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時代青音】加強涉外法治建設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4-02-07 10:44:00來源: 光明網

  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涉外法製建設進行第十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學習(xi) 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建設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涉外法治體(ti) 係和能力作出重要部署。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既是“長遠所需”,也是“當務之急”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長遠所需。涉外法治作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事關(guan) 全麵依法治國,事關(guan) 我國對外開放和外交工作大局。回顧過去四十多年我國的對外開放曆史,涉外法治建設始終相伴而行。對外開放向前推進一步,涉外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放眼未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隻有繼續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才能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以法治的確定性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不確定性,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境,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當務之急。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wei)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可以增強國際商事交易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為(wei) 企業(ye) 的對外經濟活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進而吸引更多外國投資和人才,推動經濟發展。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麵,我國仍存在一些法治“短板”,需要以更加積極的曆史擔當和創造精神,對接高標準貿易和投資協定,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法治作為(wei) 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性更加凸顯,運用法治和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需求更為(wei) 迫切,法治在全球治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不僅(jin) 可以幫助國家更好地應對外部風險挑戰,保護國家利益和安全,還可以促進國際間的合作與(yu) 交流,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我國的涉外法治體(ti) 係既要具有中國特色,又要融通中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強涉外法治理論和實踐前沿課題研究,構建中國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論體(ti) 係和話語體(ti) 係,彰顯我國法治大國、文明大國形象。我國的涉外法治體(ti) 係,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包含民主、公平、正義(yi) 、權利、自由、平等、 秩序、程序正當、實質理性、法律權威、法律信仰等表征著法治的精神與(yu) 理念。但與(yu) 此同時,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強調立足古今、融通中外。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首先需要立足於(yu) 數千年的中華法律文明。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涉外法治體(ti) 係,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作為(wei) 軸心,其指導思想、演進曆程、外部關(guan) 係、內(nei) 在結構均區別於(yu) 西式道路。中華法係源遠流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蘊含豐(feng) 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中倡導“開放、包容”,在國際爭(zheng) 端解決(jue) 領域倡導爭(zheng) 端預防與(yu) 友好解決(jue) ,賦予了中華法治文明特別是“和”文化新的時代內(nei) 涵,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道路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以互利共贏替代零和博弈思維,以秩序和諧、協調高效替代競爭(zheng) 政治、精英政治、自由主義(yi) 乃至無政府主義(yi) ,克服了自由而無秩序、民主而無效率、宣揚平等而放任不公的痼疾,消解了對西式法治現代化的路徑依賴。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也需要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融通中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於(yu) 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要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在分析中參考、在比較中借鑒、在批判中吸收,絕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各國在開放發展中相互學習(xi) 、相互借鑒。在堅持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同時,尤其需要積極借鑒世界各國在法治文明建設上的先進做法,吸收域外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wei) 例,過去二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men) ,入世不僅(jin) 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其市場化的理念、規範透明的法治政府運作模式日益深入人心。涉外法治建設不能閉門造車,需要我們(men) 更為(wei) 主動、更加積極地對接、吸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

  既要加強涉外法製建設,又要加強涉外法治建設

  本次集體(ti) 學習(xi) 的主題是“加強涉外法製建設”,主要聚焦立法和製度層麵。但法製與(yu) 法治、涉外法製與(yu) 涉外法治,不可分割。涉外法製更多是從(cong) 靜態的視角,強調製度層麵。涉外法治則是指涉外法律製度運行的狀態、方式、程度和過程,是從(cong) 動態的視角,強調治理層麵。涉外法製是涉外法治的基礎,涉外法治是涉外法製的延伸和發展,二者缺一不可。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首先需要盡快完善涉外法製。涉外法律製度是國家法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涉外法治的基礎。要堅持立法先行、立改廢釋並舉(ju) ,形成係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ti) 係。近年來,為(wei)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我國涉外立法節奏明顯加快,先後通過了《外商投資法》《反外國製裁法》《對外關(guan) 係法》《外國國家豁免法》等重要立法。與(yu) 此同時,在反脅迫、反製裁以及如何更好維護海外利益等方麵,我國涉外法律製度仍存在短板。因此,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立改廢釋並舉(ju) ,豐(feng) 富應對挑戰的法律工具箱,盡快形成係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ti) 係。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還需要建設協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實施體(ti)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不僅(jin) 強調了涉外法製的立法問題,也強調了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項涉及麵廣、聯動性強的係統工程,必須統籌國內(nei) 和國際,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ti) 性推進,加強頂層設計,一體(ti) 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現代化所呼喚的治理的革命性和全域性,必然要求實現從(cong) 涉外法律體(ti) 係向涉外法治體(ti) 係的全麵轉向,通過法治改革推進治理革命。我們(men) 既需要構建係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ti) 係,更需要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持續提高同我國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涉外法治能力,從(cong) 而有效應對挑戰、防範風險,推動國際法治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作者:漆彤(武漢大學國際法治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來源:光明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