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歐元區經濟麵臨技術性衰退風險

發布時間:2023-12-19 15:3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報道,盡管歐元區經濟多年來一直以服務業(ye) 為(wei) 重點,但工業(ye) 生產(chan) 逐步萎縮預示著經濟不斷衰退的趨勢。歐元區工業(ye) “堡壘”德國10月工業(ye) 生產(chan) 數據為(wei) 負,加大了歐元區今年第四季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出現收縮並持續兩(liang) 個(ge) 季度下跌的可能性,這將證實歐元區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的趨勢。

  分析指出,技術性衰退是指一個(ge) 經濟體(ti) 以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同比增速為(wei) 技術參數,當這個(ge) 參數連續表現為(wei) 負值時,就表明該經濟體(ti) 進入技術性衰退狀態。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判斷一個(ge) 經濟體(ti) 技術性衰退的標識是連續兩(liang) 個(ge) 季度同比增速為(wei) 負值。

  陷入衰退

  據彭博社報道,分析師們(men) 認為(wei) ,在連續兩(liang) 個(ge) 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後,歐元區20國經濟將在今年年底陷入衰退。報道稱,歐盟統計局將經濟低迷歸因於(yu) 歐元區工業(ye) 生產(chan) 萎縮,主因是德國經濟放緩。

  據英國《衛報》報道,歐盟委員會(hui) 表示,歐元區2023年整體(ti) 經濟增長率預計從(cong) 之前的1.1%下調至0.8%,2024年增長率從(cong) 1.6%下調至1.3%。

  荷蘭(lan) 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 年荷蘭(lan) 製造業(ye) 10月日均產(chan) 出同比下降了11.1%,大多數工業(ye) 產(chan) 量較去年同期有所萎縮,在較大規模工業(ye) 中,化工產(chan) 業(ye) 產(chan) 量降幅最大。今年第三季度,荷蘭(lan)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環比下降0.2%,這意味著從(cong) 第二季度開始的荷蘭(lan) 經濟技術性衰退尚未正式結束。

  據法國BFMTV新聞資訊台報道,法國2023年第三季度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為(wei) 負,下降了0.1%,預計第四季度製造業(ye) 產(chan) 值將略有下降。

  西班牙歐羅巴通訊社報道,西班牙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西工業(ye) 產(chan) 品出口價(jia) 格指數同比下降1.4%,進口價(jia) 格同比下降7.2%,均連續8個(ge) 月下降。剔除能源後,10月出口價(jia) 格同比增長0.2%,進口價(jia) 格同比下降1.7%。

  據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預測,德國將成為(wei) 今年表現最差的發達國家。德國統計局發布數據指出,德國工業(ye) 12月訂單與(yu) 上月相比大幅下降3.7%。這一情況主要由缺乏大宗訂單導致。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11月份德國企業(ye) 家信心略低於(yu) 10月。德國製造業(ye) 10月日均產(chan) 出同比下降了3.5%。

  負麵效應大

  “歐元區工業(ye) 生產(chan) 目前處在較為(wei) 矛盾的狀態。”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yu) 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首先,由於(yu) 再工業(ye) 化戰略和政策,歐元區國家需要兼顧傳(chuan) 統工業(ye) 發展和綠色轉型、數字化等,在改善工業(ye) 結構設計和提升製造業(ye) 能力等方麵受到的約束增加。其次,受俄烏(wu) 衝(chong) 突影響,全球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紊亂(luan) ,歐元區工業(ye) 生產(chan) 一度停滯,經濟複蘇節奏受到幹擾。此外,受世界經濟複蘇疲軟影響,全球市場消費不振、投資不足,工業(ye) 生產(chan) 情況也隨之下滑,歐元區工業(ye) 生產(chan) 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作為(wei) 歐元區最大經濟體(ti) ,德國製造業(ye) 尤其依賴俄羅斯天然氣。俄烏(wu) 衝(chong) 突引發的能源價(jia) 格大幅上漲,使德國工業(ye) 受到很大衝(chong) 擊。經濟學家表示,德國製造業(ye) 正在努力應對需求疲軟、能源成本高昂和利率上調等問題,情況不可能很快好轉。據英國《獨立報》,德國天然氣供應短缺的同時,也推高了金屬、玻璃、汽車和化肥等能源密集型產(chan) 業(ye) 成本。

  “目前,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多數歐元區國家的財政政策重心都放在抑製通脹而非刺激增長上,這也給工業(ye) 生產(chan) 帶來較大負麵效應。”崔洪建說。

  尋求新平衡

  歐洲央行副行長路易斯·德金多斯在第26屆法蘭(lan) 克福歐元金融周上表示,製造業(ye) 產(chan) 出仍牢牢處於(yu) 收縮區間,服務業(ye) 進一步走弱。疲軟的工業(ye) 活動正蔓延至服務業(ye) ,重新開放效應帶來的推動力正在消退,高利率的影響正在擴大。歐元區經濟在短期內(nei) 很可能會(hui) 繼續低迷。

  “歐元區國家實際上陷入了兩(liang) 難境地。長期來看,歐元區國家希望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的目標。短期來看,產(chan) 業(ye) 轉型促使經濟結構調整,歐元區國家麵臨(lin)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崗位流失等民生問題,還要應對和債(zhai) 務負擔、財政支出密切相關(guan) 的挑戰。總的來說,解決(jue) 之道還是要在抑製通脹和刺激增長、結構穩定和產(chan) 業(ye) 轉型之間找到新的平衡。”崔洪建說。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歐元區11月份的通脹率降至2.4%。工資仍在追趕通脹,消費者信心未有明顯提振。

  “歐元區國家應意識到,其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yu) 經濟全球化,貿易和產(chan) 業(ye) 壁壘的消除實際上提升了歐元區國家經濟競爭(zheng) 力。而近年來,歐盟貿易和產(chan) 業(ye) 保護主義(yi) 抬頭,其實不利於(yu) 歐元區國家的工業(ye) 經濟在充分競爭(zheng) 的環境中去提升能力並優(you) 化結構。歐元區國家需要更好地總結經驗,維護開放的經濟環境,如此或能改善其處境。”崔洪建說。(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