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新健康丨中國逾30位兒科專家共同編《流感速通攻略》 為家長解疑釋惑

發布時間:2024-01-11 11: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月10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10日在此間獲悉,由31位全國兒(er) 科專(zhuan) 家參與(yu) 編審的針對兒(er) 童流感的疾病管理指導手冊(ce) ——《流感速通攻略》(以下簡稱“攻略”)完整版正式發布。

  這本手冊(ce) 囊括常見的流感知識以及不同場景下的正確應對措施,覆蓋備藥篇、識別篇、治療篇以及預防篇,可助力減少家長護理流感患兒(er) 時的困惑,解決(jue) 相關(guan) 疑問。

  據悉,除流感外,流行病原體(ti) 還包括支原體(ti)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發病症狀與(yu) 流感相似,加之存在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的可能性,許多家長難以甄別患兒(er) 究竟感染哪種病原體(ti) ,盲目進行治療可能適得其反,易導致症狀持續、病情反複。

  根據“攻略”,當發現兒(er) 童一些病征時,家長可以先通過觀察患兒(er) 的症狀對疾病進行初步判斷:感染流感病毒時,兒(er) 童會(hui) 有更嚴(yan) 重的發燒,體(ti) 溫可達39℃—40℃,可能會(hui) 出現寒顫,伴隨明顯的肌肉酸痛、頭痛、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狀,家長還需特別注意流感容易導致兒(er) 童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感染支原體(ti) 患兒(er) 的症狀主要是出現38.5℃左右的中高熱,劇烈幹咳;而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時,嬰幼兒(er) 可能會(hui) 有發熱症狀,大齡兒(er) 童一般不會(hui) 發熱,症狀一般為(wei) 鼻塞、流涕、咳嗽等,部分患兒(er) 會(hui) 出現胸悶氣短、氣促的症狀,可能導致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的並發症。

  “攻略”指出,更準確的方法是采用抗原和核酸檢測兩(liang) 種檢測方法快速明確病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攻略”建議家長們(men) 盡早帶患兒(er) 就近就診,做核酸檢測明確病原體(ti) 。

  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家長發現兒(er) 童確診流感後,會(hui) 將抗病毒藥物、退燒藥、止咳藥、抗生素悉數用上。“攻略”指出,不對症的藥不僅(jin) 無法治療流感的作用,還可能加重患兒(er) 的肝腎負擔、產(chan) 生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目前,針對流感的口服抗病毒藥物主要是瑪巴洛沙韋和奧司他韋;在抗病毒治療的同時,如果患兒(er) 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也可給予對症治療。

  根據“攻略”,對症治療主要以退熱、緩解不適為(wei) 主,應當科學選擇緩解咳嗽、鼻塞的藥物以及退熱藥,目前臨(lin) 床上常用的退熱藥物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不推薦水楊酸製劑等作為(wei) 退熱藥物應用於(yu) 兒(er) 童。

  “攻略”指出,由於(yu) 流感疾病本身會(hui) 引發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抗流感藥物的主要副作用也是胃腸道反應,居家護理患兒(er) 時應密切關(guan) 注其身體(ti) 狀況。“攻略”提示,出現相關(guan) 症狀時,應盡早服用胃腸道反應小、療程短、起效快、更安全的抗流感病毒藥物,並盡量減少藥物服用次數。

  對於(yu) 所有人群來說,接種疫苗都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攻略”指出,作為(wei) 流感高危人群之一,兒(er) 童可在流感季到來前1到2個(ge) 月接種疫苗,以有效降低流感感染可能性並預防相關(guan) 並發症的發生,減少重症住院率。與(yu) 此同時,物理上隔絕病毒也很重要,兒(er) 童應盡量避免在流感季去人群聚集場所,當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也應當盡量隔離避免接觸。學校、托幼機構等出現流感樣病例時,建議患兒(er) 居家休息。家長帶患兒(er) 就診時,也應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感染。

  在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2周內(nei) 尚未獲得最佳免疫力的情況下接觸了流感病毒的兒(er) 童怎麽(me) 辦?“攻略”指出,可采取藥物預防的方式進行暴露後的緊急預防。國際上目前隻有瑪巴洛沙韋和奧司他韋這兩(liang) 種藥可用於(yu) 預防流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遵醫囑使用。攻略提醒,當兒(er) 童出現相關(guan) 症狀、高度疑似流感時,應當及時前往醫院就醫,避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