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校畢業生到製造業就業意願回升
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高校畢業(ye) 生到製造業(ye) 就業(ye) 的意願持續提升。據11月4日新華社報道,近日,上海秋季畢業(ye) 生招聘會(hui) 上,一位畢業(ye) 生表示:“主要奔著代表未來的朝陽行業(ye) 、科創企業(ye) ,比較有潛力,薪資待遇也不錯。”有的企業(ye) 負責人表示:“這幾年我們(men) 感受到大學生到製造業(ye) 就業(ye) 的意願在回升,在校招中收到的簡曆數量明顯增加,2023屆突破了1萬(wan) 份。”
製造業(ye) 靠什麽(me) 吸引年輕人?
丁慎毅
“年輕人向哪裏走”常被看作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風向標。近年來,“年輕人不願意從(cong) 事製造業(ye) 工作”是關(guan) 注度較高的話題,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工作環境和待遇水平難以符合求職者預期。有調研報告顯示,2020年,有45%的企業(ye) 將一線藍領工作條件或環境較差視為(wei) 造成招工難的主要原因。
值得高興(xing) 的是,一方麵,我國在推進“中國製造2025”戰略過程中,不斷加大對製造業(ye) 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並加強了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獲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關(guan) 鍵技術,將製造業(ye) 不斷推上高質量發展的新台階。另一方麵,大學生的就業(ye) 觀念也在轉變。日前,一項針對上千名應屆畢業(ye) 生的問卷調查顯示,薪資福利待遇好(61.6%)排在第一,其次是能學到真本領(55.3%)。總計有89.4%的受訪者表示,在找工作過程中,相比“麵子”更看重“裏子”。
在此背景下,年輕人投身製造業(ye) 並不令人意外。某招聘平台的大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2023屆應屆畢業(ye) 生投遞簡曆人數增長最快的十大行業(ye) 中,智能製造、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排名前三。從(cong) 投遞行業(ye) 的占比看,機械製造業(ye) 從(cong) 2021屆的4.47%上升為(wei) 2023屆的9.14%,在15個(ge) 行業(ye) 中上升趨勢最明顯。招聘人數最多的10個(ge) 行業(ye) 中,有8個(ge) 平均年薪超過15萬(wan) 元,其中包括不少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由此看出,畢業(ye) 生看重一些先進製造業(ye) 企業(ye) ,正是因為(wei) 這些企業(ye) 解決(jue) 了大家關(guan) 心的工作環境和待遇問題。
以廣東(dong) 為(wei) 例,廣東(dong) 省是我國製造業(ye) 的先鋒省份,不少畢業(ye) 生將廣東(dong) 作為(wei) 就業(ye) 第一站。今年一季度,大學生向東(dong) 莞用人單位投遞簡曆數量同比增長294%,增幅居全國之首。一些科技實體(ti) 企業(ye) 聚集的珠三角小鎮,對畢業(ye) 生的吸引力甚至超越不少一線城市。正如廣州某企業(ye) 負責人說:“我們(men) 做的智能化,背後都是希望讓年輕人愛上製造業(ye) 。”
製造業(ye) 的發展離不開智能化和技術創新的推動,離不開積極向上、鼓勵創新的企業(ye) 文化。為(wei) 員工提供良好的職業(ye) 發展環境和成長空間,讓年輕人感受到企業(ye) 的發展潛力並擁有自我進步的機會(hui) ,才能激勵更多年輕人進入製造業(ye) 並帶來活力和創造力。為(wei) 此,製造業(ye) 要積極應對挑戰,高校要緊隨產(chan) 業(ye) 發展新方向、新技術、新趨勢,推動產(chan) 教融合,促進人才供需更加匹配。如此,“製造業(ye) 招工難”和“青年就業(ye) 難”的就業(ye) 矛盾才可能得到有效緩解。
讓製造業(ye) 成為(wei) 年輕人眼中大有希望的行業(ye)
戴先任
多年來,我國製造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工資待遇普遍較低、工作時間長、工作內(nei) 容枯燥乏味,這讓一些年輕人並不看好製造業(ye) 的發展前景,甚至製造業(ye) 的職校生也越來越少選擇到製造業(ye) 工廠就業(ye) ,高素質人才就更加緊缺,最終導致製造業(ye) 人才缺口一直比較大,製造業(ye) 用工荒與(yu) 就業(ye) 難問題並存。這些問題製約著我國製造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拖慢我國製造業(ye) 擺脫“大而不強”困境的速度。
當前,不少年輕人從(cong) 逃離製造業(ye) 轉為(wei) 投身製造業(ye) ,無疑是好事。但要看到,“年輕人轉向製造業(ye) ”並非指廣義(yi) 上的年輕人,而是部分瞄準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新能源、工業(ye) 自動化等高精尖製造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他們(men) 在年輕人中的占比或許並不算大。
所以,對於(yu) 年輕人“轉向製造業(ye) ”的現象,還不能過於(yu) 樂(le) 觀。一方麵,普通製造業(ye) 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仍然不夠。製造業(ye) 對高精尖人才求才若渴,但同樣也需要普通工人和技能人才,一些企業(ye) 未能重視年輕勞動者的收入和待遇等訴求,用工荒現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麵,仍有不少高素質年輕人才對製造業(ye) 存在偏見,比如找工作求穩,更願意進互聯網大廠而不願意選擇製造業(ye) 工廠。
“年輕人轉向製造業(ye) ”雖然尚不普遍,但仍有積極意義(yi) ,有利於(yu) 為(wei) 製造業(ye) 企業(ye) 破解用工荒問題帶來啟示。製造業(ye) 不僅(jin) 要再接再厲、久久為(wei) 功,更加重視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同時也要更加重視對普工、技工的培養(yang) 及待遇保障。此外,學校、教育部門、地方政府等,都要創造條件、改善環境,讓製造業(ye) 成為(wei) 年輕人眼中有希望的行業(ye) ,共同推動我國製造業(ye) 走出“一邊是企業(ye) 缺人,一邊是年輕人不願進工廠”的雙重困境。(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