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05後冰壺小將的“殊途同歸”

發布時間:2024-02-06 16:5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7歲的李澤泰是哈爾濱人,出生於(yu) 冰壺世家,從(cong) 小耳濡目染開始練習(xi) 冰壺,但清晰的成長線讓他的堅持充滿“熱愛”和“主動”。16歲的陳早雪來自上海,受益於(yu) “北冰南展”參與(yu) 冰壺,卻帶動父親(qin) 考了冰壺裁判證。截然不同的成長曲線在江原道冬青奧會(hui) 有了交點,他們(men) 和另外兩(liang) 名05後小將以第四名的成績,創造了中國隊在冬青奧會(hui) 冰壺項目混合團體(ti) 的曆史最好成績。

  與(yu) 瑞士隊進行的銅牌賽中,中國隊在第8局5∶8落後,觀眾(zhong) 看得揪心,李澤泰卻把這個(ge) 場麵當成“實戰訓練”,他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回憶,“正好前兩(liang) 天我們(men) 專(zhuan) 門講過後手兩(liang) 個(ge) 占位如何拿3分,賽場上已經到這個(ge) 局麵了,我們(men) 就借‘最後一場比賽’去提高自己”。穩定的心態,讓他抓住對手失誤一舉(ju) 拿下3分扳平比分。比賽進入附加局,李澤泰坦承自己“力量偏大了一點”,在失去後手優(you) 勢的情況下,中國隊獲得了第四名。

  麵對棘手情況時淡定,麵對失誤時不內(nei) 耗,李澤泰的“穩”有一種充滿“少年氣”的成熟,“競技體(ti) 育,失誤無法避免,成年隊參加世界級比賽也會(hui) 有失誤,況且我們(men) 是青年隊,教練說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功率是正常的,關(guan) 鍵是去發現問題,改變自己,爭(zheng) 取在以後的比賽中把失誤率降低”。

  賽場上瞬息風雲(yun) 變幻,李澤泰從(cong) 小就熟悉。父親(qin) 李洪臣擔任過冰壺中國國家隊、中國國家青年隊男隊主教練,出現在電視裏的時間比在家裏更多,李澤泰一邊隔著屏幕喊加油,一邊在內(nei) 心發問:“為(wei) 什麽(me) 我爸總是那麽(me) 忙?”直到十一二歲時,他開始接受專(zhuan) 業(ye) 訓練,從(cong) 觀眾(zhong) 蛻變為(wei) 運動員,他逐漸了解了父輩運動員堅持的理由,也開始明白“為(wei) 國爭(zheng) 光”背後的取舍。可當父親(qin) 以教練身份出現時,李澤泰總覺得“他對我好像更嚴(yan) 厲一些”,轉念一想,自己擔任隊長且在四壘這樣決(jue) 定性的位置,“大局觀和成功率都至關(guan) 重要,嚴(yan) 厲是為(wei) 了我好”。

  “每次我滑過去,就看他一副沉思的樣子,和場下完全不同。”陳早雪發現,場下換徽章最多的“社交能手”李澤泰,到了賽場上很少展露笑容,而身為(wei) “i人”(內(nei) 向型人——記者注)的自己則因為(wei) 愛笑、樂(le) 觀的性格成為(wei) 三壘,充當隊內(nei) 的“黏合劑”,“比賽中,三壘可以來回跑,要充當四壘跟一二壘之間溝通的橋梁,需要活躍氣氛,提升士氣。”因此,當隊友出現失誤時,年紀最小的陳早雪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和鼓勵,她總說:“下一個(ge) 會(hui) 更好。”

  可作為(wei) 隊內(nei) 唯一的南方人,練習(xi) 冰壺僅(jin) 兩(liang) 年半的陳早雪也有自己需要麵對的壓力,“冬青奧會(hui) 是我目前參加過的最高級別的賽事,比較緊張,心態沒放平”。實際上,三壘不僅(jin) 要串聯全隊的士氣,更要根據當時冰麵上的雙方形勢作出取舍、處理關(guan) 鍵球,因此,壓力不容小覷。比賽過程中,一旦發現陳早雪“不知道怎麽(me) 出手”時,李澤泰就會(hui) 主動上前幫隊友緩解情緒。這種團隊凝聚力,讓陳早雪在冬青奧會(hui) 後篤信自己“愛上了冰壺”,“這種團隊的默契配合讓我有像家一樣的感受”。

  陳早雪接觸冰壺,得益於(yu) “北冰南展”埋下的伏筆。2012年開始,上海靜安區就成立了冰壺隊,在2021年新隊員招生選拔中,陳早雪由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老師推薦參加區冰壺隊的訓練,發掘興(xing) 趣的同時,也展現出天賦和潛力,她不僅(jin) 在上海市內(nei) 比賽中屢獲佳績,還代表上海隊參加了“2022-2023中國冰壺聯賽”,是賽事中年齡最小的隊員。

  “我爸是體(ti) 育的狂熱粉絲(si) ,但接觸冰壺前,他更喜歡足球,自從(cong) 我打冰壺後,他特別支持,訓練和比賽都陪伴著我。”陳早雪一周需要訓練6天,同時還要保證文化課學習(xi) 。由於(yu) 訓練的俱樂(le) 部偏隅於(yu) 上海郊區,每天下午4點後,她都得花兩(liang) 個(ge) 小時趕去冰場訓練,晚上訓練完,還得回家寫(xie) 作業(ye) 。可冰壺對腦力和體(ti) 力的雙重考驗,以及對年齡、性別、身材的包容性,都吸引著陳早雪。為(wei) 了更好地陪伴女兒(er) ,她的父親(qin) 還考了冰壺教練證和裁判證,“但還是我更懂一點,我爸遇到問題常會(hui) 來問我,冰壺讓我們(men) 多了共同話題”。

  而冰壺一向是李澤泰和父親(qin) 的共同話題,他需要的是擦掉父親(qin) 帶給冰壺的濾鏡,去探索自己和這個(ge) “陌生又熟悉”的項目間的關(guan) 係。

  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hui) 冰壺比賽,李澤泰拿到乙組冠軍(jun) ,“那一刻真的很驕傲”,當時的他年紀雖小,但好勝心很強,以至於(yu) 之後接觸到更具實力的選手時產(chan) 生了心理落差,“和比我們(men) 年齡大一些的哥哥們(men) 比賽,輸多贏少,甚至比賽咬得緊的情況都不多見”。後來,他在天津隊和隊友不斷磨合、查漏補缺,逐漸能憑實力為(wei) 比賽增加懸念,“你一分我一分,最後才出勝負”。

  “不斷學習(xi) ”的心態被帶到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hui) ,一開始,全隊未定名次目標,但一步步從(cong) 小組賽拚到決(jue) 賽,“必勝的決(jue) 心慢慢被培養(yang) 起來”,最終天津隊奪得本屆賽會(hui) 冰壺男子青年組冠軍(jun) 。李澤泰坦言:“熱愛是由成長路上一點一滴組合而成的。”

  “無論是老一輩運動員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從(cong) 事這個(ge) 項目,還是南方的孩子通過各種渠道接觸並堅持練這個(ge) 項目,都從(cong) 不同角度證明了冰壺的魅力,畢竟,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其他的選擇。”作為(wei) 中國第一代女子冰壺隊隊長,名將王冰玉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這種“殊途同歸”的背後,是後備人才培養(yang) 模式更加多元化的反映,“新生代運動員展示了體(ti) 育的新變化”。

  “當年國內(nei) 基本沒有冰壺場地,大家也不太了解這是一項什麽(me) 運動。”在王冰玉看來,相較而言,訓練條件、項目知曉度已不再是新一代運動員麵臨(lin) 的挑戰,但如何處理自己和項目的關(guan) 係、如何麵對競爭(zheng) ,將是他們(men) 不能回避的問題,“他們(men) 能更早地接觸冰壺,也必須分配好自己上學和訓練的時間,找到不斷堅持的動力。同時,還要麵對不斷湧現出的對手,現在國內(nei) 的競爭(zheng) 明顯更激烈了”。

  王冰玉以“十四冬”為(wei) 例表示,“現在年齡劃分更加精準,參賽隊伍也越來越多,甚至很多省(區、市)代表隊培養(yang) 的都是本土選手,這對於(yu) 項目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在她看來,第一代冰壺選手完成了項目“從(cong) 無到有”的使命,以馬秀玥等為(wei) 代表的第二代冰壺選手需要在現有成績上盡可能完成突破,而處於(yu) 成長期的小將們(men) 反而可以輕鬆上陣,“他們(men) 現在還沒有承擔太多為(wei) 國家隊打比賽的壓力,希望他們(men) 能多通過比賽鍛煉自身,今後能承接第二代選手的接力棒。畢竟,以後還有很多曆史等著他們(men) 去創造。”

  本報北京2月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璿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2月06日 08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