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兩手抓”
編者按 人工智能無疑是2023年的科技熱詞。作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技術,人工智能日益成為(wei) 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升級和生產(chan) 力提升的重要驅動力量。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熱潮?如何處理發展與(yu) 治理的關(guan) 係?怎樣推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落地應用、有序發展?為(wei) 此,本版推出特別策劃,以饗讀者。
◎本報記者 崔 爽
人工智能無疑是2023年最熱門的數字科技關(guan) 鍵詞。一方麵,各國紛紛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近日,俄羅斯公布了一項新的人工智能發展國家戰略計劃,新加坡發布了全國人工智能策略2.0。另一方麵,針對人工智能的治理體(ti) 係也愈發完善。美國推出《關(guan) 於(yu) 安全、可靠和可信的AI行政命令》,歐盟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在2023年底舉(ju) 辦的首屆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hui) 上,包括中國、美國、英國在內(nei) 的28個(ge) 國家及歐盟共同簽署了旨在推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布萊奇利宣言》。
由此可見,在數字經濟時代,布局人工智能已經成為(wei) 各國政府的共識。但如何布局、如何發展,仍然需要政府、科研院所、業(ye) 界等各方貢獻智慧。2024年,人工智能技術將有哪些動向?如何在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更好地監管人工智能?
落地產(chan) 業(ye) 應用的關(guan) 鍵一年
“在傳(chuan) 統信貸經營模式下,銀行向一些小農(nong) 場放貸以後,工作人員需要隔三岔五去做貸後檢查、監測,費時又費力。在西部一些地區,進行一次檢查甚至可能需要兩(liang) 三天時間。”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研發中心大模型研發負責人耿博在近日召開的首屆人工智能應用大會(hui) 上說。
高企的運營成本在人工智能技術規模應用之後大大降低了。“我們(men) 在小農(nong) 場裝了一些攝像頭,通過這些攝像頭采集數據,然後用人工智能做計數。”耿博介紹道,“不光是計數,人工智能還能做辨別。比如這頭牛到底是老王的還是老李的。”耿博介紹,人工智能的應用提高了貸後管理效率,降低了貸後管理成本,使一些偏遠地區也能享受智慧金融服務。
這隻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的冰山一角。“2024年將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產(chan) 業(ye) 應用的關(guan) 鍵一年。”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左敏判斷。在他看來,隨著大模型在過去一年的快速進步,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潛能已經被廣泛認可。與(yu) 此同時,大家意識到,在人工智能領域,構建越來越大的模型並不一定是最終目標。將人工智能技術轉化為(wei) 具體(ti) 的、可行的解決(jue) 方案和產(chan) 品,對於(yu) 推動人工智能行業(ye) 發展和實現商業(ye) 價(jia) 值亦至關(guan) 重要。
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未來一段時期內(nei) 值得關(guan) 注的方向是什麽(me)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hui) 執行副會(hui) 長杜正平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智能湧現的工程機製、新的技術商業(ye) 模型、新的智能組織和技術架構。
智能湧現,指人工智能出現的與(yu) 初始訓練目標無關(guan) 的新行為(wei) 和功能。業(ye) 界普遍認為(wei) ,智能湧現是人工智能邁向更高階段的表現。但對於(yu) 智能湧現發生的機製和工程路徑,科學家目前尚不清楚。杜正平提到,互聯網公司Meta日前表示,擬斥資數十億(yi) 美元購買(mai) 英偉(wei) 達公司的計算機芯片,用於(yu) 人工智能研究和相關(guan) 項目。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亦透露,根據公司的人工智能未來路線圖要求,公司將建立一個(ge) 大規模的計算基礎設施。到2024年底,這一基礎設施將包括35萬(wan) 張英偉(wei) 達H100顯卡。在杜正平看來,類似Meta這樣“暴力”的方式是否一定會(hui) 推動人工智能產(chan) 生智能湧現,以及智能湧現發生的機製和工程路徑,還需繼續探索。
同時,杜正平認為(wei) ,盡管大模型發展如火如荼,但它究竟會(hui) 在哪些方麵發展出新的技術商業(ye) 模式,還需全行業(ye) 共同探索。“在模型智能時代,如何搭建新的智能組織、技術架構,同樣是我們(men) 關(guan) 注的重點。”杜正平說。
“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化增強動力的攻關(guan) 時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創新助力。”中國電子商務商協會(hui) 聯盟主席聶林海認為(wei) ,“我們(men) 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特點,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推動治理規則與(yu) 實踐走深向實
以大模型為(wei) 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已初步顯露對行業(ye) 的顛覆式影響。與(yu) 此同時,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問題也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關(guan) 注。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學術科研機構、產(chan) 業(ye) 組織、科技公司紛紛投身其中。“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規則與(yu) 實踐探索將進一步走深向實。”談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發展趨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高級業(ye) 務主管呼娜英說。
根據中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聯盟安全治理委員會(hui) 發布的研究結果,隨著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ye)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議題正從(cong) 隱私保護、數據安全、算法黑箱、模型漏洞等傳(chuan) 統技術安全議題向應用於(yu) 生物、化學、核能、關(guan) 鍵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底層安全問題擴展。
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方案方麵,呼娜英介紹,全球持續加強人工智能安全治理。2023年10月,聯合國組建高級別人工智能谘詢機構。機構旨在監管人工智能,應對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風險。在強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過程中,風險導向成為(wei) 各國對人工智能的普遍治理路徑。比如,我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積極應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訓練數據、算法模型、生成內(nei) 容、個(ge) 人信息權益等方麵產(chan) 生的風險。歐盟《人工智能法案》對人工智能進行分級監管和風險規製。聯合國人工智能谘詢機構也在臨(lin) 時報告中說,製定人工智能風險管理框架將是下一步工作的重心。
具體(ti) 措施方麵,在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以人工智能治理人工智能成為(wei) 行業(ye) 探索的重點。其中,可擴展監督、可解釋性研究、模型評估等價(jia) 值對齊方式是行業(ye) 的主要探索方向。比如2023年5月,人工智能初創公司Anthropic宣布,將通過一個(ge) 名為(wei) “憲法 AI”的大模型評估和訓練該公司大模型的價(jia) 值觀。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緊隨其後,宣布成立超級對齊團隊,投入20%計算資源,以4年時間打造解決(jue) 對齊問題的人工智能。(科技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