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和保安間的困境何解?該不該進小區?專家解讀
到底該不該讓外賣員進小區?
專(zhuan) 家:作出禁入規定的小區應保障外賣快遞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上
調查動機
近期,山東(dong) 青島李滄區某小區門口,疑因保安不許外賣員騎車進小區送餐,雙方發生衝(chong) 突,外賣員被保安連捅數刀,事件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
一方想給用戶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一方想維持安全有序的小區環境,因此產(chan) 生的矛盾糾紛並不鮮見,乃至發生上述極端惡性的案件。
這不禁讓很多人反思:為(wei) 什麽(me) 會(hui) 發生如此悲劇?到底應不應該讓外賣員、快遞員進小區?為(wei) 此,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 包括小區內(nei) 的道路在內(nei) 的小區、辦公樓等並不屬於(yu) 公共空間,業(ye) 主或業(ye) 主委員會(hui) 有權依據相關(guan) 程序決(jue) 定是否允許外賣員、快遞員入內(nei) 。物業(ye) 公司是否有權禁止外賣員、快遞員入內(nei) ,要看業(ye) 主或業(ye) 主委員會(hui) 對此是否達成一致
● 小區、辦公樓可以製定相應標準管理其內(nei) 部秩序和安全,包括外賣、快遞車輛禁止進入,但這些規定的目的是維護社區或辦公場所的安全和管理效率,並不意味著住戶不能享受外賣和快遞服務,作出禁止規定的小區、辦公樓應當保障外賣和快遞能夠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上
● 應當保持小區內(nei) 的道路平整、清潔,修複損壞的路麵和人行道,確保外賣員、快遞員能夠安全行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小區、辦公樓等場所可以建立居民反饋機製,及時了解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改進管理措施和服務質量
□ 本報記者 張守坤
一名快遞員騎著電動車進小區,被兩(liang) 名保安攔下進行檢查,雙方在溝通過程中發生口角,隨後升級為(wei) 肢體(ti) 衝(chong) 突;一名外賣員因送餐受阻與(yu) 保安起爭(zheng) 執,外賣員拿滅火器噴保安,隨後被多名保安按倒用頭盔砸頭;一名外賣員把電動車停在小區停車位上,保安上前阻止,雙方發生口角進而相互推搡……
近年來,人們(men) 在享受外賣、快遞便捷服務的同時,外賣員、快遞員因能否進小區、騎電動車橫衝(chong) 直撞、亂(luan) 停放等問題屢屢與(yu) 小區保安發生衝(chong) 突。
外賣員、快遞員和小區保安之間的困境該如何解決(jue) ?多位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表示,小區、辦公樓可以製定相應標準管理其內(nei) 部秩序和安全,包括外賣、快遞車輛禁止進入,但並不意味著住戶不能享受外賣和快遞服務,作出禁止規定的小區、辦公樓應當保障外賣和快遞能夠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上。
能否進入小區配送
物業(ye) 公司做法不一
1月10日上午10:30,外賣員張楓(化名)輕車熟路地將車子停在路邊,隨後提著外賣快步走進天津市河西區一小區內(nei) ,在將訂單信息給保安展示並做了登記後,張楓趕緊一路小跑前往顧客家。
“每次一看到這個(ge) 小區的單子,我都要提前規劃好路線,這個(ge) 小區不讓外賣車輛進,保安還要進行檢查,光進門就得耽誤好幾分鍾。同樣的用時,其他小區我都能直接騎到樓下了,甚至已經上樓了。”張楓抱怨道,剛送外賣時,這個(ge) 小區送一個(ge) 單子他得花十幾分鍾;如果顧客一次性點的東(dong) 西比較多,拎著走那麽(me) 遠也實在費勁;電動車停在小區門外,還很容易丟(diu) 餐。
記者采訪發現,各個(ge) 小區物業(ye) 公司對於(yu) 外賣、快遞的態度並不一致,有的對外賣員、快遞員及其電動車均放行,完全不過問;有的外賣員、快遞員可以進小區,但其電動車不能進小區;有的則完全禁止或限製外賣員、快遞員及其電動車進小區。
1月3日晚上10點多,湖北武漢的柳潔(化名)在自家小區門口看到,一名外賣員被保安攔下,外賣員提出下車走進小區也不行,於(yu) 是雙方發生口角。據說,這麽(me) 規定是因為(wei) 有業(ye) 主投訴外賣員隨便進出小區,人員太雜不安全。於(yu) 是外賣員給下單顧客打電話,讓他出門來拿,但對方堅決(jue) 不同意,要求送貨上門。最終,外賣員沒送成單,憤怒地離開了。
“最近一年為(wei) 外賣員、快遞員能不能進小區這事,來回折騰好幾回了,一會(hui) 讓進一會(hui) 不讓進,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柳潔說,她問小區保安為(wei) 啥又不讓外賣員、快遞員進小區了,保安說物業(ye) 公司怎麽(me) 要求就怎麽(me) 做,如果發現外賣員進小區,自己要被處罰扣錢。
1月5日晚上11點,陝西銅川的王檸(化名)加班回家想點個(ge) 外賣,沒想到外賣員卻讓她自己到小區門口取。
“之前隻是電動車不讓進外賣員可以進,沒想到現在外賣員也不讓進了。保安告訴我,從(cong) 上個(ge) 月開始,晚上11點以後小區禁止外賣員進入,還建議我大晚上的別點東(dong) 西了。”王檸吐槽道。
那麽(me) ,物業(ye) 公司是否有權禁止外賣員、快遞員進入小區?如果發現有外賣員、快遞員違規入內(nei) ,是否可以對保安進行處罰呢?
北京聲馳律師事務所合夥(huo) 人劉偉(wei) 律師介紹說,根據民法典相關(guan) 規定,建築區劃內(nei) 的道路,屬於(yu) 業(ye) 主共有,但是屬於(yu) 城鎮公共道路的除外;物業(ye) 服務企業(ye) 應當根據業(ye) 主委員會(hui) 同其簽訂的物業(ye) 服務合同的約定,為(wei) 業(ye) 主提供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養(yang) 護、環境衛生和相關(guan) 秩序的管理維護等物業(ye) 服務。因此,包括小區內(nei) 的道路在內(nei) 的小區、辦公樓等並不屬於(yu) 公共空間,業(ye) 主或業(ye) 主委員會(hui) 有權依據相關(guan) 程序決(jue) 定是否允許外賣員、快遞員入內(nei) 。物業(ye) 公司是否有權禁止外賣員、快遞員入內(nei) ,要看業(ye) 主或業(ye) 主委員會(hui) 對此是否達成一致。
“一般來講,物業(ye) 公司和保安之間是存在勞動關(guan) 係的,二者之間屬於(yu)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關(guan) 係。作為(wei) 勞動者有義(yi) 務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製度並服從(cong) 用人單位的管理,但通常認為(wei) 用人單位並無經濟處罰權,無權對勞動者進行罰款。如果勞動者存在失職行為(wei) 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其進行賠償(chang) ,甚至通過扣工資的形式賠償(chang) 損失,但無權進行罰款等經濟處罰。因此,物業(ye) 公司以發現有外賣快遞員違規入內(nei) 為(wei) 由對保安進行罰款,沒有法律依據。”劉偉(wei) 說。
騎車逆行隨意停放
影響小區環境秩序
外賣員、快遞員與(yu) 小區保安衝(chong) 突不斷,很多網友對此表示無法理解:大家都不容易,都是為(wei) 謀求一份生計,為(wei) 啥要這樣相互為(wei) 難呢?還有網友呼籲:大家相互多一點包容和理解,多一分溫暖和笑容,這樣衝(chong) 突就會(hui) 少很多。
同時,采訪中,有不少小區業(ye) 主提出,支持禁止外賣員、快遞員進小區,理由不僅(jin) 僅(jin) 是治安環境問題,還有一些外賣員、快遞員在小區裏騎電動車逆行、隨意停放、阻擋道路等。
“不要命了,小區裏騎那麽(me) 快,還不看路。”1月13日中午12點多,在天津市河東(dong) 區一小區行駛的網約車內(nei) ,司機李歡(化名)向記者抱怨道,就在剛剛,一輛外賣電動車“擦”著車身而過,把他嚇了一大跳。
“馬路上違反交通規則的就特別多,進小區了還這樣,不僅(jin) 逆行,還不減速。”李歡說,他經常在小區內(nei) 看到騎手不管不顧,橫衝(chong) 直撞,他的車就被外賣電動車追尾過。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小區內(nei) ,原本道路就不寬,兩(liang) 邊還停滿了車,經常有外賣、快遞車輛來回穿梭,速度很快。有小區居民向記者表示,他們(men) 走路都是緊靠著內(nei) 側(ce) ,生怕被疾馳而來的外賣車、快遞車撞倒,這對老年人和小孩來說安全隱患比較大。
對此,張楓覺得很委屈:“在小區騎得快,有時候真不是我們(men) 想這樣,有的小區樓棟標識很小,到了晚上就更看不清了,在送餐時找不到樓棟、走錯路是常有的事,騎快點是為(wei) 了留出時間糾錯,而且在小區裏不看人、橫衝(chong) 直撞的外賣員也是極少數。”
有小區物業(ye) 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讓外賣、快遞車進入小區是大多數業(ye) 主的意見,物業(ye) 公司隻是代為(wei) 管理。之前有外賣人員在小區裏騎電動車速度過快,剮蹭到兒(er) 童卻不予理睬等諸多行為(wei) ,物業(ye) 公司多次收到業(ye) 主投訴,為(wei) 了保證本小區居民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所以製定了外賣人員需要步行進入小區送外賣的規定。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子堃認為(wei) ,安全問題是小區和辦公樓管理方考慮的重要因素。一些小區和辦公樓擔心外賣員和快遞員隨意進出可能會(hui) 導致道路擁堵和混亂(luan) ,特別是在高峰時段,大量的外賣車輛和人員可能會(hui) 給周邊道路帶來不便和安全隱患,外賣員、快遞員在小區或辦公樓周圍頻繁出入,也影響正常的工作與(yu) 生活。
“有些辦公樓或小區可能沒有明確的外賣、快遞交付區域或停車點,導致外賣員、快遞員無法找到合適的停車位或交付地點。在這種情況下,外賣員和快遞員可能會(hui) 隨意停放或穿行,給居民帶來不便。”王子堃說。
劉偉(wei) 說:“外賣作為(wei) 新型就業(ye) 形態的重要形式,給零工經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也滿足了諸多人群的就業(ye) 需要,但該種就業(ye) 形態有著很高的效率要求,尤其外賣員行業(ye) 的配送速度和收入水平是直接掛鉤的,屬於(yu) 典型的多勞多得模式。在速度至上原則的支配下,外賣員、快遞員必然舍穩求快,從(cong) 而出現違反交通規則的情況,甚至還會(hui) 發生交通事故。該現象發生在小區裏,會(hui) 影響居民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生活,引發居民的反感情緒,最終演變成物業(ye) 公司和快遞、外賣之間的直接對立。”
積極改進管理措施
合理解決(jue) 配送問題
多名接受采訪的騎手和業(ye) 主表示,小區不讓外賣進可以,前提是合理解決(jue) 配送問題。
接受采訪的專(zhuan) 家認為(wei) ,小區、辦公樓可以製定相應標準管理其內(nei) 部秩序和安全,包括外賣、快遞車輛禁止進入,但這些規定的目的是維護社區或辦公場所的安全和管理效率,並不意味著業(ye) 主或租戶不能享受外賣和快遞服務,作出禁止規定的小區、辦公樓應當保障外賣和快遞能夠順利送到消費者手上。
為(wei) 了讓送餐更便捷,部分城市展開了有益探索。
近日,在江蘇省南京市多個(ge) 小區,不少快遞、外賣員發現,小區門口豎起一個(ge) 大牌子,提示“快遞外賣小哥看過來,關(guan) 注我不迷路”,標注了小區內(nei) 每棟樓的分布位置。在安徽宿州的一個(ge) 小區,小區物業(ye) 公司專(zhuan) 門購置了自行車放置在小區的主要出入口,提供給外賣員、快遞員“換乘”。山東(dong) 鄒城市總工會(hui) 協助相關(guan) 平台,統一為(wei) 外賣配送員辦理“一人一證”,發出了首批進出小區工作證1000張。對於(yu) 需要身份登記的小區,外賣員持證可免登記進入,切實提升了通行效率。
交通法律實務專(zhuan) 家、北京市凱亞(ya) 律師事務所主任董來超對記者說,從(cong) 現實來看,建立小區辦公樓獨立的外賣專(zhuan) 櫃,實行居住辦公與(yu) 外賣車輛人員的相對分離,互不影響幹擾,或者購物者到小區門口或辦公樓指定區域自己取件,都是比較好的做法。
如何保證外賣、快遞車輛在小區內(nei) 安全行駛,將商品安全送達?
配送時間關(guan) 乎每一名外賣員的安全和權益。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落實網絡餐飲平台責任 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要求不得將“最嚴(yan) 算法”作為(wei) 考核要求,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準時率、在線率等考核要素,適當放寬配送時限。
記者了解到,自2021年以來,一些外賣平台已作出相應舉(ju) 措,推動算法規則公開及改進,積極落實“算法取中”。比如將“預計送達時間點”改為(wei) 預計送達時間段,當騎手遇到一些異常場景,如:高峰時期等電梯難、小區不讓電動車進入,平台會(hui) 從(cong) 訂單角度識別和預判這類異常場景的發生,通過“單次補時+係統修正”的方式讓騎手送餐更從(cong) 容;對於(yu) 配送地址不讓進等異常場景,騎手可以在App上報並獲得更多配送時間的補充,同時平台會(hui) 根據曆史數據識別配送地址的配送難度,為(wei) 騎手聯係用戶、步行、等電梯之類的場景提供時間補充,給出更合理的配送時間。
2023年7月,天津濱海新區上線自主研發的“騎碼進門”App,能從(cong) 身份認證、測速提醒、軌跡監控、違規停放等方麵規範騎手行為(wei) 。騎手在小區內(nei) 的騎行速度必須控製在每小時15公裏以內(nei) ,並按照規劃路線騎行。若瞬時超速,騎手將收到App的提醒,持續超速、不按規定路線騎行、逃避監控等行為(wei) 會(hui) 被停權處置。
在劉偉(wei) 看來,外賣、快遞車輛在小區內(nei) 的安全行駛,既需要物業(ye) 公司從(cong) 管理手段上進行努力,比如在限製行駛速度、規劃專(zhuan) 門的行駛道路和停泊車位等方麵提出明確要求,也需要物業(ye) 公司和快遞公司、外賣平台進行磋商並達成協議,比如根據小區的地理區位情況,由平台通過修改後台設置的方式延長外賣、快遞的配送時長,避免給外賣員和快遞員太多壓力等。
王子堃說,應當保持小區內(nei) 的道路平整、清潔,修複損壞的路麵和人行道,確保外賣員、快遞員能夠安全行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小區、辦公樓等場所可以建立居民反饋機製,及時了解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改進管理措施和服務質量。(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