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金觀平:堅持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

發布時間:2023-12-28 15:35:00來源: 經濟日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這為(wei) 新一年的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回望2023年,一個(ge) 個(ge) 向上的數字呈現出民生向好的基本麵貌。前三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3.9%,投在支持勞動者就業(ye) 創業(ye) 、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促進公共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等重點領域,基本民生服務得到有效保障。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實際同比增長5.9%,高於(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速0.7個(ge) 百分點,到今年6月底,全國城市和農(nong) 村低保標準分別較去年同期提高4.8%、8.5%,人民群眾(zhong) 在經濟發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有助於(yu) 更好提升生活品質。

  但也要看到,我國低收入群體(ti) 規模依然較大,加快走向“橄欖型”社會(hui) ,需要為(wei) 民生改善提供更多有利條件,也迫切需要建設內(nei) 容更豐(feng) 富、體(ti) 係更完善的民生保障製度來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要。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hui) 穩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

  保障和改善民生,關(guan) 鍵是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和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就業(ye) 方式多樣化加快發展,民生保障工作麵臨(lin) 許多新情況新挑戰。增進民生福祉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堅持實事求是,既盡力而為(wei) 又量力而行,堅持循序漸進、小步快走,把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建立在經濟和財力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之上,避免盲目“泛福利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貴在紮實推進、可持續發展。補齊民生保障領域短板,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應把目標任務聚焦到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上,政策措施成熟一項出台一項,確保各項利民措施有序推進,在保障範圍能寬盡寬的基礎上強化精準擴麵,在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的前提下合理適度,在改進各項公共服務新模式的同時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更加精細高效貼心的服務,從(cong) 而確保各項福利待遇按時足額送達,努力使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穩定。織密紮牢社會(hui) 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ti) 係,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已對明年的民生保障與(yu) 改善工作作出明確部署。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鍥而不舍推進經濟發展與(yu) 民生改善同頻共振,才能在更高水平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