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票倒票頑疾如何治?公安機關出實招整治倒票牟利亂象
“電子黃牛”出沒,炒票倒票頑疾如何治
公安機關(guan) 出實招整治倒票牟利亂(luan) 象
編者按
文旅市場複蘇,消費潛力釋放,“供不應求”的票務情況給了“黃牛”乘虛而入的牟利機會(hui) 。除演出票務外,公共醫療、商品交易等領域的“黃牛”行為(wei) 也對市場環境和公共利益造成了不良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各級政法機關(guan) 不斷加大整治力度,多措並舉(ju) 對“黃牛”實施精準打擊,進一步壓縮其生存空間,更好維護公共利益。本報今天刊發一組相關(guan) 報道,敬請關(guan) 注。
□ 本報記者 董凡超
“前排門票有要的嗎?都是好位置!”10月20日晚,某知名歌星演唱會(hui) 開演在即,江蘇常州奧林匹克體(ti) 育中心門前人頭攢動,高價(jia) 倒票的“黃牛”也活躍起來。
“別動!警察。”兩(liang) 名便衣民警箭步上前,亮出證件,將正在吆喝販票的“黃牛”控製住。當晚,常州市公安機關(guan) 多部門、多警種聯合行動,圍繞奧體(ti) 中心場館周邊及沿線,持續加強巡邏防控,並抽調多名警力組成整治“黃牛”行動隊,對現場發現的倒賣門票違法行為(wei) 予以嚴(yan) 厲打擊,抓獲倒賣門票的違法嫌疑人26人,有效維持了演藝活動票務市場的正常秩序。
“黃牛”炒票倒票問題一直是票務市場的頑疾。今年以來,隨著大型演出活動大量增加,“黃牛”倒票牟利問題更加凸顯,嚴(yan) 重侵犯消費者權益,擾亂(luan) 演出市場秩序。基於(yu) 此,各地公安機關(guan) 加大對相關(guan) 違法犯罪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並與(yu) 相關(guan) 部門加強執法聯動,通過實名製、技術打擊等手段,構築票務係統的“防火牆”,擠壓“黃牛”非法牟利空間,保障消費者正當權益和消費體(ti) 驗。
加大打擊力度除隱患
近日,湖南省長沙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湘龍派出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轄區內(nei) 有“黃牛”非法利用網絡信息,組織大量“搶手”“客服”專(zhuan) 門從(cong) 二手網站上搶購熱門演出票,然後高價(jia) 倒賣獲利。
長沙縣公安局網安大隊、湘龍派出所立即組織警力開展偵(zhen) 查工作,在長沙縣某小區抓獲嫌疑人6名,扣押涉案手機6部、電腦兩(liang) 台,追繳非法獲利10萬(wan) 餘(yu) 元。
據交代,嫌疑人周某和周某洋瞅準了“商機”,為(wei) 牟取暴利,從(cong) 今年9月起雇傭(yong) 彭某、沈某智、單某、夏某臣倒賣演唱會(hui) 門票,其團夥(huo) 成員在各大二手平台收購熱門演唱會(hui) 門票,之後在其他平台高價(jia) 轉賣,累計銷售票數1300餘(yu) 張,非法獲利10萬(wan) 餘(yu) 元。目前,嫌疑人周某等6人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並罰款。
針對各地營業(ye) 性演出、賽事、熱門景區存在“黃牛”倒票突出等問題,公安部今年專(zhuan) 門組織開展專(zhuan) 項打擊行動,共排查網絡倒票線索1.9萬(wan) 條,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900餘(yu) 人,查獲各類門票1.2萬(wan) 張,約談整治一批票務平台,下架處置違規門票網店300餘(yu) 家,研判攔截“黃牛”賬號5萬(wan) 餘(yu) 個(ge) 。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偽(wei) 造、變造、倒賣車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藝演出票、體(ti) 育比賽入場券或者其他有價(jia) 票證、憑證等行為(wei) 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常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勤務指揮大隊教導員趙華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線上,一些“技術型黃牛”通過研發新的搶票外掛軟件來鑽漏洞、囤倒票;線下演出現場的“黃牛”群體(ti) 往往混跡於(yu) 人群中,流動性強、隱蔽性高。諸如此類的“黃牛”行為(wei) 造成違法行為(wei) 甄別難、取證難、處罰難的現狀,給消費者和社會(hui) 都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危害,不僅(jin) 擾亂(luan) 了公平競爭(zheng) 、公開透明的市場秩序,虛高的票價(jia) 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大的經濟負擔。此外,“黃牛”活動還可能涉及詐騙、偷稅漏稅等犯罪行為(wei) ,給社會(hui) 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趙華分析認為(wei) ,如果“黃牛”使用軟件幫助客戶搶票,並獲得非法利益,擾亂(luan) 正常購票的秩序,還可能構成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所規定的提供侵入、非法控製計算機信息係統程序、工具罪。消費者在尋求代搶時往往會(hui) 將個(ge) 人信息提供給“黃牛”,如果“黃牛”非法利用其個(ge) 人信息或將其信息提供出售給他人,則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罪。
推動實名製購票落地
12月13日,記者登錄某官方票務平台,點開12月30日在北京舉(ju) 辦的一場演唱會(hui) 的購票鏈接,即刻彈出“實名製觀演”的提示,其醒目位置標注“觀演請本人攜帶購票時填寫(xie) 證件驗證入場”“購票完成後觀演人員信息不可更改”。
所謂“實名製”,即人、證、臉三合一,線上購票時要綁定身份信息,入場時要掃對應人員的身份證,還要對著攝像頭刷臉,保證票、證、臉信息完全一致,信息不匹配會(hui) 導致入場失敗。
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於(yu) 今年9月聯合發文,明確對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製度。各地公安機關(guan) 會(hui) 同文旅等部門組織票務公司等相關(guan) 單位,通過推動票務銷售實名製和活動現場落實身份證查驗等措施,進一步推動票務銷售實名製製度落地落實。
除了票務市場,就醫掛號也曾一度是“黃牛”襲擾的重點領域。北京、吉林、貴州等地公安機關(guan) 通過在人流量和就診量較大的醫院內(nei) 設置固定警務室、配備固定駐守民警等方式,推動警務前移,加大對“黃牛”囤號轉賣違法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以此營造更安全、更有序的就醫環境。
強化技術支撐促規範
“現場有專(zhuan) 人負責導辦,省時便捷又放心。”前不久,山西省長治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大廳入口處新安裝的門禁識別係統得到了前來辦理業(ye) 務群眾(zhong) 的好評。
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長治公安機關(guan) 開展依法打擊整治“黃牛”“黑中介”等破壞營商環境問題專(zhuan) 項行動。根據行動方案,長治公安交管部門在各業(ye) 務場所安裝門禁識別係統對業(ye) 務辦理人員進行身份甄別認證,對頻繁出入業(ye) 務場所的嫌疑人員進行重點核查,嚴(yan) 禁非法中介人員進入,並設置舉(ju) 報箱,收集非法中介違法違規行為(wei) 線索。
目前,國內(nei) 大多數醫院實行就診掛號實名預約製,一定程度上使得“黃牛”搶號、占號的情況得到改善。部分不法分子轉移至網上,當起了“電子黃牛”,囤號轉賣,從(cong) 中獲利。近日,北京公安機關(guan) 聯合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聚焦重點醫院、重點科室、重點號源、重點時期,開展防範打擊醫院“電子黃牛”專(zhuan) 項行動。
專(zhuan) 項行動中,各有關(guan) 部門依托網絡安全技術,梳理“電子黃牛”搶號場景、搶號手段,針對“電子黃牛”自動工具代掛號、大量搶號再轉讓等方式,以技術對抗技術,打造防護工具箱;完成114預約掛號平台及重點醫院掛號係統的升級改造,部署網絡安全防護工具,全力堵塞掛號係統漏洞;綜合運用係統後台監測、安全防護工具監測、安全掃描、輿情監測、收集患者投訴等手段,確保第一時間發現“電子黃牛”;建立全市醫院共享的號販“黃牛庫”,匯聚114平台和各重點醫院號販黃牛賬號,並與(yu) 各掛號平台共享,形成全市聯合防範、聯合懲戒工作機製。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wei) ,對“黃牛”倒票牟利行為(wei) 標本兼治,不僅(jin) 需要技術,也要依靠製度。執法部門和行業(ye) 市場監管部門應當用好、用夠、用足法律賦予的市場準入、行政監管、行政處罰和行政指導權限,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強化打擊和製裁“黃牛”倒票行為(wei) ,為(wei) 演出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服務。票務市場的組織方、演出單位應當用好現在的互聯網技術,強化網絡售票實名製,維護好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保障票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