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中國人文經濟學自主知識體係
作者:逄錦聚(南開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教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都是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麵。可以研究一下這裏麵的人文經濟學。”什麽(me) 是人文經濟學,為(wei) 什麽(me) 要構建人文經濟學,我們(men) 要構建什麽(me) 樣的人文經濟學,如何建構中國人文經濟學的自主知識體(ti) 係?這些都是值得我們(men) 深入思考的問題。
構建人文經濟學的重要意義(yi)
“人文指人類社會(hui) 的各種文化現象”。人文經濟學是經濟學、文化、藝術、美學、教育、哲學、曆史、法律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就其研究對象而言,是研究經濟與(yu) 文化相互交融從(cong) 而促進經濟社會(hui) 協調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學科;從(cong) 基本學科屬性看,它歸屬於(yu) 經濟學門類。當前,建構中國自主的人文經濟學知識體(ti) 係具有重要意義(yi) 。
一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需要。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奇跡,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為(wei) 中國自主的人文經濟學知識體(ti) 係建構奠定了實踐基礎。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需要有人文與(yu) 經濟交叉融合的人文經濟學作為(wei) 支撐,在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的同時大力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促進物質的全麵豐(feng) 富和人的全麵發展。
二是繁榮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需要。人文經濟學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cong) 長遠看,文化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把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ti) 係的建構與(yu) 中國人文學科自主知識體(ti) 係的建構結合起來,實現人文學科與(yu) 經濟學科的融合發展,必將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更加繁榮發展。
構建人文經濟學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
馬克思主義(yi) 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開放發展的理論,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興(xing) 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建構中國人文經濟學自主知識體(ti) 係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
首先,以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經濟與(yu) 文化相互關(guan) 係的基本原理為(wei) 指導。馬克思指出,“人們(men) 在自己生活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men) 的意誌為(wei) 轉移的關(guan) 係,即同他們(men) 的物質生產(chan) 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這些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總和構成社會(hui) 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hui) 意識形態與(yu) 之相適應”。恩格斯認為(wei) :“人們(men) 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cong) 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chan) ,從(cong) 而一個(ge) 民族或一個(ge) 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men) 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cong) 這個(ge) 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ge) 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馬克思、恩格斯這兩(liang) 段論述是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互關(guan) 係的經典闡釋,是指導我們(men) 理解和把握經濟與(yu) 文化相互關(guan) 係的基本原理。按照這一基本原理,經濟與(yu) 文化的關(guan) 係表現為(wei) 經濟的發展決(jue) 定文化的發展,而作為(wei) 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的文化,是一定社會(hui) 經濟的反映,又給予社會(hui) 經濟巨大的影響。
其次,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構建人文經濟學,一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根本立場。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紮實推進人民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wei) 人文經濟學的出發點、落腳點和主題主線,貫穿人文經濟學的整個(ge) 理論體(ti) 係。二是把握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把馬克思主義(yi) 這個(ge) 魂脈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緊密結合起來,尤其要在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基礎上,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多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史中形成的優(you) 秀經濟思想、文化思想作為(wei) 人文經濟學的核心內(nei) 容,從(cong) 學理上闡釋清楚。三是把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和習(xi) 近平文化思想貫穿於(yu) 人文經濟學的全部知識體(ti) 係。習(xi) 近平經濟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dang) 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的豐(feng) 富和發展,為(wei) 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征程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中國人文經濟學的構建,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和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為(wei) 指導。
構建人文經濟學的主要著力點
立足中國實踐,堅持問題導向,反映時代進步。人文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曆史的科學,它首先研究人文經濟在一個(ge) 具體(ti) 國家、每個(ge) 發展階段的特殊規律,隻有在完成這種研究以後,才能確立適用於(yu) 人文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的同時,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推動我國經濟、文化發展相互促進,同時不斷深化對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建構中國人文經濟學自主知識體(ti) 係,應在總結好這些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聆聽時代和實踐的聲音,堅持問題導向,講好中國故事,著力對現代化建設提出的重大課題進行研究,揭示中國人文經濟發展的特殊規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人文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
挖掘並弘揚我國促進經濟文化協調發展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我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曆史,在農(nong) 耕文明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居於(yu) 世界領先水平,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燦爛的文化,對世界產(chan) 生重大影響,極大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中華民族幾千年集聚的知識和智慧,蘊藏著解決(jue) 當代人類麵臨(lin) 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我們(men) 應加強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挖掘和弘揚,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yu) 現代社會(hui) 相協調,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努力創新和闡釋新範疇。範疇是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的普遍本質的概括和反映,任何人文社會(hui) 科學都需要以範疇為(wei) 基礎。建構中國人文經濟學自主知識體(ti) 係,需要創造一係列新範疇,這些範疇可以從(cong) 我國已有的文化範疇、經濟範疇中借鑒並作出新的闡釋,賦予新的內(nei) 涵,例如以人民為(wei) 中心、高質量發展、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相協調等。也可以吸收借鑒國外已有的範疇,但不能簡單照抄照搬,須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賦予其新內(nei) 涵,使之不僅(jin) 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而且反映人文經濟發展的一般性。
著力闡釋係統學說,建構科學的體(ti) 係結構。建構中國人文經濟學自主知識體(ti) 係,不僅(jin) 要總結好實踐經驗,也要總結吸收學術界已有的成果,把這些成果體(ti) 係化、係統化。應立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實際,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繁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主線,建立與(yu) 我國發展階段相適應的人文經濟學體(ti) 係結構。嚐試從(cong)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經濟和文化融合發展的機製和方式,經濟和文化融合發展的微觀基礎,經濟和文化融合發展的現代市場體(ti) 係,人文經濟體(ti) 製的改革創新等方麵,對中國人文經濟學的一係列重大問題進行闡釋,建構起中國人文經濟學的自主知識體(ti) 係。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6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