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年貨大集變遷彰顯時代發展

發布時間:2024-02-05 15:0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年貨大集變遷彰顯時代發展(社會(hui) 雜談).

  俗話說:“衣錦還鄉(xiang) 不如年貨滿筐。”人們(men) 對於(yu) 年味的感知,往往都是從(cong) 備年貨開始。趕年貨大集,不僅(jin) 僅(jin) 是備年貨的途徑,更是一種迎接新年的儀(yi) 式。

  筆者在華北平原黃河邊的農(nong) 村中長大。記憶中的過年,往往是從(cong) 農(nong) 曆臘月二十開始。那時,天剛蒙蒙亮,就跟著家裏的大人去臨(lin) 近的村鎮趕年集。年集中的商品琳琅滿目,從(cong) 雞鴨魚肉、到春聯燈籠、再到煙花爆竹,過年所需的商品,大集上一應俱全。甚至理發、修鞋等服務,都能在年集裏找到攤位。趕年集時,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吆喝聲、討價(jia) 還價(jia) 聲交織在一起。“熱熱鬧鬧”就是筆者對年集最深刻的印象。

  如今,可能不少人會(hui) 發出疑問,為(wei) 什麽(me) 趕年集不像之前那麽(me) 熱鬧了?一方麵,這些年物流、零售產(chan) 業(ye) 發展突飛猛進。不僅(jin) 在縣城裏,甚至在小鎮上、鄉(xiang) 村旁都開起了大超市、農(nong) 貿市場。豐(feng) 富的商品不隻出現在年貨大集裏,供給側(ce) 的改善為(wei) 人們(men) 提供更多的消費選擇。另一方麵,伴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城鄉(xiang) 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諸如牛羊肉等之前的“奢侈品”變成了如今的“日用品”,可以做到“想買(mai) 就買(mai) ”。此外,網絡購物的普及和快遞業(ye) 的發展,即使是偏遠地區的鄉(xiang) 村百姓,也可以做到不出村就能“買(mai) 全球”。

  時代變遷,年貨大集依舊經久不衰。這不僅(jin) 因為(wei) 年貨大集能滿足物質交換的需求,還能提供一個(ge) 場所供人們(men) 交流、交往,“湊湊熱鬧”是如今不少人趕年集的初衷。相較超市裏冷冰冰的交易過程,大集裏的討價(jia) 還價(jia) 更顯得溫情滿滿。

  去年,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縣域商業(ye) 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在商務部舉(ju) 行的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要改造升級一批鄉(xiang) 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鄉(xiang) 鎮大集和農(nong) 村新型便利店。

  不少地方已經采取行動,改造傳(chuan) 統年集形式,為(wei) 年集注入新活力。河北邯鄲將“文化年貨”擺上大集,讓群眾(zhong) 在趕年集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4045次公益性“慢火車”上,車廂內(nei) 張燈結彩,“列車大集”熱熱鬧鬧,乘客穿梭其間選購年貨。更有“2024全國網上年貨節”,消費者可以“雲(yun) 上趕年集”,足不出戶就可以選擇全國各地的特色產(chan) 品。走過上百年曆史的年貨大集,正不斷突破空間限製。

  年貨大集構成了一代代人的過年記憶。時代發展,年貨大集不斷與(yu) 時俱進變遷形式。相信這一悠久的民俗在技術進步的加持下,定能煥發出更加旺盛的活力。

  趙 昊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02月05日 第 05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