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視頻生成刷屏,人工智能時代教育何去何從
胡欣紅
開發出熱門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OpenAI繼續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上玩出新花樣。
2月16日淩晨,OpenAI再次扔出一枚深水炸彈,發布了首個(ge) 文生視頻模型Sora。據介紹,Sora可以直接輸出長達60秒的視頻,並且包含高度細致的背景、複雜的多角度鏡頭,以及富有情感的多個(ge) 角色。目前官網上已經更新了48個(ge) 視頻demo,在這些demo中,Sora不僅(jin) 能準確呈現細節,還能理解物體(ti) 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並生成具有豐(feng) 富情感的角色。該模型甚至還可以根據提示、靜止圖像填補現有視頻中的缺失幀來生成視頻。
“天哪,現在起我們(men) 要弄清什麽(me) 是真的,什麽(me) 是假的”“我的工作沒了”“整個(ge) 影像素材行業(ye) 被血洗,安息吧”……ChatGPT所帶來的震撼似乎還在眼前,Sora再度刷新了公眾(zhong) 的認知。盡管Sora目前仍有很大缺陷,AI理解現實世界的能力依然基於(yu) 大量的訓練,而不是AI本身對世界的理解,其對視頻的處理依舊有很多局限性,甚至包括很基本的事實錯誤,但足以“以假亂(luan) 真”的視頻效果,還是令人驚豔不已。不乏有人驚呼,人類再一次站到了科技顛覆社會(hui) 生活方式的新奇點位。麵對不斷迭代升級的AI,很多人都擔憂自己會(hui) 不會(hui) 被“替代”,而人工智能時代教育何去何從(cong) ,同樣引發教育工作者深思。
AI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並不陌生,早在1997年IBM超級計算機“深藍”便打敗了國際象棋大師加裏·卡斯帕羅夫。2016年AlphaGo(阿爾法圍棋)與(yu) 李世石之間震撼世界的“人機大戰”之後,公眾(zhong) 對人工智能更是刮目相看。ChatGPT的能力則“更上一層樓”:它基於(yu) 大量數據訓練可以學習(xi) 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並進行交流對話……毫不誇張地說,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著這個(ge) 時代,教育也必須與(yu) 時俱進地變革,才能培養(yang) 出未來需要的人才。
毋庸諱言,人工智能時代,很多工作都會(hui) 被取代。因此,教育應該關(guan) 注的是那些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能力,如感知能力、創造力和洞察力,以及與(yu) 人合作的能力等。與(yu) 之相應,學習(xi) 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ang) 分析思辨能力、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一係列機器無法具備的核心素養(yang) 和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xi) 的意識,而不是獲取簡單的記憶類知識,要讓學生從(cong) 死記硬背的灌輸式教育中解放出來。一言以蔽之,更重要的教育應當在書(shu) 本之外。
英國惠靈頓公學的校長托馬斯曾坦言:目前的教育和考試係統都是源自於(yu) 過去的時代,這種強調記憶力的教育僅(jin) 適合過去的時代。他認為(wei) ,教育的本質在於(yu) 釋放孩子各方麵的天性。在中學階段,應該給孩子們(men) 留下更多可以伴隨一生的良好品格,即積極、慎思、獨立、個(ge) 性和包容這五大特質。
令人遺憾的是,信息時代的教育,不少地方卻依然停滯在工業(ye) 文明時期。學生就像工廠流水線上的產(chan) 品,統一步調和型號,簡直成了生產(chan) 出來的機器。當機器成了“人”,而人卻成了“機器”。毫不誇張地說,人工智能已經敲響了應試教育的喪(sang) 鍾,隻會(hui) 低頭看分數的教育,必然沒有明天。
麵對人工智能時代,學校教育迫切需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人工智能或將顛覆我們(men) 既有的教育認知,不是狼來了而是全新的知識儲(chu) 備革命,不是既有的幾何級變革而是斷代式跨越,人類可能就此騰空而不是邁進。就此而言,ChatGPT和Sora等的出現,與(yu) 其說是教育遭遇空前危機,不如說是帶來了變革的莫大契機。
(北京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