產(chan) 值2000萬(wan) 元。”這樣的場景,映照著我國現代化海洋牧場的快速發展。向海洋要食物,“藏糧於(yu) 海”潛力巨大。

  潛力來自哪裏?看趨勢,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發展海洋經濟大有可為(wei) 、大有前途。看效用,營養(yang) 價(jia) 值高的海產(chan) 品,能更好滿足人們(men) 的飲食需求,有助於(yu) 改善居民膳食結構。看市場,深耕海水養(yang) 殖,既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海產(chan) 品,也有助於(yu) 拓展消費新領域、新空間。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cang) ”,是實現海洋漁業(ye) 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大力發展深海養(yang) 殖裝備和智慧漁業(ye) ,推動海洋漁業(ye) 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科技賦能加快了海洋牧場發展的步伐。例如福建省連江縣定海灣海域的“乾動1號”,配備風光互補發電係統,可自動監測海水水質,所有數據均可無線傳(chuan) 輸到岸,實現智能化養(yang) 殖。沿著海岸線從(cong) 南向北望去,深水抗風浪網箱、桁架式養(yang) 殖平台、現代化養(yang) 殖工船各展其能,廣闊海域建起一座座“藍色糧倉(cang) ”。如今,海水養(yang) 殖模式逐步邁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

  也應看到,海洋牧場建設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統籌規劃不足,同質化明顯;發展配套少,風險保障弱;深海裝備投入大,回報周期長;部分海洋牧場重經濟效益、輕生態管理。這些問題,一定程度上製約著海洋牧場綜合效益的發揮。以配套為(wei) 例,一些養(yang) 殖戶反映,漁業(ye) 配套碼頭相對較少,漁業(ye) 輔助船政策亟待完善。拿養(yang) 殖成本來說,深海裝備成本高、收益慢,也需產(chan) 業(ye) 政策傾(qing) 斜,金融服務配套。不斷完善產(chan) 業(ye) 政策,從(cong) 海洋牧場的規劃、建設、發展、運營等方麵著力,持續降成本、增效益,才能推動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海洋牧場發展,政策支撐落實落細是關(guan) 鍵。建設“藍色糧倉(cang) ”是一項係統工程。因地製宜建設海洋牧場,需要樹立係統觀念,科學謀劃建設的空間布局和模式路徑,避免一哄而上;需要重點突破,完善產(chan) 業(ye) 政策與(yu) 配套支持,落實設施水產(chan) 養(yang) 殖用水用電優(you) 惠政策,推進配套碼頭建設,完善海水養(yang) 殖風險分攤機製;也需要兩(liang) 手齊抓,既抓技術支持、加大科研投入,又抓資金支持、鼓勵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科學布局、統籌規劃,補齊短板、強化保障,處理好數量與(yu) 質量、建設與(yu) 管理、成本與(yu) 效益、生產(chan) 與(yu) 生態等關(guan) 係,必能推動海洋牧場發展邁上新台階。

  遼闊的海洋是“藍色糧倉(cang) ”、豐(feng) 茂牧場,我們(men) 要善待之、善用之。堅持大食物觀,讓開發海洋與(yu) 保護海洋相輔相成,讓海洋牧場建設與(yu) 漁業(ye) 綠色發展相得益彰,不斷為(wei) 推進深遠海養(yang) 殖創造有利條件,多聲部協調發聲,形成和聲,“海洋牧歌”會(hui) 越唱越響亮。

  (作者為(wei) 本報編輯)

  鄧曉霞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