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冬季地震災後注意防範人體失溫 這些知識請收藏並轉發

發布時間:2023-12-21 15:17:00來源: 人民網

  健康“醫”點通

  冬季地震災後注意防範人體(ti) 失溫 這些知識請收藏並轉發

  北京時間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lin) 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裏。氣象部門提示,救災避災人員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防範人體(ti) 失溫情況出現。什麽(me) 是人體(ti) 失溫?失溫症的表現有哪些?如何應對與(yu) 預防失溫症?廣東(dong) 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奚小土在接受采訪時,給出如下解答。

  什麽(me) 是人體(ti) 失溫?

  失溫,即失溫症又稱低體(ti) 溫症,是人體(ti) 熱量流失大於(yu) 熱量補給,從(cong) 而造成核心區溫度降低的病症。人體(ti) 的總產(chan) 熱量主要包括基礎代謝、食物特殊動力作用和肌肉活動所產(chan) 生的熱量。一般情況下,人體(ti) 通過體(ti) 溫調節機製,可以使產(chan) 熱和散熱保持平衡,從(cong) 而維持正常體(ti) 溫(腋下溫度為(wei) 36至37℃)。如果熱量生成減少或流失增多,平衡被打破,就會(hui) 引起失溫症。

  導致失溫症的因素有哪些?

  病理因素:體(ti) 力消耗過度、能量補給不足、嚴(yan) 重創傷(shang) 、失血過多及患有甲狀腺炎等代謝性疾病等。

  環境因素:寒冷、風速和濕度。

  藥物因素:使用酒精、麻醉劑等也會(hui) 影響中樞神經的體(ti) 溫調節功能。

  失溫症多見於(yu) 哪些人群?

  容易出現身體(ti) 失溫的人群包括:沒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設備的老人;睡在室內(nei) 低溫環境下的嬰兒(er) ;長時間停留室外的人群;飲酒後的人等。

  如何識別失溫症?

  失溫症的識別,可簡單歸納為(wei) “一走、二聽、三看”。

  一走:串聯行走測試法。行走時,後腳尖接觸到前腳跟,呈一條直線。若難以完成上述行走,說明軀幹運動失調,提示可能存在失溫。

  二聽:聽說話時口齒是否清晰、語言邏輯是否混亂(luan) 。若行為(wei) 和言語異常,應高度警惕失溫症。

  三看:看是否有持續發抖、走路不穩等異常行為(wei) ,麵色是否蒼白,目光是否迷離。如果出現上述情況,提示可能存在失溫。

  失溫症的表現有哪些?

  失溫症根據嚴(yan) 重程度分為(wei) 輕、中、重三期:

  輕度失溫:失溫者的體(ti) 溫降至32至35℃;顫抖、雙手麻木、無法完成複雜動作;呼吸快而淺;皮膚上出現“雞皮疙瘩”;可能感覺疲勞、腹部疼痛;反常的尿多。

  中度失溫:失溫者的體(ti) 溫降至28至32℃;有更明顯的肌肉不協調,行動更遲緩、困難,伴有步伐不穩、方向感混亂(luan) 等表現;麵色蒼白,唇、耳、手指和腳趾的顏色可能變藍;可能產(chan) 生短暫“熱起來”的錯覺,做出反常舉(ju) 動,如脫衣等。

  重度失溫:失溫者的體(ti) 溫降至28℃以下;肌肉顫抖通常已停止,肌肉協調能力幾乎完全喪(sang) 失,不能行走;出現說話困難,思維遲鈍等情況;暴露的皮膚變藍;可能昏迷。

  如何應對失溫症?

  一旦出現失溫情況,要保持冷靜,及時開展自救互救和及時就醫。遭遇失溫時,首先去除導致失溫的原因,其次根據失溫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

  若出現輕度失溫的情況,失溫者應迅速轉移到溫暖、避風、避雨的地方,更換幹燥保暖的衣物,補充高熱量食物,以恢複身體(ti) 機能。

  如果失溫症狀較為(wei) 嚴(yan) 重,已經喪(sang) 失了活動能力,施救者應將失溫者立即送醫。無法立即送醫時,施救者可進行現場急救。失溫症的現場急救原則為(wei) 盡一切可能減少失溫者熱量流失、促進核心體(ti) 溫回升、維持生命體(ti) 征。

  減少失溫者熱量流失的方法包括:脫去寒濕衣物,擦幹身體(ti) ,更換暖和幹燥的衣物,或用幹燥的毛毯、被褥、保溫毯等包裹身體(ti) 。

  促進核心體(ti) 溫回升的方法包括:外部加溫和能量注入。外部加溫主要是對身體(ti) 核心區域進行加熱,如在失溫者心前區、頸部、腋窩、腹股溝等核心區域放置熱水袋。能量注入主要是補充高熱量食物,如有條件,也可進食溫經散寒、溫通血脈的食物或藥物,如紅糖薑水等。

  需要注意的是,施救者不要揉搓失溫者的四肢,這樣做會(hui) 讓外周低溫的血液回流,使失溫者核心部位的溫度進一步下降,進而加重病情。

  若局部有凍傷(shang) 者,可以使用中藥製劑進行局部處理。凍傷(shang) 未潰,選用麝香活血化瘀膏、蛇油凍瘡膏、雲(yun) 南白藥酊、正紅花油等外用。凍傷(shang) 已潰,選用濕潤燒傷(shang) 膏、京萬(wan) 紅軟膏、康複新液等中成藥外敷。

  如何預防失溫症?

  預防失溫症需注意“衣、食、住、行”四方麵。

  衣:盡量穿戴防寒性能好的衣物,防止體(ti) 表外露;注意增減衣物,避免出汗導致衣物濕透;保持身體(ti) 幹燥,盡量選擇排汗好的內(nei) 衣,切忌穿棉質內(nei) 衣,若被打濕,要盡快換幹衣服;做好相應的防風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風中。

  食:準備充足的高能量食物和熱飲,及時補充熱量。

  住:野外宿營時選擇向陽、避風的宿營點。

  行:合理分配體(ti) 能,避免體(ti) 力透支、過度出汗;極端惡劣天氣下盡量減少戶外活動的時間和頻率。

  (人民網 陳子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