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涉農民事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4-01-23 15: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最高人民法院網微信公眾(zhong) 號消息,為(wei) 進一步發揮司法服務保障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職能作用,助力提升鄉(xiang) 村治理水平,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步伐,最高人民法院從(cong) 全國法院報送的涉農(nong) 民事典型案例中選取9個(ge) 案例,向社會(hui) 公布。此次發布的案例具有以下幾個(ge) 特點。

  一是突出保護耕地的理念和要求。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耕地保護事關(guan) 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堅守耕地保護紅線不僅(jin) 是各級政府的職責,也是司法機關(gua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案例1徐某某與(yu) 鄔某某租賃合同糾紛案,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將耕地作非農(nong) 業(ye) 用途的土地租賃合同無效,並向有關(guan) 部門發送司法建議,促使有關(guan) 部門和當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開展集中整治活動,使得百餘(yu) 畝(mu) 被“非農(nong) 化”的耕地再次恢複農(nong) 業(ye) 用途,充分展示了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耕地的職責擔當。

  二是突出助力深化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中嚴(yan) 格按照“落實集體(ti) 所有權、穩定農(nong) 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要求,正確認定事實,準確適用法律,保障和促進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順利推進。案例2某村民委員會(hui) 與(yu) 於(yu) 某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案,人民法院依法認定朱某某未經民主議定程序擅自以村委會(hui) 名義(yi) 對外發包土地行為(wei) 無效;案例3周某某與(yu) 某村民委員會(hui) 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實際投入的承包人在土地被征收後獲得青苗補償(chang) 費的權利。該兩(liang) 起案例對於(yu) 規範農(nong) 村土地承發包行為(wei) ,保護村集體(ti) 、承包農(nong) 戶、土地經營權人等各方主體(ti) 參與(yu) “三權分置”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具有良好的示範引領意義(yi) 。

  三是突出服務保障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我國土地製度的重大改革,事關(guan) 農(nong) 民切身利益,涉及各方麵利益重大調整。案例4蔣某某與(yu) 某社區第一居民組侵害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案,係一起因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引發的糾紛,人民法院依法撤銷村集體(ti) 做出的侵害農(nong) 民權益的收益分配方案,切實維護了農(nong) 民群眾(zhong) 合法權益,有力保障了入市試點工作穩慎推進。

  四是突出保護和促進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創新生產(chan) 方式、交易模式,發展新型、智慧農(nong) 業(ye) 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保障和促進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案例5某農(nong) 投公司與(yu) 某種養(yang) 殖合作社合夥(huo) 協議糾紛案,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新型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經營合同有效,對於(yu) 不當的解除合同行為(wei) 效力不予認可,有力保障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正常開展,平等保護了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案例6杜某某與(yu) 全某某買(mai) 賣合同糾紛案是一起因“買(mai) 青山”的新型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模式引發的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誠信守約方,有力維護了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交易秩序。案例7盧某某與(yu) 範某某財產(chan) 損害賠償(chang) 糾紛案是一起因無人機噴灑農(nong) 藥引發的案件,人民法院牢牢把握無人機噴灑農(nong) 藥侵權行為(wei) 的特征,根據當事人上報主管部門及時固定的相關(guan) 證據,準確認定案件事實和因果關(guan) 係,依法判決(jue) 侵權方賠償(chang) 受害方損失,對引導廣大農(nong) 戶增強法律意識,規範使用無人機技術,推動我國智慧農(nong) 業(ye) 健康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yi) 。

  五是突出維護農(nong) 資市場秩序。銷售假冒偽(wei) 劣農(nong) 藥、化肥等農(nong) 資產(chan) 品行為(wei) ,嚴(yan) 重危害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損害農(nong) 民權益,必須依法采取堅決(jue) 有力措施,防範和遏製此種坑農(nong) 害農(nong) 行為(wei) 。案例8王某某與(yu) 某農(nong) 資公司產(chan) 品責任糾紛案,人民法院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判令不能提供農(nong) 藥來源及產(chan) 品合格證據的銷售者賠償(chang) 王某某損失,規範農(nong) 資市場發展,充分體(ti) 現了人民法院維護農(nong) 民合法權益、護航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鮮明立場。

  六是突出加強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種優(you) 則糧豐(feng) ,糧安則民安”。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是農(nong) 業(ye) 發展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加強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在促進國家糧食安全和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關(guan) 鍵的作用。人民法院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切實加強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案例9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與(yu) 唐某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人民法院依法判令未經品種權人許可銷售種子的行為(wei) 人停止侵權及承擔民事賠償(chang) 責任,維護了品種權人的知識產(chan) 權,對規範種子市場秩序、促進種業(ye) 創新具有重要意義(yi) 。

  案例1 司法建議推動整治耕地“非農(nong) 化”問題——徐某某與(yu) 鄔某某租賃合同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鄔某某係某村村民。2020年4月,鄔某某與(yu) 徐某某簽訂了《場地租賃合同》,約定將位於(yu) 該村某廠的8畝(mu) 空場地回填後出租給徐某某用於(yu) 堆放工程設備,租期5年。合同簽訂後,徐某某向鄔某某支付了前兩(liang) 年租金20萬(wan) 餘(yu) 元,並將租用的8畝(mu) 土地中的4畝(mu) 實際堆放了建築工程設備。2021年5月,土地管理部門通知鄔某某堆放雜物的4畝(mu) 土地屬於(yu) 耕地,其涉嫌非法占用耕地,責令其立即改正並恢複土地原狀。鄔某某遂要求徐某某將堆放的物品搬離案涉場地。2021年7月,徐某某在完全騰退租賃場地後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鄔某某退還2021年7月16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間的租金82345.21元並賠償(chang) 其搬遷損失36800元。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因徐某某與(yu) 鄔某某簽訂的《場地租賃合同》約定租給徐某某用於(yu) 堆放工程設備的土地中包含部分耕地,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關(guan) 於(yu) 農(nong) 用地保護的相關(guan) 規定,雙方訂立的《場地租賃合同》無效。在綜合考量雙方過錯程度的基礎上,法院判令鄔某某退還徐某某剩餘(yu) 租期租金,賠償(chang) 徐某某相應搬遷損失。

  該案審理過程中,審理法院經調查了解,發現轄區內(nei) 類似違法占用耕地情況較多,由此引發的土地租賃合同糾紛也並非個(ge) 案。於(yu) 是,積極向土地管理等部門發送司法建議,促使土地管理部門、屬地街道開展聯合執法,集中整治了此類問題,使得百餘(yu) 畝(mu) 土地的“非農(nong) 化”問題得到有效整改。

  三、典型意義(yi)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耕地保護事關(guan) 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堅守耕地保護紅線不僅(jin) 是各級政府的責任,也是司法機關(guan) 義(yi) 不容辭的任務。本案中,人民法院不僅(jin) 通過對非法占用耕地的租賃合同宣告無效,表明人民法院對非法占用耕地行為(wei) “零容忍”的態度和立場,而且堅持能動司法,積極延伸審判職能,依據辦案中了解掌握的違法占用耕地情況,積極向有關(guan) 部門發送司法建議,有力促進了當地百餘(yu) 畝(mu) 耕地的“非農(nong) 化”問題得到及時整改,實現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會(hui) 效果。

  案例2 村幹部未經民主議定程序擅自以村委會(hui) 名義(yi) 對外發包土地合同無效——某村民委員會(hui) 與(yu) 於(yu) 某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2014年8月3日,朱某某在任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期間,以某村民委員會(hui) 名義(yi) 與(yu) 外村村民於(yu) 某某簽訂《土地使用權流轉合同》,約定將某村50畝(mu) 土地流轉給於(yu) 某某經營,流轉時間為(wei) 2014年10月20日至2025年10月20日止。流轉費為(wei) 每畝(mu) 每年400元。且雙方約定,若村民委員會(hui) 提前收回土地,按剩餘(yu) 種植年限每年每畝(mu) 600元的標準對於(yu) 某某進行賠償(chang) 。後雙方實際履行合同,於(yu) 某某將土地承包費全部支付給朱某某。朱某某離任後,村民委員會(hui) 以朱某某未經民主議定程序私自將村集體(ti) 土地發包給外村村民於(yu) 某某,侵害了村集體(ti) 合法權益為(wei) 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朱某某與(yu) 於(yu) 某某簽訂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合同》無效,並請求判令於(yu) 某某返還其占有的村集體(ti) 土地50畝(mu) 。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於(yu) 某某非該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朱某某未經法定的民主議定程序就以村民委員會(hui) 名義(yi) 向於(yu) 某某發包村集體(ti) 土地,亦未報當地政府批準,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ong) 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guan) 規定,故朱某某以某村民委員會(hui) 名義(yi) 與(yu) 於(yu) 某某簽訂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合同》無效。法院判決(jue) 於(yu) 某某向某村民委員會(hui) 返還其占有的土地50畝(mu) ,並按照公平原則,判令某村民委員會(hui) 以每年每畝(mu) 400元的標準向於(yu) 某某返還合同剩餘(yu) 土地經營年限4年的承包費80000元及占用資金期間的利息。

  三、典型意義(yi)

  本案案涉土地係村民委員會(hui) 經營、管理的農(nong) 民集體(ti) 所有土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ong) 村土地承包法》的相關(guan) 規定,案涉農(nong) 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ti) 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ge) 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hui) 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xiang) (鎮)人民政府批準。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認定未經法定民主議定程序將村集體(ti) 土地發包給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以外個(ge) 人的合同無效,對於(yu) 規範村集體(ti) 對外發包土地行為(wei) ,切實維護村集體(ti) 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維護農(nong) 村社會(hui) 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yi) 。

  案例3 土地征收後的青苗補償(chang) 費應由實際投入人獲得——周某某與(yu) 某村民委員會(hui) 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2001年6月,周某某與(yu) 某村民委員會(hui) 簽訂《土地承包協議書(shu) 》,約定周某某承包村集體(ti) 機動地100畝(mu) 用於(yu) 種植材林和農(nong) 副產(chan) 品經營,承包期限為(wei) 三十年。周某某承包後投入資金打井辦電、建設房屋,種植了樹木和大田作物,直到2017年一直按時交納承包費。2017年,根據當地規劃建設需要,周某某承包的土地需進行植樹造林。2018年初,上述土地劃入苗景兼用林建設區域內(nei) ,當地政府按照一定標準進行了補償(chang) 。補償(chang) 費用包括土地收益金和一次性地上附著物補償(chang) 費。村民委員會(hui) 收到案涉土地收益金及一次性青苗補償(chang) 費後,一直未向周某某給付相關(guan) 青苗補償(chang) 費。周某某訴至法院,請求村民委員會(hui) 給付其土地收益金及青苗補償(chang) 費共計53.46萬(wan) 元。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周某某與(yu) 某村民委員會(hui) 簽訂的《土地承包協議書(shu) 》合法有效,周某某按照約定履行了承包合同,按時交納承包費,也種植了作物,無違約行為(wei) 。按照政策規定,案涉土地征用的土地收益金歸原承包戶所有,因土地被征用所產(chan) 生的青苗補償(chang) 費15萬(wan) 元依法應歸實際投入者周某某所有。因周某某並非案涉土地的原始承包戶,其無權獲得土地收益金。法院判決(jue) 某村民委員會(hui) 返還周某某青苗補償(chang) 費15萬(wan) 元。

  三、典型意義(yi)

  本案是一起因征用土地引發的青苗補償(chang) 費歸屬糾紛。根據相關(guan) 法律、政策規定,農(nong) 村土地被征用的,青苗補償(chang) 費應歸實際使用土地進行生產(chan) 經營的承包人所有,包括來自本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的承包人,也包括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之外的其他承包經營村集體(ti) 土地的人員。本案裁判依法判令某村民委員會(hui) 返還周某某青苗補償(chang) 費15萬(wan) 元,不僅(jin) 及時有效維護了承包經營權人的合法權益,而且對於(yu) 類似糾紛的積極防範、妥善化解具有典型示範意義(yi) ,有利於(yu) 保障當地農(nong) 村規劃建設工作順利推進。

  案例4 侵害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的收益分配方案應當依法撤銷——蔣某某與(yu) 某社區第一居民組侵害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權益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某地是實施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地區。當地某社區第一居民組所有的一塊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被納入入市試點範圍。該地塊最終采取出讓方式入市交易,土地用途為(wei) 工業(ye) 用地,出讓年限為(wei) 40年,入市價(jia) 格為(wei) 12.07萬(wan) 元/畝(mu) (其中,土地流轉補償(chang) 費、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chang) 費6.6萬(wan) 元/畝(mu) ,土地開發成本費、集體(ti) 收益部分5.47萬(wan) 元/畝(mu) ),確認航拍測繪麵積136.82畝(mu) ,獲得入市收益1651.42萬(wan) 元。

  2020年8月,某社區第一居民組對入市收益中的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chang) 費、土地流轉補償(chang) 費製定分配方案如下:可納入分配的費用為(wei) 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chang) 費、土地流轉補償(chang) 費(6.6萬(wan) 元/畝(mu) ),以戶為(wei) 單位,按照每戶現場實際測量的承包地麵積進行計算;全體(ti) 承包農(nong) 戶現場測量的承包地麵積共計198.97畝(mu) ,需分配的資金為(wei) 1313.2萬(wan) 元。

  原告蔣某某及其父母均係某社區第一居民組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但在某社區第一居民組均沒有承包地。原告蔣某某認為(wei) 某社區第一居民組製定的收益分配方案嚴(yan) 重侵害其合法權益,遂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jue) 撤銷某社區第一居民組於(yu) 2020年8月作出的收益分配方案。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定,集體(ti) 經濟組織、村民委員會(hui) 或者其負責人作出的決(jue) 定侵害集體(ti) 成員合法權益的,受侵害的集體(ti) 成員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銷。本案中,某社區第一居民組製定的分配方案,以全體(ti) 承包農(nong) 戶現場測量土地麵積198.97畝(mu) 為(wei) 基數,按照6.6萬(wan) 元/畝(mu) 的入市交易價(jia) 格標準向承包農(nong) 戶分配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chang) 費、土地流轉補償(chang) 費,合計需要費用1313.2萬(wan) 元,而此次入市按照航拍麵積136.82畝(mu) ,實際獲得的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chang) 費、土地流轉補償(chang) 費為(wei) 903.01萬(wan) 元(6.6萬(wan) 元/畝(mu) ×136.82畝(mu) )。依照某社區第一居民組製定的分配方案分配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chang) 費、土地流轉補償(chang) 費,大量占用了屬於(yu) 全體(ti) 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共同所有的土地開發成本費、集體(ti) 收益部分等入市收益,必然導致包括蔣某某在內(nei) 的少數沒有承包地或者承包地麵積較少的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在另行分配集體(ti) 收益時可分得的收益減少,直接損害了包括蔣某某在內(nei) 的少數沒有承包地或者承包地麵積較少的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故該分配方案不應作為(wei) 收益分配的依據。法院依法判決(jue) 撤銷了某社區第一居民組作出的收益分配方案。

  三、典型意義(yi)

  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的重大決(jue) 策,而入市收益分配作為(wei) 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工作的關(guan) 鍵末梢,直接關(guan) 乎農(nong) 民能否公正、公平享有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紅利。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雖然享有自行分配集體(ti) 收益的權利,但所形成的分配集體(ti) 收益的決(jue) 議必須符合法律和國家政策規定,不得侵害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本案中,人民法院依法對雖經民主議定程序做出但侵害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的收益分配方案予以撤銷,及時有效維護了少數無承包地以及承包地較少的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益。該案裁判對於(yu) 規範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依法行使自治權分配集體(ti) 收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yi) ,也有利於(yu) 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充分體(ti) 現了人民法院為(wei) 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職能作用。

  案例5 合作方不當解除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協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某農(nong) 投公司與(yu) 某種養(yang) 殖合作社合夥(huo) 協議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2016年12月,某農(nong) 投公司與(yu) 某種養(yang) 殖合作社達成《某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帶建設項目山藥種植合作協議》,約定以股份合作製模式,按照投入比例進行利潤分配和承擔相應經營風險,在某路沿線種植山藥約100畝(mu) ,合作期限為(wei) 2年,至2018年度山藥種植生產(chan) 銷售完畢止。

  雙方第一年合作投入耕種並銷售後,農(nong) 投公司於(yu) 2018年8月以雙方均未按合同約定進行投資、均未將山藥銷售款匯入共管賬戶、山藥采收產(chan) 量未達到合同約定的保產(chan) 量等為(wei) 由向合作社發送了《解除合作協議的函》。合作社收到該函後不同意終止合作,要求農(nong) 投公司及時履行2018年投資義(yi) 務,以解決(jue) 農(nong) 民工資及合作社為(wei) 其墊付的投資費用,並要求農(nong) 投公司積極協作將2018年已種植的山藥及時采挖銷售。後因農(nong) 投公司未投資,合作社無資金,栽種的山藥未能采收銷售。另就2017年減產(chan) 情況,當地農(nong) 業(ye) 部門出具了因山藥長勢旺盛期降雨頻繁致病導致減產(chan) 減收情況說明。最終雙方對合作事宜未協商一致,農(nong) 投公司起訴請求判決(jue) 確認合同已解除,合作社返還2017年投資收益,並將機械設備交還。合作社反訴請求判決(jue) 農(nong) 投公司補足2018年合作社為(wei) 其墊付的投資款等。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雙方簽訂《某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帶建設項目山藥種植合作協議》後,均應秉承誠實信用原則積極履行,以最終實現合同目的。特別是合作社在2018年已進行大量投入隻剩最後收獲的情況下,雙方應有效協商溝通,盡可能減少合作損失,而不是任由已成熟的山藥因未及時采收完全失去經濟價(jia) 值,放任損失進一步擴大。本案中,農(nong) 投公司2018年8月所發函件不符合法定或雙方約定解除情形。未按約定進行投資、未將銷售款打入共管賬戶是雙方均存在的行為(wei) ,應視為(wei) 雙方以實際行為(wei) 對合同進行了變更,不能成為(wei) 農(nong) 投公司解除合同的理由。農(nong) 投公司不願繼續合作亦應及時提出,以便合作社考慮是否繼續耕種,及時止損等。農(nong) 投公司對合作社繼續推進流轉土地、栽種山藥未及時提出異議,在合作社繼續進行了大量投入之後才發函告知合作社要解除合作。農(nong) 投公司的行為(wei) 有違契約精神,其訴請不應支持。法院判決(jue) 駁回了農(nong) 資公司全部訴請,支持了合作社要求農(nong) 投公司補足投資款的訴請。

  三、典型意義(yi)

  隨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規模化發展,“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生產(chan) 模式已較為(wei) 普遍,此模式有利於(yu) 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益,促進農(nong) 民增收致富。但是,發生矛盾糾紛後,合作社、農(nong) 戶一方往往處於(yu) 弱勢地位,需要司法予以關(guan) 注和保護。本案裁判對農(nong) 投公司不當發函解除合同的行為(wei) 作出否定性評價(jia) ,對其返還投資收益的訴請不予支持,依法保護了合作社及農(nong) 戶的合法權益,有效防止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中損失的進一步擴大,充分體(ti) 現了司法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應當秉承節約、避免浪費的評價(jia) 、指引功能,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服務、保障功能。

  案例6 依法確認“買(mai) 青山”合同效力,維護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交易秩序——杜某某與(yu) 全某某買(mai) 賣合同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2021年11月30日,杜某某求購全某某所種植的尚在生長期內(nei) 的蘿卜,雙方協商後達成“買(mai) 青山”合意,並簽訂《蔬菜買(mai) 賣合同》,約定全某某將其種植的39.5畝(mu) 白蘿卜以每畝(mu) 人民幣9200元賣給杜某某,杜某某在簽訂合同時付定金180000元,在接收第二車蘿卜期內(nei) 結清貨款;簽訂合同之日起,全某某要負責管理好合同對應範圍內(nei) 的白蘿卜,保證蘿卜沒有受到病蟲害的影響;杜某某收獲白蘿卜時,若發現全某某沒有做好白蘿卜生長期內(nei) 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則有權終止合同,並要求全某某賠償(chang) 杜某某雙倍損失;杜某某在收獲白蘿卜時發現白蘿卜蟲眼或灰黴點超過10%,則有權終止合同並要求全某某退回合同內(nei) 未收獲麵積對應貨款;杜某某在2022年1月22日前必須拔扯完在全某某處購買(mai) 的本次蘿卜,如未拔扯完,算杜某某自願放棄。

  案涉蘿卜種植於(yu) 2021年9月22日至2021年9月24日之間,生長期通常情形下為(wei) 3個(ge) 月左右。自2021年12月7日起,全某某多次通知杜某某接收蘿卜,杜某某予以拒絕。2022年1月11日之前,杜某某在與(yu) 全某某的微信聊天中認可案涉蘿卜是“好蘿卜”,稱未接收蘿卜是因為(wei) 運送蘿卜的冷藏車因道路原因進不了裝運蘿卜的場地。2022年1月15日之後,杜某某稱在案涉蘿卜中發現灰黴點,電話通知全某某解除案涉合同並要求退還已付款。後雙方訴至法院,杜某某請求確認合同於(yu) 2022年1月15日解除,全某某返還已給付的定金及預付款182000元,全某某反訴請求杜某某支付剩餘(yu) 款項。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案涉雙方雖約定了解除合同的相關(guan) 情形,但當事人雙方未能就約定解除情形中“灰黴點”的定義(yi) 達成一致,而原告方杜某某未能證明蘿卜存在合同約定的“灰黴點”或者其他病蟲害情形,亦未證明雙方協商一致同意解除案涉合同,故對其請求人民法院判決(jue) 確認案涉《蔬菜買(mai) 賣合同》已於(yu) 2022年1月15日解除,全某某返還已給付的定金及預付款182000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按雙方合同約定,全某某已履行了交付蘿卜的合同義(yi) 務,杜某某拒不接收案涉蘿卜構成違約,應由杜某某承擔案涉蘿卜毀損、滅失的風險。法院判決(jue) 杜某某清償(chang) 全某某剩餘(yu) 蘿卜款138324元並駁回了杜某某的訴訟請求。

  三、典型意義(yi)

  近年來,一種名為(wei) “買(mai) 青山”的新型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模式逐漸興(xing) 起,即農(nong) 戶將土地上尚未成熟的農(nong) 產(chan) 品提前出售給收購方,由農(nong) 戶繼續履行管護義(yi) 務,待農(nong) 產(chan) 品成熟後再交予收購方。此種交易模式有效解決(jue) 了種植戶與(yu) 收購方之間因農(nong) 產(chan) 品保質期較短造成的購銷兩(liang) 難問題,進一步激發了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的市場活力,對於(yu) 盤活農(nong) 業(ye) 資源、增加農(nong) 民收入、促進生產(chan) 要素合理流動,構建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發展格局具有積極意義(yi) 。實踐中,由於(yu) 該種交易模式的訂立時間可為(wei) 農(nong) 作物生長周期內(nei) 的任一節點,合同價(jia) 格不因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變化而改變,也不隨市場價(jia) 格波動而調整,種植農(nong) 戶與(yu) 收購方訂立的買(mai) 賣合同通常也不夠規範,一旦出現價(jia) 格波動、嚴(yan) 重減產(chan) 等情況,買(mai) 賣雙方極易發生糾紛。本案判決(jue) 對於(yu) 處理“買(mai) 青山”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模式案件具有示範意義(yi) ,對於(yu) 保護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市場穩定,維護農(nong) 民合法權益具有積極作用。同時,人民法院堅持能動司法,積極延伸審判職能,向轄區農(nong) 民推薦使用標準化示範合同文本,為(wei) “買(mai) 青山”交易模式填漏洞降風險,規範轄區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市場秩序,保障轄區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市場健康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案例7 使用無人機噴灑農(nong) 藥造成相鄰地塊農(nong) 作物受損的應承擔賠償(chang) 責任——盧某某與(yu) 範某某財產(chan) 損害賠償(chang) 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2021年4月,農(nong) 業(ye) 種植戶範某某在盧某某的桔園北側(ce) 水稻田采用無人植保飛機噴霧除草劑作業(ye) 。由於(yu) 飛行高度、風向等原因,飛機噴藥時發生藥液漂移,造成盧某某農(nong) 作物受損。根據盧某某提交行業(ye) 主管部門對本次事故情況及損失提出的鑒定意見,以及某縣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局調查人的詢問筆錄等證據,可以認定受損作物約5畝(mu) 桔樹、2畝(mu) 套種花菜,其中5畝(mu) 桔樹包含甜橘柚4畝(mu) ,“紅美人”1畝(mu) ,範某某造成盧某某直接的柑桔經濟損失為(wei) 9600元、花菜經濟損失為(wei) 12000元,共計21600元。盧某某認為(wei) 範某某的操作不當造成其經濟損失,應承擔賠償(chang) 責任,故訴至法院。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農(nong) 業(ye) 種植者在采取無人機噴灑農(nong) 藥前,應當對相鄰土地種植情況予以了解,並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同時,農(nong) 業(ye) 機械使用者一定要嚴(yan) 格遵守操作規則,充分考慮天氣、風向等綜合因素。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當侵權責任。本案現有證據能夠證明範某某在通過無人機噴灑除草劑過程中因過錯致盧某某的農(nong) 作物受損,故其應承擔賠償(chang) 責任。法院判決(jue) 範某某賠償(chang) 盧某某財產(chan) 損失21600元。

  三、典型意義(yi)

  隨著我國智慧農(nong) 業(ye) 的發展,無人機技術開始應用於(yu) 農(nong) 田測繪、農(nong) 藥噴灑、施肥播種,為(wei) 農(nong) 民減少了體(ti) 力勞動和耕種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率。但因無人機的管理及使用不規範,也引發了許多新類型涉農(nong) 侵權糾紛,相關(guan) 案件審理往往存在證據采集不規範、案件事實難查明、侵權主體(ti) 不明確、因果關(guan) 係難確定等問題。本案中,人民法院根據侵害發生時當事人上報當地主管部門所及時固定的關(guan) 於(yu) 侵權主體(ti) 、因果關(guan) 係、損失情況等方麵的證據,對侵權事實作出認定,判決(jue) 侵權人承擔損害賠償(chang) 責任,既有力維護了受侵害農(nong) 戶的合法權益,也有利於(yu) 引導廣大農(nong) 戶增強法律意識,從(cong) 源頭上防範和減少此類糾紛。同時,還有利於(yu) 促進政府在無人機噴灑農(nong) 藥領域加強監管,對提升農(nong) 村基層社會(hui) 治理水平,助力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案例8 銷售假冒偽(wei) 劣農(nong) 藥的商家應依法承擔損害賠償(chang) 責任——王某某與(yu) 某農(nong) 資公司產(chan) 品責任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2018年,王某某在某村種植(機采)棉花地160畝(mu) ,同年9月16日、23日、26日王某某在某農(nong) 資公司處購買(mai) 了乙烯利及“葉落棉白”的棉花專(zhuan) 業(ye) 催熟劑。王某某噴施後,棉花出現葉片幹枯和棉鈴發黑、幹枯的現象,導致其2018年種植的160畝(mu) 棉花地減產(chan) 籽棉10080千克。王某某向某農(nong) 資公司反映未果,遂向縣農(nong) 業(ye) 綜合執法大隊報案,並委托有關(guan) 鑒定機構對棉花出現狀況的原因及造成的損失進行鑒定。經鑒定棉花減產(chan) 10080千克確係受到藥害造成。王某某向法院起訴,要求某農(nong) 資公司賠償(chang) 棉花減產(chan) 損失86608元。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an) 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規定:“銷售者銷售產(chan) 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chan) 品冒充合格產(chan) 品”。本案中,某農(nong) 資公司銷售的產(chan) 品標明係外地某生物科技公司生產(chan) 的“葉落棉白”,但某生物科技公司在聲明中確認,其公司從(cong) 未生產(chan) 過任何型號的棉花專(zhuan) 用催熟劑產(chan) 品。某農(nong) 資公司不能提供“葉落棉白”的來源,無法提供營銷台賬,也未能提供其銷售的“葉落棉白”屬於(yu) 合格產(chan) 品的證據,應對王某某的損失承擔賠償(chang) 責任。法院依據司法鑒定意見及向相關(guan) 部門調取的棉花價(jia) 格標準判決(jue) 某農(nong) 資公司賠償(chang) 王某某棉花減產(chan) 損失68324.2元。

  三、典型意義(yi)

  銷售假冒偽(wei) 劣農(nong) 藥、化肥等農(nong) 資產(chan) 品,嚴(yan) 重危害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損害農(nong) 民權益,相關(guan) 生產(chan) 銷售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chang) 責任。本案判決(jue) 判令不能提供農(nong) 藥“葉落棉白”來源及產(chan) 品合格證據的某農(nong) 資公司賠償(chang) 種植戶王某某棉花減產(chan) 損失,有力維護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的合法權益,彰顯了人民法院護航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立場和職責。對於(yu) 防範和遏製製售假冒農(nong) 資坑農(nong) 害農(nong) 行為(wei) ,規範農(nong) 資市場經營秩序,具有示範指導意義(yi) 。

  案例9 未經品種權人許可銷售種子應依法承擔賠償(chang) 責任——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與(yu) 唐某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

  一、基本案情

  2019年1月31日,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某某6號”馬鈴薯品種被授予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號為(wei) CNA****.9。唐某在無任何合法經營手續以及品種權人許可的情況下,擅自以“某某6號”馬鈴薯品種的名義(yi) 銷售馬鈴薯種子,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發現後,向當地公安局舉(ju) 報,公安局將唐某銷售的馬鈴薯種子進行查封保存並送至專(zhuan) 業(ye) 機構進行抽樣檢測,檢測報告顯示該樣品與(yu) “某某6號”為(wei) 同一品種。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以唐某侵犯其植物新品種權為(wei) 由訴至法院,請求判令唐某承擔侵權責任。

  二、裁判結果

  審理法院認為(wei) ,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研發的馬鈴薯種子屬於(yu) 受法律保護的植物新品種,依法享有品種權的處分、收益等權益。唐某未經品種權人許可銷售案涉馬鈴薯種子並獲利,侵犯了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的植物新品種權並造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損失,應予賠償(chang) 。法院判決(jue) 唐某立即停止銷售侵權馬鈴薯種子,賠償(chang) 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經濟損失6萬(wan) 元。

  三、典型意義(yi)

  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加強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是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在促進國家糧食安全和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關(guan) 鍵的作用。唐某未經品種權人許可銷售馬鈴薯種子,侵犯了某馬鈴薯產(chan) 業(ye) 集團公司案涉植物新品種權,依法應當停止侵權並承擔民事賠償(chang) 責任。本案裁判有力維護了品種權人的知識產(chan) 權,為(wei) 種子銷售商合法經營提供了規則指引,對規範種子市場秩序、促進種業(ye) 創新具有重要意義(yi)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