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破解“手機癮”,家長和孩子相處不妨“遊戲化”

發布時間:2024-01-30 11:12:00來源: 新京報

  “花7000元給他報了六天五晚崇禮滑雪營,省得在家裏和老母親(qin) ‘相看兩(liang) 生厭’,順便也能控製他玩電子產(chan) 品。”1月20日起,北京市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開啟“寒假模式”,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李女士早就規劃好了孩子的寒假。

  送托管班、報研學營、上培訓班;沒收電子設備、斷網、運動、旅遊……假期來臨(lin) ,如何防範電子產(chan) 品“沉迷”是家長們(men) 頭疼的問題之一,他們(men) 也想出各種招數,希望把孩子們(men) 的注意力從(cong) 電子產(chan) 品的誘惑中抽離出來。如何讓孩子學會(hui) 科學地管理電子產(chan) 品的使用?為(wei) 何孩子們(men) 會(hui) 在短視頻、網絡遊戲中無法自拔?有哪些辦法可以讓孩子在假期中更好地管理時間?

  遊戲平台推出未成年人寒假限玩日曆

  隨著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未成年人用戶數量巨大或者對未成年人群體(ti) 有顯著影響的網絡平台服務提供者”,即“大平台”的義(yi) 務被進一步明確,也充分體(ti) 現了國家築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平台屏障的決(jue) 心,強化了平台責任。

  日前,話題#未成年人春節隻能玩9小時遊戲#成為(wei) 熱搜,引發社會(hui) 關(guan) 注。騰訊遊戲發布“2024年寒假暨春節假期前後未成年人遊戲限玩日曆”,根據規定,在1月22日至2月24日期間,未成年人隻能在1月26日至28日、2月2日至3日、2月9日至17日以及2月23日至24日期間晚8點至9點登錄體(ti) 驗遊戲,遊戲時長總計16小時。無獨有偶,網易遊戲也於(yu) 1月24日發布“寒假限玩通知”,春節假期未成年人隻能玩9小時遊戲。

  國家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方麵早有規定。2021年就出台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嚴(yan) 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嚴(yan) 格限製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遊戲企業(ye) 僅(jin) 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該通知也被稱為(wei) “史上最嚴(yan) 防沉迷新規”。

  與(yu) 此同時,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也有未成年人試圖通過借用家長信息建立賬號,甚至“租號”的方式繞過平台監管繼續打遊戲。家長李女士透露,在遊戲玩家間“租號”已不是秘密,網購平台有很多“賬號租賃工作室”,遊戲玩家可以租不同段位、不同服務器的賬號打遊戲,如果未成年人的身份證號碼隻能在規定時間玩,隻要租成年人的號碼便可以玩。徐女士的女兒(er) 則一直用父親(qin) 的身份證號碼打遊戲,在她的朋友圈裏,孩子用家長信息打遊戲很尋常。這也意味著,在遊戲“限玩”成為(wei) 常態的情況下,家長的配合程度也事關(guan) 孩子能否真的在遊戲中不沉迷。

  事實上,不少家長認為(wei) ,比沉迷於(yu) 遊戲更讓人擔心的是各大視頻、短視頻平台上的內(nei) 容可能帶給孩子們(men) 的負麵影響。記者注意到,自2019年起,各大短視頻App陸續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對青少年的使用時長、使用時段和使用功能進行了嚴(yan) 格限製。部分短視頻App也會(hui) 在寒暑假等特殊節點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專(zhuan) 項治理,重點打擊與(yu) 未成年人有關(guan) 的誘導不良行為(wei) 、散布不良文化、傳(chuan) 播不良價(jia) 值觀等違規內(nei) 容。這對預防青少年短視頻沉迷發揮了一定作用,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長們(men) 的焦慮。

  在某知名短視頻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下,記者刷視頻發現,為(wei) 小朋友們(men) 推送的都是有關(guan) 孩子的視頻,做手工、小實驗、動畫片、繪本閱讀、小動物、搞笑、小遊戲等網絡視頻,一個(ge) 接著一個(ge) ,刷起來目不暇接。“短視頻就是為(wei) 了讓觀者有感官的娛樂(le) ,以吸引眼球的方法讓孩子不斷地看,很多大人都無法自拔,何況沒有克製力的小朋友。”家長李女士說道。而家長黃先生認為(wei) ,一旦孩子們(men) 愛上遊戲和小視頻,就很難有精力和心思做別的事了。

  不過,也有家長表示,各大視頻平台上線的“青少年防沉迷係統”並非強製,而是需要自己主動開啟。不得不承認的一個(ge) 現實是,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主動啟用“未成年人模式”的比例不高,甚至有家長並不知道某些平台有“未成年人模式”。

  “缺乏心理營養(yang) ”等原因讓孩子沉迷電子產(chan) 品

  “大腦是天生愛偷懶的。扭轉大腦偷懶的天性就要讓大腦運動起來。電子產(chan) 品和短視頻的內(nei) 容設計完全依照大腦的特點,激活大腦、讓它停不下來。”談及為(wei) 何短視頻、遊戲等電子產(chan) 品容易讓人沉迷時,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yu) 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學業(ye) 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民辦教育協會(hui) 家庭教育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理事長楊娟道出了背後的原理。

  楊娟舉(ju) 例,比如吃巧克力、蛋糕等甜食,大腦就會(hui) 產(chan) 生愉悅感,會(hui) 指導人繼續吃。同理,短視頻會(hui) 讓大腦更活躍,大腦就會(hui) 指揮手繼續劃動短視頻;遊戲的聲音和不斷的獎勵會(hui) 讓大腦有成就感,便指揮人不斷地解決(jue) 問題,贏取遊戲裝備和升級、賺積分,讓人很難停止玩遊戲。

  在信息化時代,孩子們(men) 的日常生活和學習(xi) 不可能完全脫離電子產(chan) 品,比如需要查學習(xi) 資料、提交作業(ye) 等等。在楊娟看來,與(yu) 成年人相比,孩子更難克服電子產(chan) 品的誘惑。首先是青少年的自控力比較弱。她提到,人類大腦中的杏仁核在14歲左右時發育成熟,這是負責情緒體(ti) 驗的生理結構,但大腦中負責理智和控製的前額葉層還沒有發育成熟,“全發育成熟的成年人在想冒險時會(hui) 用理智告訴自己不能做,青少年則沒法控製自己,更容易對電子產(chan) 品上癮。”與(yu) 此同時,為(wei) 了留住更多用戶,遊戲公司常會(hui) 聯合心理專(zhuan) 家、腦科專(zhuan) 家一起研發遊戲,研究如何讓用戶在遊戲中停留更長時間。因此,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理智地看待電子遊戲,學會(hui) 控製使用時間。

  其次,楊娟認為(wei) ,“缺乏心理營養(yang) ”也容易讓孩子在電子產(chan) 品提供的虛擬世界中難以自拔。“讓孩子健康快樂(le) 成長,可以從(cong) 五個(ge) 方麵給孩子提供心理補給。”楊娟介紹,這五點分別為(wei) 成就感、歸屬感、價(jia) 值感、體(ti) 驗感和掌控感。

  研究發現,成績中等偏下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因為(wei) 可以通過手機遊戲獲得成就感;留守兒(er) 童等沒有家人陪伴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手機,因為(wei) 缺乏親(qin) 情甚至友情。因此,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學習(xi) 的意義(yi) ,用戶外運動和旅行、同伴陪伴等帶給孩子現實世界更豐(feng) 富的體(ti) 驗。“尤其是處於(yu) 青春期的初中生,他們(men) 渴望得到認同、渴望掌控自己,在父母的嚴(yan) 格管控下,有些電子遊戲可帶給他們(men) 掌控感,才會(hui) 向虛擬世界求助。”

  專(zhuan) 家建議把遊戲變成孩子成長的抓手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動畫學院教授、設計思維學院院長稅琳琳是一位“遊戲大師”,也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媽媽。疫情期間,她曾帶領研究生設計了一款親(qin) 子桌遊——《時間大魔王投喂手冊(ce) 》,幫助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青少年做好時間管理,在親(qin) 子遊戲中加深父母與(yu) 孩子的互相了解,提升親(qin) 子陪伴質量,也把遊戲變成孩子成長的抓手。

  在她看來,家長和孩子的相處“遊戲化”或是眾(zhong) 多親(qin) 子問題的破解之道,在增進親(qin) 子關(guan) 係的同時,幫助孩子有效擺脫電子產(chan) 品的束縛。

  “‘遊戲化’即用遊戲的機製幫助孩子成長。”稅琳琳介紹,“遊戲機製”可以歸納為(wei) 四點:有目標、有規則、有及時的反饋和自願參與(yu) ,家長可以在平時的任務中設置小目標。比如知名遊戲《馬裏奧》很多人都玩過,跨越山穀、小橋或者頂蘑菇時,設計本質都是讓馬裏奧蹦一下。如果我們(men) 讓孩子跑800米,也能設計一些多樣化的任務,都是讓他跑起來,那麽(me) 跑800米也就變得有趣了。

  楊娟給出了三類親(qin) 子遊戲的建議,即智力開發的遊戲,情緒調節的遊戲和習(xi) 慣養(yang) 成的遊戲。首先,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編故事,想象故事結局和場景,開發其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一起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提升觀察能力,建立空間思維。其次,可以創造和長輩、同輩的社交,提升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讓孩子和不同的人玩,感受人的差異化,哪怕是和朋友的爭(zheng) 吵和衝(chong) 突,也會(hui) 鍛煉孩子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第三類則是習(xi) 慣養(yang) 成類遊戲,家長可以設置有獎勵的小任務,利用親(qin) 子間的競爭(zheng) 環境,讓孩子養(yang) 成好的學習(xi) 習(xi) 慣。

  “心理學家在研究遊戲上癮背後的機製,讓學習(xi) 也能像遊戲一樣上癮。”楊娟表示,首先對於(yu) 低年齡段孩子來說,設置學習(xi) 獎勵幣可以解決(jue) 學習(xi) 枯燥和累的問題;其次,要像遊戲一樣,一小步一小步地啟動學習(xi) 任務。“為(wei) 什麽(me) 小到5歲兒(er) 童,大到80歲老人都喜歡電子遊戲?因為(wei) 遊戲容易上手,在過程中不斷升級。”楊娟表示,由此及彼,學習(xi) 方麵,可以先給孩子小的容易完成的學習(xi) 任務,讓孩子獲得成就感並有進一步學習(xi) 的動力,然後進一步調整難度,讓孩子實現從(cong) “青銅”到“王者”的不斷提升,“這期間,家長也要不斷地鼓勵孩子,讓他產(chan) 生愉悅感。”

  專(zhuan) 家支招

  Q:如何幫助孩子更好應對電子產(chan) 品的誘惑?

  楊娟:家長可以分步驟管理好手機和電子產(chan) 品。首先,不能對電子產(chan) 品妖魔化和天使化,要講清楚手機和Pad的好處,合理化電子產(chan) 品的使用。其次,信息化時代,智能技術可以提供很多學習(xi) 資源,家長可以和孩子客觀分析如何善用電子產(chan) 品。最後,幫助孩子探索興(xing) 趣愛好,讓他自己規劃假期生活,使孩子有更多決(jue) 策權和自主權。

  Q:如何讓孩子管好自己的電子產(chan) 品?

  楊娟:手機管理方麵,應該做到“三定”,即定性、定量、定位。家長首先和孩子確定電子產(chan) 品是用來查資料、休閑娛樂(le) 還是和同學交流的。其次,固定每天的使用時間,初中生每天使用兩(liang) 個(ge) 小時、高中生三個(ge) 小時是合理的,聽網課要另算時間。還要讓孩子知道手機可以在哪裏使用,比如假期中白天不用、晚上和父母在一起時不用,留出玩手機的時間。有的孩子不希望父母藏手機,也擔心父母拿自己手機侵犯隱私,不妨在家庭公共區域設置上鎖的盒子,專(zhuan) 門存放孩子的手機,讓他放心。家長可以用孩子接受的方式做好自我管理。

  Q:好不容易製定的規則,孩子很難執行到底,家長該如何處理?

  稅琳琳:家長給孩子製定或協商的規則成本很低,容易被打破。而孩子花了時間思考製定的計劃,則對自己有了約束力,打破規則的阻力就很大,主動執行的能力更強。家長要學會(hui) 放手,讓孩子學會(hui) 自我管理,學會(hui) 對自己的規劃複盤和反思。

  Q: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沉迷電子產(chan) 品的傾(qing) 向,如何與(yu) 孩子有效溝通?

  稅琳琳:孩子沉迷遊戲很多時候是因為(wei) 他們(men)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沒法解決(jue) ,轉而從(cong) 遊戲中找出口。其實,從(cong) 孩子愛玩的遊戲中也可以看出孩子的天賦,家長要學會(hui) 共情,觀察孩子在遊戲中的行為(wei) 發現孩子的天賦所在,並在現實中給予支持,而不是雙手叉腰遠遠地站著。

  楊娟:在親(qin) 子溝通中,家長一定要低聲細語,不要高分貝吼叫,父母首先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在看到孩子玩電子產(chan) 品時,通過溝通先了解孩子玩的原因。

  有個(ge) 孩子就跟我提到,有一天家長進門看到他拿著手機,開口便批評,其實他在幫姥爺修手機,刪除一些沒用的程序,被家長指責感覺非常委屈,所以不要一上來就責怪孩子。家長不妨先探究孩子玩電子產(chan) 品和遊戲的原因,試圖了解孩子。(新京報記者 劉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