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清零不該成為“年度侵權循環劇”
唐山客
2023年還剩最後幾天,你有沒有收到“積分清零倒計時”“2023積分清零攻略,快來薅羊毛”這樣的短信或微信?歲末將至,有人抓住時機“薅羊毛”,有人卻發現辛苦積攢的積分被悄悄清零,還有人掉進騙子的陷阱。日前江蘇省消保委發出提醒:消費獲得的積分有財產(chan) 屬性,商家需誠信盡到告知義(yi) 務,不能悄悄清零。(12月27日《揚子晚報》)
又到年終,又現“積分清零倒計時”。有些商家大聲吆喝,廣而告之,甚至虛張聲勢,人為(wei) 製造一種積分清零的焦慮,唯恐你不知道積分要清零,也巴不得你兌(dui) 換積分。有些商家則唯恐你兌(dui) 換積分,要麽(me) 靜悄悄地把你好不容易積攢的積分清零,要麽(me) 給你兌(dui) 換積分設置很多附加條件,包括設置非常高的消費門檻,要麽(me) 擅自變更積分規則,調整兌(dui) 換的比例或價(jia) 值,導致積分財產(chan) 價(jia) 值“縮水”。
在第一種“要你兌(dui) 換”的積分清零模式中,商家容易出現假冒三大通訊運營商、兌(dui) 換的商品質次價(jia) 高、竊取消費者的隱私信息、營銷信息騷擾甚至連環刷單騙局、電信網絡詐騙等問題。在第二種“怕你兌(dui) 換”的積分清零模式中,商家則容易出現霸王條款、單方擅自違約或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問題。顯然,這兩(liang) 種積分清零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逾越了法律底線、誠信底線,都易產(chan) 生侵權隱患,對消費者不太友好。
江蘇省消保委的提醒很有必要——積分清零不該成為(wei) “年度侵權循環劇”。針對積分清零的種種亂(luan) 象,各地各級消保組織都應該用約談、呼籲等方式給商家提個(ge) 醒,督促、教育商家合理設置積分兌(dui) 換以及清零規則,不得擅自變更積分規則;要切實履行積分兌(dui) 換條件告知、積分清零告知義(yi) 務,不能偷偷清零,要規避借助積分清零銷售假冒偽(wei) 劣商品、侵犯消費者個(ge) 人信息權、設置詐騙陷阱等行為(wei) 。同時,消保組織應通過發布消費警示的方式,解剖有關(guan) “積分清零倒計時”的違法侵權套路,幫消費者擦亮眼睛,引導消費者增強警惕防範意識和維權意識,遠離“積分清零”陷阱。
市場監管、工信、網信辦、公安等部門以及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有必要瞄準“積分清零”容易出現的問題,建立聯合治理長效機製。應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時段、重點行業(ye) 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並曝光與(yu) “積分清零”伴生的違法侵權行為(wei) ,讓違法侵權商家付出必要的法律代價(jia) 。
相關(guan) 網絡平台、通訊運營商、社交軟件運營商等也應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加強對與(yu) “積分清零”相關(guan) 營銷信息的篩查、甄別,攔截、屏蔽有明顯違法侵權嫌疑的信息,並將假冒通訊運營商發布信息、銷售質次價(jia) 高產(chan) 品等問題及時報告監管部門。
消費積分本質上屬於(yu) 消費者的財產(chan) 權益或增量,而不能成為(wei) 消費者的財產(chan) 風險或減量。這應當成為(wei) 相關(guan) 各方的共識,也應當成為(wei) 相關(guan) 各方履行責任的方向。
(來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