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票“撞座”,撞出了哪些問題
“班次、時間、始發站、終點站,除了乘車人名字,其他都是一樣的。怎麽(me) 會(hui) 這樣?”
近日,有網友反映自己在12306官網買(mai) 到一張火車票,結果在火車上發現,有人跟自己買(mai) 到了同日同車次同座位號的票,對方是通過第三方軟件購買(mai) 的(據2月3日央廣網)。
火車票網上售票的普及極大地方便了人們(men) 出行,以往那種在現場通宵排隊的場景已經永遠成了曆史。但排隊買(mai) 票之苦雖除,一票難求等難題依然存在,網絡售票中新出現的種種問題也有待逐步解決(jue) ,就如此次“撞座”的事兒(er) 。按說,這種小概率的技術性失誤是很難完全避免的,對此我們(men) 也不必過於(yu) 苛責,但此事值得深思之處在於(yu) ,其中的一張是乘客通過第三方平台購買(mai) 的。眾(zhong) 所周知,鐵路12306網站(含客戶端)是中國鐵路唯一官方火車票網絡售票平台,那麽(me) ,第三方平台的票是從(cong) 哪兒(er) 來的?其車票發售規則是否合理、規範?在這些平台購票,乘客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這些問題依然值得關(guan) 注,也讓我們(men) 對火車票網上銷售工作產(chan) 生出一些新的期許。
首先,我們(men) 期待火車票銷售工作適當提高透明度。“撞座”現象是怎麽(me) 出現的?據12306有關(guan) 工作人員分析,第三方平台也是在官方出票,應該不存在“重票”問題。有可能是第三方平台把信息改過之後發給了旅客。以上原因當然還隻是猜測,但其中的隱患也相當明顯:如果第三方平台可以隨意修改車票上的人名等信息,會(hui) 不會(hui) 出現其他更讓人擔心的“修改”情況?這種修改信息的授權,第三方平台究竟是怎麽(me) 獲得的?隻有將具體(ti) 操作流程適當公開,才能讓老百姓安心。此外,也期待有關(guan) 方麵針對漏洞迅速查明原因,亡羊補牢,以免出現更多、更嚴(yan) 重的類似錯誤。
第二,我們(men) 期待火車票銷售更加規範、統一。現實中,不同平台銷售火車票,在銷售規則、算法等方麵存在明顯不同,讓人眼花繚亂(luan) 。如有記者在12306和兩(liang) 個(ge) 第三方平台上進行試驗時發現,同一班次的車票,12306上顯示售罄,第三方平台上顯示硬座、硬臥有票。這是怎麽(me) 回事?對此一名工作人員表示,12306顯示的售罄,是從(cong) 起點到終點全程票,而第三方平台可能有自己的算法,車票先買(mai) 到中間某個(ge) 不是熱門的站點,然後再補票到終點站。火車票銷售畢竟是官方行為(wei) ,如果在銷售方式上過於(yu) 五花八門,既有損火車票銷售工作的官方性和權威性,也不利於(yu) 保障消費者平等購票。如果一些新的算法確實可以更好地滿足乘客出行需求,官方平台應當合理借鑒,在不斷完善的基礎上逐步推動售票規則走向規範和統一。
第三,我們(men) 期待火車票銷售的公益性別打折扣。據了解,在一些第三方售票平台,往往同時提供酒店等“搭售”鏈接,吸引消費者一體(ti) 下單;搶票規則和收費項目五花八門,比如付費、充會(hui) 員等“有償(chang) 加速”項目。要知道,火車票事關(guan) 公共利益,並非可以隨意包裝銷售、純粹用於(yu) 營利的普通商品,如果通過“規則”“算法”隨意多收費用,就加重了乘客經濟負擔,損害了乘客作為(wei) 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建議有關(guan) 方麵對第三方平台車票銷售中的種種不合理收費現象來個(ge) “大掃除”,切實卸掉乘客的額外負擔。
除了便捷,賣得更透明,買(mai) 得也更公平、實惠,希望我們(men) 對網上銷售火車票工作的這些美好期盼都早點變成現實。
(檢察日報 柴春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