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這一年,人工智能“生成”精彩

發布時間:2023-12-28 15:4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即將過去的2023年,以大模型為(wei) 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掀起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新浪潮。被賦予想象和可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僅(jin) 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an) 方式,也為(wei) 各行各業(ye) 的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視角。

  大模型掀熱潮

  2022年底,美國公司“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大模型ChatGPT正式問世,並在2023年引領全球“大模型熱”。依托“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ChatGPT具備了多場景、多用途、跨學科的任務處理能力。隨著今年3月ChatGPT4.0版本上線,大模型的性能和功能進一步提升。從(cong) 做翻譯、寫(xie) 文章到敲代碼,在許多專(zhuan) 業(ye) 測試中,ChatGPT的表現已經與(yu) 人類不相上下。

  在“大模型熱”的帶動下,包括穀歌、微軟在內(nei) 全球科技巨頭相繼“抬出”各自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久前,穀歌公司發布了人工智能模型“雙子座”(Gemini);美國企業(ye) 家埃隆·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也推出了人工智能模型“神交”(Grok)。

  中國在大模型領域擁有良好的算力等基礎,具備廣闊市場。今年,中國企業(ye) 掀起“百模大戰”,國產(chan) 大模型頻頻亮相、加速迭代。數據顯示,中國有至少130家公司研究大模型產(chan) 品,其中100億(yi) 級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超過10個(ge) ,10億(yi) 級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近80個(ge) ,大模型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梯隊。

  今年4月,阿裏巴巴發布大模型“通義(yi) 千問”。目前,“通義(yi) 千問”已開源18億(yi) 、70億(yi) 、140億(yi) 、720億(yi) 參數的4款大語言模型以及視覺理解、音頻理解兩(liang) 款多模態大模型。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說,阿裏巴巴將提供穩定高效的人工智能基礎服務體(ti) 係,為(wei) 全行業(ye) 訓練人工智能、全社會(hui) 使用人工智能打造堅實的基礎底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yu) 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欣認為(wei) ,中國是全球人工智能研發和創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yu) 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一方麵,中國人工智能整體(ti) 發展水平已經躋身世界前列。另一方麵,中國人工智能行業(ye) 發展勢頭強勁,已經實現各類應用場景落地,產(chan) 品形態和應用邊界也在持續拓寬。”

  賦能千行萬(wan) 業(ye)

  近日,《自然》雜誌公布2023年度科學人物,ChatGPT因其給科學發展和進步帶來的巨大改變而榜上有名。非人類躋身科學人物排行榜,這在《自然》雜誌的曆史上還是第一次。

  人工智能的賦能,為(wei) 千行萬(wan) 業(ye) 的跨越式發展帶來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表示,在短期內(nei) ,人工智能大模型將加速進入各類垂直行業(ye) 領域;從(cong) 中長期來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是主要趨勢,具備身體(ti) 、小腦和大腦的具身通用人工智能將成為(wei) 未來核心產(chan) 業(ye) 之一。

  賽迪顧問日前發布的《2023年中國生成式AI企業(ye) 應用研究》預測,2035年,中國約85%的企業(ye) 將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製造業(ye) 、零售業(ye) 、電信行業(ye) 和醫療健康領域率先采用,其采用率分別達到82%、90%、65%和53%。

  基於(yu) 阿裏巴巴達摩院的醫療人工智能技術,浙江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醫學團隊采用“平掃CT+人工智能”的方法進行大規模胰腺癌早期篩查,為(wei) 攻克“癌症之王”的篩查難題作出了貢獻。目前,這項研究成果已向全球醫生和研究人員開放。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實驗室主任沈陽說,在工業(ye) 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融合應用提高了工業(ye) 自適應內(nei) 容生成的可塑性。持續學習(xi) 和迭代優(you) 化、無界的自動化創新、前瞻的預測性維護、無縫集成的智能製造、共創未來的人機協作等都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業(ye) 領域應用的具體(ti) 表現。

  在與(yu) 醫療、工業(ye) 、教育等行業(ye) 融合與(yu) 共生中,人工智能正在改變著人類社會(hui)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張欣說,人工智能的通用潛能不僅(jin) 會(hui) 賦能具體(ti) 的行業(ye) ,還會(hui) 促進不同產(chan) 業(ye) 之間的交叉融合,並催生出一係列新的商業(ye) 模式和商業(ye) 場景。

  “人工智能極大提升了數據處理的能力和自動化水平,具有新型技術底座和基礎設施的效應,可以推動經濟社會(hui) 各個(ge) 領域和場景的創新和升級。”張欣說。

  全球治理提上日程

  日前,歐洲議會(hui) 、歐盟成員國和歐盟委員會(hui) 三方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該法案將成為(wei) 全球首部人工智能領域的全麵監管法規。

  今年以來,包括中國、美國、英國、歐盟在內(nei) 的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著手開展人工智能的治理工作。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對法律、倫(lun) 理和人道主義(yi) 層麵的衝(chong) 擊及其對國際政治、經濟、軍(jun) 事、社會(hui) 等領域帶來的複雜影響,已引發國際社會(hui) 的關(guan) 注和討論。人工智能的跨國界合作與(yu) 規範性治理顯得尤為(wei) 迫切。

  張欣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強化了傳(chuan) 統安全問題,例如使個(ge) 人隱私保護麵臨(lin) 更大挑戰。與(yu) 此同時,也引發了很多新型風險,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生成虛假信息,歪曲科學知識、傳(chuan) 播錯誤信息,還有可能出現新的勞動替代風險和新的數據安全風險。因此,麵向人工智能的監管框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變革和迭代,以適應人工智能技術的新變化。

  今年10月,中國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安全、治理三方麵係統闡述了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國方案,為(wei)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建設性解決(jue) 思路。

  對於(yu)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今年4月,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礎技術的自主創新、推廣應用、國際合作,同時明確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產(chan) 品或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尊重社會(hui) 公德、公序良俗,禁止非法獲取、披露、利用個(ge) 人信息和隱私、商業(ye) 秘密。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提出支持發展中國家參與(yu)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規則製定,並呼籲通過基礎設施、人才培訓、聯合研發、市場交流等方式與(yu) 發展中國家展開國際合作和援助。張欣表示,這彰顯了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方麵的大國擔當。在2024年,全球範圍內(nei) 預計會(hui) 有更多的法律法規出台,為(wei) 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製度圍欄”。

  劉 嶢(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劉 嶢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