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開年首次MLF操作利率維持不變 央行降息降準為何落空?

發布時間:2024-01-16 15:05: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昨日,人民銀行開展890億(yi) 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9950億(yi) 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中標利率分別為(wei) 1.80%、2.50%,均與(yu) 此前持平。因本月有7790億(yi) 元MLF到期,MLF實現“量增價(jia) 平”續作,市場滿心期待的降息並未到來,不過不少專(zhuan) 家認為(wei) ,後續降準降息仍有可能。

  降息1月落地必要性不足

  自2023年8月7天期逆回購和MLF利率分別下調10個(ge) 和15個(ge) 基點以來,兩(liang) 個(ge) 利率已連續5個(ge) 月未作調整。春節前後曆來是央行降準降息的重要窗口。1月15日為(wei) 2024年MLF首個(ge) 操作時點,市場降息預期較高。

  對於(yu) 市場預期落空,浙商證券固收首席覃漢表示,對於(yu) 降準而言,核心的操作必要性是降低銀行的資金使用成本,提高淨息差空間,而12月下旬多數大行/小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降至少10BP,銀行淨息差壓力已經有所改善。對降息而言,操作的核心必要性在於(yu) 降低實體(ti) 融資成本,促進經濟增長預期,但是12月通脹數據超預期,核心CPI和CPI環比均明顯轉正,內(nei) 需有所修複,且防止資金空轉壓力仍然較大,降息在1月落地的必要性不足。

  短期內(nei) 降息的緊迫性不高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物價(jia) 底部企穩,M1增速止跌走平,進出口超預期回暖,新增信貸和社融整體(ti) 仍在高位,表明經濟正處於(yu) 穩固回升過程中。伴隨年初信貸投放和財政資金支出加快,經濟修複力度會(hui) 進一步增強,短期內(nei) 降息的緊迫性不高。

  東(dong) 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指出,近期經濟修複勢頭邊際減弱,物價(jia) 持續負增長推高實際利率,市場對政策利率適度下調的預期升溫。但1月MLF利率未如市場預期下調,或與(yu) 政策麵正在觀察2023年12月3500億(yi) 新增PSL推進“三大工程”、增發1萬(wan) 億(yi) 國債(zhai) 資金全麵投放使用,以及以京滬樓市新政為(wei) 代表的房地產(chan) 支持政策加碼等措施,對年初宏觀經濟運行的提振效果有關(guan) 。

  專(zhuan) 家判斷後續仍有降息可能

  王青判斷,綜合官方製造業(ye) PMI指數及物價(jia) 走勢,一季度MLF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仍然較大。首先,這將釋放穩增長政策前置發力的清晰信號,提振市場信心。其次,MLF利率下調會(hui) 帶動LPR報價(jia) 聯動調整,降低實體(ti) 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市場需求,有助於(yu) 扭轉2023年四季度以來經濟修複勢頭穩中偏弱的局麵。最後,這將為(wei) 引導居民房貸利率下行開拓空間,進而推動房地產(chan) 行業(ye) 盡快實現軟著陸。後者是當前宏觀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guan) 鍵。

  溫彬認為(wei) ,在一季度信貸和財政雙發力後,若高頻經濟指標讀數持續走弱,不排除後續降息概率有所上升。

  國盛證券固收研報表示,短期內(nei) 降息預期落空,可能意味著後續降息預期將強化,而且遲滯的降息可能需要更大的幅度。

  專(zhuan) 家預計降準時點可能在3-4月份

  1月MLF到期量為(wei) 7790億(yi) ,當月操作規模達到9950億(yi) ,即當月實施2160億(yi) 加量續作,雖然較此前兩(liang) 個(ge) 月6000億(yi) 和8000億(yi) 加量規模有所減小,但也讓市場的降準預期降溫。

  溫彬指出,當前流動性壓力還不算大,降準加快落地的必要性不強。考慮到目前經濟修複斜率不高,且在信貸平滑投放、政府債(zhai) 發行速度回落、前期財政資金逐步撥付使用之下,資金麵仍維持平穩均衡。近期人民銀行淨投放維持低位,也反映出銀行間資金缺口較小,銀行負債(zhai) 壓力或已明顯下降。與(yu) 此同時,資金利率和同業(ye) 存單利率均較前期有所下行。此外,在降準空間逐漸狹窄、疊加防資金空轉套利考慮之下,降準操作估計還要靠後一點。“OMO+MLF超額續作”可較好地對衝(chong) 當前流動性擾動因素,保持流動性在合理充裕水平。溫彬表示,參考往年頻次,預計降準時點大概率落在3-4月,同上一次間隔時長在6個(ge) 月左右。 文/本報記者 程婕 統籌/餘(yu) 美英(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