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守正創新,古建築引領新潮流

發布時間:2024-01-30 11:03:00來源: 光明日報

  守正創新,古建築引領新潮流

  ——安徽安慶探索古建築保護與(yu) 利用新路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安慶是有大遺址的地方!”2023年11月,中國安慶20世紀建築遺產(chan) 文化係列活動在安徽省安慶市舉(ju) 行,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單霽翔在考察時感慨。

  作為(wei)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安慶城區古建築共有262處,其中文物建築49處、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建築54處、曆史建築159處。行走在安慶,近現代建築遺產(chan) 比比皆是,不勝枚舉(ju) 。

  針對安慶城區古建築“量大、點散、規模小”的特點,近年來,安慶注重立法先行、著力修繕保護、堅持項目促保、守正傳(chuan) 承創新,倒扒獅曆史文化街區、“前言後記”安慶勸業(ye) 場店等一批古建築活了,火了,走出了一條獨具安慶特色的古建築保護與(yu) 利用新路。

  1.“保下來”,使出“繡花”功夫

  萬(wan) 裏長江此封喉。

  長江文化哺育滋養(yang) 的古城安慶,底蘊深厚、遺存眾(zhong) 多。步入新時代,如何保護利用好古建築成為(wei) 一項現實而緊迫的課題。麵對課題,安慶給出態度——不做則已,做就做好,不留遺憾!

  為(wei) 摸清曆史文化資源“家底”,安慶市全麵開展曆史文化資源普查認定,2009年至今,共公布了7個(ge) 省級曆史文化街區、436處曆史建築(其中城區262處),對所有曆史建築進行測繪,並按要求建檔掛牌保護。與(yu) 此同時,《安慶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0-2030)》《安慶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等一係列規劃辦法相繼出台,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安慶市大觀區大觀亭街區素有“皖省第一名勝之區”美譽,不大的街區內(nei) ,坐落著兩(liang) 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文物保護對象、21處曆史建築,包括嚴(yan) 鳳英舊居、鄧石如讀書(shu) 處等。

  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加快,加之曾經缺乏有效整治,大觀亭街區內(nei) 新舊建築犬牙交錯,不少住宅存在各類隱患,比如居民大都在封閉走廊、天井裏做飯,房屋滲漏嚴(yan) 重等。

  “2017年,大觀區把街區改造納入棚戶區改造範圍,采取‘隻征不拆’的方式,實現街區內(nei) 219戶居民出棚進樓,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大觀區文旅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搬遷完成之後,這片建築迎來了“精雕細琢”。

  譬如牆,用的都是小青磚。針對外鼓嚴(yan) 重的牆麵,手工將外鼓的磚一塊塊取下來,能使用的繼續使用,酥堿超過兩(liang) 厘米就作廢,用其他磚替補;譬如瓦,用的都是老瓦。老瓦不僅(jin) 透水性好,而且從(cong) 視覺上看,色調更加深沉、柔和;譬如柱,也是直接用老柱,僅(jin) 替換腐爛的部分。

  就這樣,一磚一瓦、一梁一柱,共使用了10萬(wan) 塊古磚、67540片老瓦,用“繡花”功夫完成了薑氏老宅、張家藥鋪、嚴(yan) 鳳英舊居、鄧石如讀書(shu) 處的修繕。

  在流年中曆盡繁華與(yu) 衰落的皖省名勝,如今又一次站上了時代新起點。

  2.“活過來”,古建築迎來新生

  古建築,承載著一座城的魂。

  安慶近代史陳列館、安慶郵政文史館、大觀亭曆史文化街區西城記憶體(ti) 驗館……經過精心修複,安慶城區一座座“沉睡”已久的古建築重獲新生,再次融入城市發展律動。

  位於(yu) 安慶市迎江區的太平天國英王府原屋東(dong) 宅經過“修舊如舊”,現在轉身成為(wei) 安慶近代史陳列館。步入修繕後的英王府,院落左側(ce) 為(wei) 金田起義(yi) 浮雕牆,東(dong) 側(ce) 屺園內(nei) 展示著太平天國主題壁畫。整個(ge) 陳列通過“經年礪新 自強之路”“百行興(xing) 業(ye) 自強之基”“烽號敢行 自強之翼”“筆墨向新 自強之魂”四部分,展示近代安慶的波瀾壯闊。

  “館裏陳列的一個(ge) 個(ge) 鮮活風雲(yun) 人物和曆史事件,無不展現安慶所承載的厚重近代史記憶。”負責英王府修繕布展工作的迎江區宜城路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汪國斌介紹,造幣廠辦公樓、太平天國望樓台座等曆史建築也將得到進一步修繕。

  人民路633號——安慶原新光電影院舊址。作為(wei) 安徽全省最早成立的專(zhuan) 業(ye) 電影院,在當時,電影院生意紅火、一票難求。遇到好電影,即便通宵放映,還是排起長隊。

  但隨著市場衝(chong) 擊,曾經風光無兩(liang) 的新光電影院逐漸沒落。2006年,這處曆史建築與(yu)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黃梅戲結合,被成功改造為(wei) 安慶黃梅戲會(hui) 館。會(hui) 館古色古香、質樸素雅,飛簷雕欄中沁出濃鬱的戲曲韻味。會(hui) 館分為(wei) 兩(liang) 部分,前區為(wei) 公益性藝術展廳,中心為(wei) 演出廳,可容納200多名觀眾(zhong) 。

  位於(yu) 大觀亭曆史文化街區的嚴(yan) 鳳英舊居,一樣深深承載著厚重的黃梅戲文化。目前,舊居修繕工程已完工,未來將成為(wei) 黃梅戲文化展示和嚴(yan) 鳳英戲曲生涯展陳館,打造“小而精”的精品文化場館。

  修繕一新的曆史建築,也為(wei) 以文化人提供了豐(feng) 厚條件,“在深度挖掘區域地方曆史文化的基礎上,我們(men) 將區域曆史文化納入教學課程,編寫(xie) 了地方文化讀本,布置了參觀老街老巷和曆史建築等實踐作業(ye) 。”迎江區教體(ti) 局辦公室副主任方迪介紹。

  夜幕至,燈火起。在安慶黃梅戲會(hui) 館,年輕的黃梅戲演員正在後台上妝,黃梅戲《路遇》開演。建築之美與(yu) 戲曲之美在這一刻並蒂綻放。

  3.“火起來”,是曆史也是潮流

  一座書(shu) 店,何以成為(wei) 遊客首選“打卡地”?

  “勸吾胞興(xing) ,業(ye) 精於(yu) 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在安慶市人民路步行街上,矗立著一座青磚扁砌、白泥勾縫、木頂黛瓦的三層西式老建築,這裏是“安徽勸業(ye) 場”舊址,也是安慶目前保存最大、最完好的十大近代曆史建築之一。

  2014年,安慶市啟動勸業(ye) 場修複工程項目,勸業(ye) 場重現往日風姿。經過修繕的老建築,如何通過引入社會(hui) 資本進行保護性開發,實現“活化”利用?

  就在這個(ge) 時候,安慶“邂逅”了皖新傳(chuan) 媒。2016年,安慶以“前6年免收租金”的優(you) 惠條件,將勸業(ye) 場租賃給皖新傳(chuan) 媒開設綜合性書(shu) 店,冠以“前言後記”品牌。書(shu) 店經營總麵積1800平方米,圖書(shu) 種類1.2萬(wan) 種,已成為(wei) 安慶的文化地標。

  2023年,“前言後記”再次改造升級。“我們(men) 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在維持建築舊貌的基礎上,對門店進行了白蟻防治、屋頂修補和木地板更換等改造。同時,增設安慶本土作家專(zhuan) 區,用作品講述安慶的風土人情、曆史文化,講好發生在安慶的故事。”“前言後記”安慶勸業(ye) 場店負責人楊誌宏介紹。

  穿越曆史的煙塵,曆經歲月的洗禮,如今的勸業(ye) 場變身為(wei) “最美書(shu) 店”。

  安慶是長江沿線重要工業(ye) 城市,2019年,乘著長江大保護的東(dong) 風,安慶石化危化品碼頭及油氣輸送管線整體(ti) 遷建項目正式啟動,長江岸邊的安慶石化港貯油罐區由此退出安慶工業(ye) 曆史舞台。

  “對彼時的觀照,最重要的就是錨固工業(ye) 記憶、鎖住曆史餘(yu) 溫。”油罐生態文化中心總設計師、合肥工業(ye) 大學教授吳敏認為(wei) ,“麵對獨具特色、承載記憶的工業(ye) 遺存,我們(men) 嚐試結合安慶城市發展方向與(yu) 市民需求,因地製宜為(wei) 其置入新的生態文化功能,延續城市記憶。”

  為(wei) 了這份“工業(ye) 記憶、曆史餘(yu) 溫”,吳敏細細收拾“城市記憶的小碎片”:4隻油罐、1組老建築、117米石化管廊及基樁、153米管溝,還有一些檢修梯、遊標尺,甚至一個(ge) 小小的螺栓……它們(men) 作為(wei) 近現代工業(ye) 文化的縮影被妥善保留、精心改造,化身成為(wei) 工業(ye) 、藝術、文化相融的“一館兩(liang) 中心”,即安慶市圖書(shu) 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和市婦女兒(er) 童活動中心以及生態濕地公園。4隻龐大的儲(chu) 油罐保留了原始的視覺衝(chong) 擊力,與(yu) 新建建築空間體(ti) 在視覺上清晰地構建著“新”與(yu) “舊”的張力。

  冬日暖陽下,孩子們(men) 在草地上追逐嬉戲,不時傳(chuan) 來陣陣歡笑聲。遠處,聳立在江岸的船形建築,迎著江風,似欲破浪而出。

  (光明日報 記者 丁一鳴 常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