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經濟觀察)警惕金融風險 金融科技如何係緊“安全繩”?

發布時間:2023-11-13 16: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劉文文)無科技、不金融,已經成為(wei) 當下金融行業(ye) 發展的共識。不斷湧現的新技術、新科技為(wei) 金融帶來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也為(wei) 監管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強調,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警惕金融風險,金融科技怎樣係緊“安全繩”?

  中國銀行副行長蔡釗在近日舉(ju) 行的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hui) 之“金融科技守正創新”分論壇上表示,在信息膨脹的時代,數字技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讓金融服務更溫暖、更可達,但同時也衍生了數據泄露、隱私侵犯等問題。上半年美國矽穀銀行“爆雷”,也是在提醒金融機構必須嚴(yan) 守風險底線。

  蔡釗認為(wei) ,金融機構嚴(yan) 守風險底線,就要建立起一整套的風險識別、預警和處理機製,在守正的基礎上做好創新。針對宏觀微觀、表內(nei) 外和境內(nei) 外以及傳(chuan) 統非傳(chuan) 統等各種各樣的風險,建立起動態的研判機製,把防風險的“大壩”築牢。在依法合規、安全可信、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妥審慎推進金融科技創新發展。

  引導金融科技守正、向善已成為(wei) 當下金融業(ye) 高質量發展重要課題。中國印鈔造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立傑說,當數字經濟日益活躍且越發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時,可信的網絡技術、區塊鏈技術、多方安全技術以及可信身份技術等金融科技技術持續創新,為(wei) 科技賦能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活力、新動能。與(yu) 此同時,數據信任缺失、交易確權模糊、隱私泄露等問題也逐漸暴露。

  楊立傑說,為(wei) 數字可信共謀計策需要多方廣泛參與(yu) 協作,中鈔非常願意與(yu) 各方開展深入合作,共同解決(jue) 金融科技發展所麵臨(lin) 的問題,防範風險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傳(chuan) 遞共振,促進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當前金融科技倫(lun) 理治理重要且緊迫。”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曾誌誠表示,目前,中國金融科技倫(lun) 理治理尚處於(yu) 探索的初步階段,數字鴻溝、算法歧視、隱私泄露等科技倫(lun) 理挑戰日益凸顯,這些倫(lun) 理問題不僅(jin) 容易造成金融服務的歧視,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而且與(yu) 金融科技守正創新的發展初衷背道而馳。在他看來,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符合中國國情、與(yu) 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倫(lun) 理治理體(ti) 係。

  “金融科技倫(lun) 理的治理是一項複雜係統工程,需要監管部門、從(cong) 業(ye) 機構、行業(ye) 組織各司其職、密切協作,攜手構建多元的主體(ti) 參與(yu) 、協同共治的新格局。”曾誌誠說。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穎表示,北京牢牢立足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功能定位,積極推進金融業(ye) 數字化轉型,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金融質效,為(wei) 金融科技守正創新提供平台支撐。下一步,將更好地服務強化監管科技應用、助力提升數字化監管效能,積極為(wei) 支撐金融科技發展的各個(ge) 在京基礎設施機構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