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老齡經濟”和“備老經濟”均納入銀發經濟發展體係

發布時間:2024-01-26 15:07:00來源: 法治日報

  發展銀發經濟 增進老年人福祉

  “老齡經濟”和“備老經濟”均納入銀發經濟發展體(ti) 係

  核心閱讀

  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既利當前又惠長遠。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正式印發實施,這是新時代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我國首個(ge) 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

  □ 本報記者 萬(wan) 靜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guan) 國家發展全局,事關(guan) 億(yi) 萬(wan) 百姓福祉,和每個(ge) 人、每個(ge) 家庭都息息相關(guan) 。發展銀發經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ti) 老年人享有基本養(yang) 老服務。2023年,第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都強調,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研究編製的《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正式以國辦名義(yi) 印發實施,這是新時代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我國首個(ge) 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

  銀發經濟催生新領域新賽道

  近年來,伴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黨(dang) 中央、國務院先後出台《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等專(zhuan) 項規劃,明確提出了發展銀發經濟的任務和要求。

  2024年的首次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以及國辦1號文都聚焦銀發經濟。發展銀發經濟為(wei) 何如此受到重視?

  對此,發改委副秘書(shu) 長張世昕介紹,我國有近3億(yi) 老年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老年人期待提高生活品質的願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強,特別是以“60後”為(wei) 代表的“新老年群體(ti) ”,推動著需求結構從(cong) 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既包括傳(chuan) 統的“衣、食、住、行、用”等實物需求,也包括健康、養(yang) 老等服務需求,還有藝術、體(ti) 育、休閑、娛樂(le) 等“詩和遠方”新需求。群眾(zhong) 有所呼,政策有所應。發展銀發經濟有利於(yu) 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產(chan) 品和服務需求。

  同時,銀發經濟涉及麵廣、產(chan) 業(ye) 鏈長、業(ye) 態多元,涵蓋一、二、三產(chan) 業(ye) ,孕育著新機遇,也必將催生新領域和新賽道。當前,我國銀發經濟剛剛起步,供給體(ti) 係和能力尚不能有效滿足老年人需要,質量效率也有待持續提升。發展壯大銀發經濟,就是要以需求牽引供給,積極回應老年人核心關(guan) 切,從(cong) “關(guan) 鍵小事”著手,滿足各類養(yang) 老需求,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時,以供給創造需求,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建設現代化銀發經濟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將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此外,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an) 物,與(yu) 老年人相關(guan) 的經濟活動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發展新機遇。麵向億(yi) 萬(wan) 老年人及家庭的銀發經濟,正在成為(wei) 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支點,成為(wei) 兼顧當前與(yu) 未來、促進民生事業(ye) 與(yu) 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新動能,成為(wei)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應對人口老齡化道路的新支撐。

  “備老經濟”納入銀發經濟範疇

  記者注意到,與(yu) 之前的養(yang) 老經濟、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相比,此次《意見》中銀發經濟被賦予了新內(nei) 涵,即發展銀發經濟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liang) 個(ge) 方麵。

  對於(yu) 這背後的考量斟酌,發改委社會(hui) 發展司司長劉明介紹,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從(cong) 財富儲(chu) 備、人力資源、物質服務、科技支撐、社會(hui) 環境5個(ge) 方麵明確了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製度框架,其中對擴大健康產(chan) 品服務、發展養(yang) 老金融、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打造老年宜居環境等作出了部署安排。因此,將“預備於(yu) 老”的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納入銀發經濟範疇,是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框架下的總體(ti) 考慮。

  其次,從(cong) 個(ge) 體(ti) 的生命周期看,老年階段和未老階段並不是割裂開的,應作為(wei) 有機整體(ti) 統籌謀劃。在未老階段進行物質和財富儲(chu) 備、健康管理,在老年階段才能更好實現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樂(le) 。

  從(cong) 社會(hui) 的代際傳(chuan) 遞看,銀發經濟發展離不開各年齡人群的共同參與(yu)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hui) 變老,老年人的當下需求,將是年輕人的未來需要。著力解決(jue) 養(yang) 老服務的深層次問題,努力提高億(yi) 萬(wan) 老年人的幸福指數,也會(hui) 為(wei) 中青年砥礪奮進減少家庭的後顧之憂。因此,培育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促進代際和諧,既是發展銀發經濟的題中之義(yi) ,也是必要一環。

  此次《意見》提出,要加快銀發經濟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培育高精尖產(chan) 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具體(ti) 表現在4個(ge) 方麵26項舉(ju) 措內(nei) 容上:

  發展民生事業(ye) ,解決(jue) 急難愁盼。以需求為(wei) 牽引,從(cong) “關(guan) 鍵小事”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圍繞老年助餐服務、居家助老服務、社區便民服務、老年健康服務、養(yang) 老照護服務、老年文體(ti) 服務、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7個(ge) 方麵老年人急需的高頻服務,分別提出操作性強的解決(jue) 方案;

  擴大產(chan) 品供給,提升質量水平。重點開展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ti) 、推進產(chan) 業(ye) 集群示範、提升行業(ye) 組織效能、推動品牌化發展、開展高標準領航行動、拓寬消費渠道6大行動,通過高質高效的供給創造需求,提升銀發經濟整體(ti) 規模;

  聚焦多樣化需求,培育潛力產(chan) 業(ye) 。圍繞老年用品製造、智慧健康養(yang) 老、康複輔助器具、抗衰老產(chan) 業(ye) 、養(yang) 老金融、旅遊服務、適老化改造7個(ge) 前景好、潛力大的產(chan) 業(ye) ,製定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

  強化要素保障,切實把實事辦好。從(cong) 科技創新應用、用地用房保障、財政金融支持、人才隊伍建設、數據要素支撐、打擊涉老詐騙6個(ge) 方麵提出實實在在的一攬子支持政策。同時,提出要完善工作機製,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銀發經濟蘊含巨大發展機遇

  《意見》是我國首個(ge) 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意義(yi) 非凡,為(wei) 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出了具體(ti) 措施和別具一格的“中國模式”。

  在處理民生和經濟、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關(guan) 係上,《意見》始終圍繞人民群眾(zhong) 需求,將“解難題、強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著力點。一方麵,將發展民生事業(ye) 放在優(you) 先位置,聚焦老年人吃飯、購物、就醫、養(yang) 老、文化等身邊的“關(guan) 鍵小事”,覆蓋居家、社區、機構、社會(hui) 等生活場景,既保障基本民生、剛需服務,又方便老年人享受美好生活;另一方麵,結合時代發展和老年人需求變化,重點培育一批市場前景明確的潛力產(chan) 業(ye) ,以市場化方式引導各類經營主體(ti) 積極參與(yu) ,豐(feng) 富和擴大高品質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在發展方向上,《意見》推動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協調統一、互促共進,實現‘1+1>2’的效果;在政策引導上,注重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的良性循環,促進相輔相成;在監督管理上,營造平等參與(yu) 、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推動實現規範健康發展。”劉明說。

  銀發經濟覆蓋麵廣,但現階段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主要集中在餐飲、護理、保健等基礎養(yang) 老服務方麵。而老年人多元化、差異化、個(ge) 性化的需求,正變得越來越旺盛和迫切,尚未得到有效滿足,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針對這樣一些產(chan) 業(ye) 短板弱項,《意見》結合供給端的發展基礎,依據老齡群體(ti) 和備老人群的需求特征,從(cong) 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老年用品、智慧健康養(yang) 老產(chan) 品和康複輔助器具,到抗衰老、養(yang) 老金融和老年旅遊等高品質服務,再到全社會(hui) 適老化改造,重點謀劃了七大潛力產(chan) 業(ye) ,包括強化老年用品創新、打造智慧健康養(yang) 老新業(ye) 態、大力發展康複輔助器具產(chan) 業(ye) 、發展抗衰老產(chan) 業(ye) 、豐(feng) 富發展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拓展旅遊服務業(ye) 態、推進適老化改造。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分析指出,《意見》強化老年用品創新、大力發展康複輔助器具產(chan) 業(ye) 可謂抓住當下我國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的焦點問題。去年中消協發布的《2022年養(yang) 老消費調查項目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市場對老人健康設施和產(chan) 品的供給還不足,人性化水平需要提高。基礎設施雖然能滿足日常需求,但對老人文娛康體(ti) 助浴助潔等需求的滿足程度還不高,尤其是失智病人。現有輔助設施的人性化和智能化還不到位。因此提高用老產(chan) 品創新和實用性是當務之急。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