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拉鬆紀錄保持者楊紹輝無懼失敗
“中國馬拉鬆最近發生了什麽(me) ?”楊紹輝成了最有說服力的人。
在1月7日舉(ju) 行的廈門馬拉鬆,兩(liang) 屆廈馬男子冠軍(jun) 、新晉中國馬拉鬆紀錄保持者楊紹輝被問及國內(nei) 選手全麵提速的原因,他給出“精神”“訓練”“環境”3個(ge) 答案。
“經曆了新冠疫情,大部分運動員都憋著一股勁兒(er) ,去年回到賽場,能量才得到釋放;多年赴國外訓練,訓練質量明顯提升;馬拉鬆賽事繁榮,商業(ye) 化模式更加成熟,高水平運動員可以得到更多支持,少一些後顧之憂。”在楊紹輝看來,正是大環境提供的“安全感”以及運動員主動跳出“舒適區”,才促成了“中國馬拉鬆紀錄一年被破兩(liang) 次”的罕見現象。
去年3月無錫馬拉鬆,何傑跑出2小時7分30秒奪冠,並打破了任雲(yun) 龍在2007年創造的全國紀錄。而以2小時7分49秒的成績奪得亞(ya) 軍(jun) 的楊紹輝也推開了塵封16年的門,同樣達到了2024巴黎奧運會(hui) 男子馬拉鬆的成績標準。但屬於(yu) 他的高光時刻出現在12月3日福岡(gang) 馬拉鬆賽上,他跑出2小時7分09秒的成績,將何傑新創造的全國紀錄再提高了21秒,而楊紹輝也成為(wei) 國內(nei) 唯一兩(liang) 次跑到“207”的運動員。
2022年12月,世界田聯公布了巴黎奧運會(hui) 的達標標準,男、女子馬拉鬆項目的達標成績較東(dong) 京奧運會(hui) 均有大幅提升,其中,“2小時8分10秒”的男子馬拉鬆達標線本身已超過了當時由任龍雲(yun) 保持的全國紀錄。“對我們(men) 的衝(chong) 擊很大。”楊紹輝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zhuan) 訪時提及,“如果你想參加奧運會(hui) ,就必須打破全國紀錄。”有教練問他是否有信心達標,他說了4個(ge) 字“你們(men) 放心”。
“我不想巴黎奧運會(hui) 的馬拉鬆賽場,中國隊沒人參加。”當奧運達標成績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頂,楊紹輝就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訓練量、訓練強度都要上一個(ge) 檔次,平時跑強度可能會(hui) 按70%或者80%去跑,但去年都到了90%以上”。但他透露,真正讓他敢於(yu) 作出承諾的原因在於(yu) 2020年南京馬拉鬆,他曾跑出過2小時8分56秒的成績,盡管成績最終因比賽設置違反世界田聯規則被取消,“但我有這個(ge) 實力”。
2020年,楊紹輝差點兒(er) 提前結束職業(ye) 生涯。當時,正在全力備戰的他不得不進行腎結石手術,術後整整休養(yang) 了42天,“那可能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當時剛好出成績,卻被要求從(cong) 頭開始”。他討厭看著隊友訓練、自己隻能幹著急的感覺,於(yu) 是恢複訓練後,他從(cong) 跟著女隊跑10公裏到逐漸能跟上大部隊,隻用了3個(ge) 星期。而年底的南京馬拉鬆,他意料之外的發揮,則讓他重拾信心,為(wei) 今後的蛻變埋下伏筆。
楊紹輝得到東(dong) 京奧運會(hui) 的參賽資格,但比賽當天,日本劄幌天氣炎熱,中國隊員的狀況都不太好,楊紹輝成為(wei) 第一個(ge) 衝(chong) 線的中國選手,獲得第19名,也創造了中國馬拉鬆奧運曆史最佳戰績,可在他眼中“這個(ge) 成績並不理想”。因此,他對巴黎奧運會(hui) “比較有想法”,預設2小時10分以內(nei) 的目標“有機會(hui) 觸碰前八名”,前提是從(cong) 準備到比賽“要把它當作最後一場比賽來對待”。
通常42.195千米的馬拉鬆賽道多為(wei) 坦途,但楊紹輝的人生馬拉鬆總是一副要翻山越嶺的姿態。
一開始,“山”就是地理概念中綿延不絕的屏障,楊紹輝的家鄉(xiang) 大理巍山被藏在雲(yun) 南哀牢山的褶皺中,17歲那年,楊紹輝通過兩(liang) 場比賽讓自己走出了大山,一場代表學校、一場代表縣城,這個(ge) 此前從(cong) 沒有接觸過長跑的少年最終包攬了3000米和5000米的冠軍(jun) ,從(cong) 而被大理體(ti) 校教練看中,並經過一年係統訓練後進入到省隊。
中長跑一直是雲(yun) 南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項目,從(cong) 大理剛到昆明時,令楊紹輝驚訝的除了食堂豐(feng) 盛的飯菜,還有其他選手過硬的實力。“之前跑場地賽基本上出不了前三,但到了昆明,很多女孩兒(er) 我都跑不過。”他有一種被群山環伺的感覺,難以突圍,“別人是全國冠軍(jun) ,我是縣裏麵的冠軍(jun) ,我以前比賽都是遙遙領先,到這裏,我天天跑最後一個(ge) ”。
當楊紹輝還在情緒落差裏徘徊,國內(nei) 中長跑領軍(jun) 人物董國建主動伸來橄欖枝,成為(wei) 小將楊紹輝的室友。“董哥特別自律,一開始,我還會(hui) 打打遊戲,但他晚上10點就睡覺,我怕吵他,也慢慢養(yang) 成了這個(ge) 習(xi) 慣。”楊紹輝發現,每次訓練,對於(yu) 教練布置的跑量,董國建隻多不少、要求更高,“他在生活上和訓練上都是我們(men) 的榜樣,讓我們(men) 看見希望”。尤其董國建在2019年參加柏林馬拉鬆時創造了2小時8分28秒的個(ge) 人最好成績,“讓我們(men) 在震驚之餘(yu) ,也敢往更高的成績去想”。
近年來,國內(nei) 馬拉鬆賽事井噴,為(wei) 中國選手創造了更多比賽機會(hui) ,但在一段時間內(nei) ,非洲選手在馬拉鬆世界的統治地位讓中國馬拉鬆運動員或多或少存在“心理枷鎖”。 楊紹輝記得,自己剛到昆明訓練那幾年,重要賽場上的前三名都是非洲選手,“我們(men) 也是近些年才開始和他們(men) ‘掰掰手腕’,有機會(hui) 競爭(zheng) ,甚至贏下比賽”。
信心的建立離不開多年外訓的積累。在中國田徑“請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下,包括楊紹輝在內(nei) 的一批運動員得到了赴非洲接受高水平訓練的機會(hui) ,和他們(men) 一起訓練的不乏基普喬(qiao) 格、貝克勒等世界頂尖選手。“我本來以為(wei) 像基普喬(qiao) 格這樣的傳(chuan) 奇跑者會(hui) 很高傲,但他既親(qin) 切又低調。”楊紹輝記得,一起訓練時,看見他們(men) 速度掉下去,基普喬(qiao) 格會(hui) 跑到身邊鼓勵他們(men) 向前,“他還會(hui) 用中文喊‘加油’”。
科學的訓練方法延長了運動員逐夢的腳步。秉承“人類無極限”的信條,39歲的基普喬(qiao) 格仍在挑戰極限,而37歲的董國建也始終保持較高競技水平,剛以2小時10分38秒的成績打破廈門馬拉鬆中國籍選手紀錄。“擱5-10年前,中國的馬拉鬆選手在30多歲就該退役了,但他們(men) 讓我看到,隻要你想練,年齡不是問題。”31歲的楊紹輝決(jue) 定跨出舒適區,“努力把我們(men) 和世界頂尖選手的差距縮小”。
跨出舒適區的關(guan) 鍵在於(yu) “別怕跑崩,別怕失敗”。和大多數中國選手一樣,以前的楊紹輝更看重“穩”,“怕最後頂不下來,一開始就要保存體(ti) 力”,但現在的他更追求成績的突破,“從(cong) 鳴槍的一秒就開始全力以赴,難受了就咬牙頂過去,實在跑崩了就下次再來”。
讓楊紹輝印象最深的是無錫馬拉鬆。跑到36公裏時,他感受到了極限,大腿、手臂、腰似乎已經不受控製,“3分鍾的配速跑出了五六分鍾的感覺”,他在40公裏時一度想要放棄,好在內(nei) 心的博弈和拉鋸讓他耗到了終點,“還剩50米,我看到終點的計時器,才意識到自己破紀錄了。”他回憶,當時滿腦子都是怎麽(me) 堅持完賽,沒有一絲(si) 力氣去瞥一眼手表。
不再打安全牌,意味著會(hui) 常與(yu) 失敗為(wei) 伍。從(cong) 2012年開始從(cong) 場地賽轉戰馬拉鬆,堅持了5年,楊紹輝始終在第八名到第四名間徘徊,後來進入前三名的機會(hui) 變多,可成為(wei) 冠軍(jun) 的機會(hui) 很少。可在他看來,今年的爆發背後離不開無數次“錯過”,“我已經失敗了太多次了,所以我不怕失敗,即便這次沒跑好,我不怕下次再來”。
本報北京1月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